- 25.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训学生的问题意识
上饶县第三小学 胡惠芬
英文中的“知识”一词源自拉丁文,本身的意思是引出东西来。原来教育的意思是教师用方法引导启发学生身上的潜能而已。真正学问,来自学生本人的思考,并非在于教师的教授。又如华人诺贝尔资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问’,不学‘问’,非学问。”培养学生敢“问”、学“问”、会“问”、爱“问”,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是创新学习的关键,创新从问题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发出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敢“问”
想让学生有问能提,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只要你允许他问,他可以不停地问。为人父母者,应感受更深,但如果这时,父母凶他一句:“你烦不烦,别吵死!”
或置之不理,慢慢地,孩子想问也不敢问了。为人师者,就应给学生父母般的爱,不要在课堂上扮演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关爱,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诚恳提出的每个问题或者回答都表示欢迎,即使是学生的总是很幼稚或者回答错了也应给以鼓励。这样,学生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的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多。
一次公开课,教学长度单位“毫米的认识”,教师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新课。说到孙悟空每个学生都喜欢,当学生知道教师也喜欢他们喜欢的,和他们一样,还拿孙悟空的金箍棒做教具,师生之间自然就有了一种亲近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动脑,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还有什么见解不敢发表呢?
二、学“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应从低年级抓起,学“问”从起步开始。“问”每个孩子都会,孩子入学时,他们所问的一些问题,大都是因为对身边的事物好奇引起的。数学来自于生活,那如何使孩子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数学问题,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
如一年级教材中的看图列算式,图中画了一只小鸟在啄食,又飞来了一只小鸟。让学习列式计算,教学时,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分别说出左右半图的图意;第二步请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第三步让学生明白在这里他们运用了加法,求出了一共有几只小鸟这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数学问题有人初步的印象。有了前面的这些辅垫,在后面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时,就可以让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又如第一册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学生能说出粉笔盒的形状是长方体,教师还可以再问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说是长方体?学生再说其它物体的形状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问一问。
三、会“问”
不要让学生的提问留于形成,要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态度不一,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就五花八门。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还得教学生学会提问,提有质量的问题。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一样的道理,想要听到学生精彩的提问,需要教师精彩的引导。数学在教学中,在不打击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前提下,相机点拨,点拨要恰当、得体,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使学生逐步明确问题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质的水平上。
我校一位教师在“两步应用题”教学时,先给出了学生两个条件:桃树25棵,梨树18棵。让学生提出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并列出了正确的算式。接首教师又出示:植了多少棵苹果树?让学生解答,学生充满疑惑。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探索不能解答的道理。这里,由缺少条件不能解答,到如何补充条件,再到如何解答,都是由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的。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爱“问”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学生的问题越多,思维也就越灵活。因此,我们不但要学生会问,还要让学生对“问”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爱“问”的好习惯。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从而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