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25 KB
  • 2021-04-28 发布

党建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5篇与学习民法典心得感悟五篇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党建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5篇与学习民法典心得感悟五篇 党建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5篇 ‎【篇一】‎ 近年来,xx检察院机关党建工作在市院和xx市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注重理论武装、注重强化舆论导向、注重文明引领,着力筑牢思想、宣传和文化阵地,努力开创检察机关党的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我院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xx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检察文化建设先进院;连续三年被xx市人民检察院表彰为先进基层检察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多年来均被xx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理论武装筑牢思想阵地 新时期如何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如何让干警更容易接受,入脑、入心,提升学习效果,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积极探索。‎ 一是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党员政治理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采取党组中心组带头学、机关总支监督学、支部引领学、个人自学的方式,扎实推进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为统领,院领导班子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检察长为全院干警上党课,班子成员在党支部学习研讨会上分别给党员上专题党课,要求每个党员都要上微党课。充分利用中国检察教育培训网、宣传栏、“钉钉”软件授客学堂等教育平台开展学习。各支部结合“三会一课”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党员干警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干警认清当前形势,提高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利用新媒体,创新党课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的传媒方式层出不穷,我院党总支积极打造“精品”微党课,利用手机短视频,制作不超过五分钟的精品;今年“七一”前,我院第二支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开展创新党课,xx市委组织部长带领部分市直单位党务干部专程来院观摩,给予好评;我院还把党课与道德讲堂结合起来,送党课进农村,在帮扶的xx市王曲乡大王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在授课过程中,我院干警与大王村村民积极互动,踊跃发言,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充分利用科技强化学习。我院与阿里巴巴青岛翰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使用“钉钉”软件对党员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利用“授客学堂”发布文字、视频等学习内容,干警可利用吃饭、开车、休闲时在手机上随时听音频、看视频学习,总支在管理后台随时掌握每个干警的学习情况,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还在“授客学堂”上定期对学习内容进行考试,切实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教活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重温入党誓词;“七一”演讲;每月第一个工作日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主题党日演讲;组织干警到信阳新县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xx常平抗日狙击战遗址、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纪念馆、曹谨园等地开展现场教学。提升了干警爱党、爱国情怀,增强了职业荣誉感和敬业精神。‎ 二、注重舆论导向筑牢宣传阵地 我院将党建元素融入检察宣传,不断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扩大影响,大力传播党建正能量和检察好声音,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论引导,营造了浓厚氛围。‎ 一是坚持围绕检察工作主题,从典型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方面,大力宣传检察系统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开展“党员之星”“检察之星”“最美家庭”评比活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传递检察正能量。‎ 二是充分借力市院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挖掘典型、提炼亮点,组织开展好我院“身边的好人”、先进个人及先进集体等的评选推荐工作,切实发挥优秀检察干警的引领模范作用。‎ 三是主动加强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强化新媒体建设,以传统和新兴媒体为平台,与xx电视台“三明说法”等专栏合作定期制作专题片播放,在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之际,我院将在xx广播电台开劈专栏连载播放“xx检察好故事”,切实把xx检察声音传播好,把xx检察工作展示好。‎ ‎2018年,截止目前,我院刊发新闻宣传稿件12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刊物刊发20余篇、省级媒体刊物刊发40余篇、市级媒体刊物刊发60余篇;在官方微信平台“xx检察”上推送微信500余条,头条号400余条,发布检察信息(微博、案件信息公开网、客户端)300余条,发布手机报9期,受到了群众及网友的欢迎和肯定,提升了检察机关的知晓率。在省委政法委组织的满意度调查中我院位居全省检察系统13名,xx市第一名。‎ 三、注重文明引领筑牢文化阵地 我院将党建工作与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引领作用,释放检察文化的引领力量。‎ 一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干警参加全市迎新年长跑、“三八”“五一”“五四”开展各种活动。今年参加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合唱等系列活动。投资升级12309服务大厅,打造精品服务“窗口”。组织志愿者到帮扶村打扫卫生、开展法律咨询、慰问困难户等。‎ 二是对原有的党员活动室全面扩建、重新装饰,除设置党建办公室、总支党员活动场所外,按照“六有”标准,为机关三个支部分别建立活动场所。在院明显位置设置党务公开栏,对党组织基本情况、组织架构、活动提示、党费收缴等公示。打造具有检察特色的廉政长廊、政治长廊、道德长廊、艺术长廊、文化长廊,图书室等文化阵地,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三是开展“书香伴随文化引领”活动,为干警推荐各类图书目录20多册,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建民亲自为党员干警挑选推荐了《把事情做到最好》一书,要求干警人手一册,仔细研读,从中体会如何做人做事的学问。全院干警爱书、读书蔚然成风。为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我院开展了“永葆记忆砥砺前行”征文活动,要求干警每人都要讲出好故事。xx是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浓厚,xx检察院也有原重的历史,从我院走出去的检察作家王德义,笔耕三十载,先后在新华社、《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发表报告文学、散文等150余万字,发表《深度关注》《讲好我们的故事》等10部专著。‎ 以上是我院开展党建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家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xx院表示衷心的感谢!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二】‎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科局党支部以主题教育、“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为契机,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支部还设立了党员活动室和党员阅览书柜,通过学习持续提升支部党员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二是党的建设助推职能工作效能持续提升。发科局党支部通过争创党员服务岗等活动,党员干部主动将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发改和科技工作实际,热情、认真、周到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帮助农村党支部提升党建水平。发科局党支部按照城区组织部部署,对口帮扶了三塘镇那况村(软弱涣散党基层组织),协助那况村两委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工作。发科局党支部多次带队到挂点的三塘镇那况村进行调研,并为农村基层党员讲党课。通过党建引领,逐步解决基层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全面提升了三塘镇那况村党支部建设水平和基层工作效能。‎ 四是依托党建促进脱贫攻坚。兴宁区发科局党支部挂点帮扶的昆仑镇群星村属于贫困村,经过发科局党支部党员全力帮扶,对口帮扶的9户贫困家庭,已有8户实现脱贫目标,剩余1户由于身体残疾无法达到脱贫标准。同时,发科局党支部还协调高科技企业通过无人机,为群星村免费拍摄了正射影像图,方便群星村产业项目落地;并联系xx富凤农牧集团,为群星村引入肉鸡养殖项目,助力产业扶贫。此外,发科局党支部多次在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前夕开展扶贫慰问活动,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五是开展慰问贫困学子活动。发科局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建联系企业职能,联合爱心企业在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为群星小学贫困学子送去一批节日慰问品;同时,爱心企业还为群星小学学生表演了大型无人机飞行等科普节目,让边远山区的贫困学子接受到了科普教育。‎ ‎【篇三】‎ 一、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基础,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针对城市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党建引领作用不够强,职能部门职责不明晰,部分小区物业管理混乱等问题,积极协调住建、民政、城建、发改等有关部门,成立市级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提高城市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的工作方案》《关于在主题教育中解决城市小区居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安排部署。选取桥东区胜利北路街道等5个街道、桥西区黄土场社区等6个社区作为试点开展工作。对试点范围内559个小区(楼院),逐个分析研判,建立《物业服务管理问题清单及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包联责任。建立了四级联动责任体系,推广“合同履约”“自治自管”“区域管理”“组织代管”等服务模式,试点范围内的45个小区提升为物业服务示范小区,228个小区(楼院)在环境卫生、亮化美化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226个老旧小区实现了物业基本覆盖,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密切关注百姓生活,集聚党员力量切实解决急难问题 ‎9月中下旬以来,受南方夏季蔬菜推迟上市和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影响,xx市沽源县、尚义县、赤城县、崇礼区、宣化区等县区出现了严重的蔬菜滞销现象,广大菜农和群众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市委组织部联合市扶贫办、农业农村局成立滞销蔬菜销售专班,印发《关于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帮助解决贫困群众蔬菜滞销难题的通知》,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积极行动,助力解决蔬菜滞销。同时协调《新京报》乡村频道和xx新闻网、《xx日报》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加强宣传报道,扩大党员发动范围。通过聚力党建引领、聚力宣传发动、聚力各方优势,仅“十一”假期期间,全市共销售2770多吨滞销蔬菜,为广大菜农挽回经济损失195多万元。‎ 三、发展扶贫村集体产业,立足实扶贫成效稳得住 市委组织部始终把发展村级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帮扶贫困村持续发展和村民稳定增收的关键,大力培育产业项目,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肖家堡村实现蔬菜种植和服装加工两种产业脱贫路径,为村民购买了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等农业种植图书,邀请农技专家指导村民开展大鹏果蔬种植,联系中龙集团公司爱心捐助30万元建成涿鹿宏韵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带动80多人就业,村民年增收20多万元。下一步,中龙集团拟投资50亿元,建设“故乡•东方”国际文化生态综合体项目,扶贫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东深沟村建立了村集体企业—宣化区瑞尔服装加工厂,已形成月产2000件的生产能力,人均每月增收1500元,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目标,有效解决了东深沟及周边村妇女劳动力闲置问题。黑石堰村充分发挥东西部结合优势,利用顺义区帮扶资金共14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34.2亩的春秋棚27座,受益贫困户达50户170人,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产业覆盖,增强了贫困村造血功能,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了长远的发展希望。‎ 四、聚力发展大局,长远谋篇人才集聚和人才共享 作为欠发达地区,xx市引才难、留才难问题比较突出,引才政策落地难问题长期难以解决。市委组织部统筹协调15个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人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操作细则57个。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xx市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立“英才卡办事专窗”,常态化开展英才卡申报审核和制卡发卡工作。为50多个人才项目落实项资金2700万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截止目前,共发放英才卡A卡54张,B卡847张。统筹协调15个部门公共服务资源,在33个单位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组织全市594名服务专员累计为持卡人才提供医疗保健、户籍办理、车辆年检、公交出行等服务7000余人次,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产品市场开发等问题61个,人才获得感更加充实,爱才氛围更加浓厚,为我市长远发展蓄积智慧力量。主动与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首都专家xx行”活动,特别是注重组织北京市医疗专家来我市对接合作,直接推动北京朝阳医院与xx市第一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于今年10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北京朝阳医院(xx)呼吸病诊疗中心”,通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途径,实现优势学科的互联对接。北京朝阳医院首批选派胸外科专家李彤挂职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兼中心主任、呼吸与危重症专家王峰挂职中心执行主任,常年在xx市第一医院工作,直接参与呼吸疾病诊疗中心的建设、运行与管理,逐步将其打造为京西北、辐射冀晋蒙的区域性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受益群众将不断增加。‎ ‎【篇四】‎ 今年以来,市委统战部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把党建作为推动统战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平台,注重夯实基础,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动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引领民主党派、民族宗教、非公经济、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和港澳台侨等各领域统战工作全面升级,为我市完成三大历史任务、交出两份优异答卷,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强市、换道超车的新路,汇聚广泛力量。‎ 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增强政治自觉。深化“统战部门是政治机关、统战工作是政治工作”的认识,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坚持每周五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日制度不动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全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讲话;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文学习王东峰书记在xx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回建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学习“首都两区”建设规划;对党员干部进行党课教育和集体廉政谈话;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用好“学习强国”软件平台等。截至目前,共开展集体学习41次。‎ 坚持把素质工程抓在手上,提升履职水平。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彰显新作为的能力,实施“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党员讲坛”活动,由领导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等主讲,打造党员干部相互学习、交流竞进的平台。组织举办专题培训,邀请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部和省台办有关领导、专家,对宗教政策、对台政策、民主党派知识、新的社会阶层知识等进行系统培训,不断优化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 坚持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强化自律意识。领导班子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制定《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意见》,并以清单形式进行责任制分解。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组织党员干部到赤城县大海陀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展廉政教育,锤炼坚强党性,使廉洁自律的优良历史传统入脑入心。截至目前,共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会议6次,开展集体廉政谈话2次,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讲廉政党课1次。‎ 坚持把作风建设落在实处,激发干事动力。按照“三深化、三提升”活动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营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浓厚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学习、会议、保密、文件管理、财务管理、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9项制度,全方位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实行清单管理,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科室和时间节点,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建立责任清单,实行对号销账,激发干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工作的动力。汇聚创城合力,引导党员干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每周日上午,组织4名党员到工业西街与清水河路交汇处的交通路口,开展为期1个小时的以维护交通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在融入中心工作中转变了作风、展示了形象。‎ ‎【篇五】‎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要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平台,以“两学一做”常态化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推动新时代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工作中,我们以“四个围绕”抓好党的建设。‎ 一、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我们始终把机关党建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十项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以党组书记为党建第一责任人,主抓机关党建工作,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制度办事,建立了机关党建工作项目清单、责任清单、考评清单,做到考核检查有量化有指标。对局属各单位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作为领导班子和个人年度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分解到各单位,并明确“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年终进行统一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一把手”抓党建工作的自觉性。‎ 二、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思想教育 我局把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作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一)抓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局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为广大党员干部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做出了表率。从而促进了全局系统广大党员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抓好局属各支部学习督导。对局属各支部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学习机制,保证了我局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部署、有组织、有检查、有考核。(三)抓好党员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全局系统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全市各类理论培训班。二是邀请专家学者及市委讲师团成员不定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进一步坚定广大农业农村干部情系“三农”、服务“三农”的决心和信心。三是组织班子成员开展专题辅导。结合时间节点开展的各项活动,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在全局系统范围内开展主题党课教育和理论辅导。在主题教育期间,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按照“讲初心感悟、讲工作存在的问题、讲工作举措、讲认识体会”四个方面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精心准备党课讲稿,为所在支部、分管站所和驻村帮扶工作点讲党课18次。‎ 三、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以“三个创新”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抓手,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创新思想观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在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下功夫,使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意识。二是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积极有效地做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局的中心任务上来,努力做到机关业务工作和机关党的建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践行农业农村“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深入到县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形成17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做好调研成果转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依托“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和实施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领导干部帮扶企业”为抓手,以10个帮扶村和16个帮扶企业帮扶工作为“点”,带动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工作重心在基层,工作重点为群众的全面开展,让广大农民和贫困群众共享农业发展成果。‎ 四、围绕基层建设年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我局以“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和支部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始终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环节来抓,一是深入对标定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局属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向一流水平、更高层次看齐,形成了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时时争一流的良好氛围。二是抓好支部建设。按照“五好支部”创建的要求,从基本组织建设、基本队伍建设、基本活动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基本保障建设等5个方面,对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情况加强督导,使基层支部党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同时,我们对局属支部进行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分类定级,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充分发挥了农业农村系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效率,主动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在全局推行“一站式”、“登门式”、“规范式”、“延伸式”、“预约式”五种服务模式,实行党员干部认责承诺,切实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学习民法典心得感悟五篇 学习民法典心得感悟五篇 ‎【篇一】‎ ‎《荀子·君道篇》中有载:“法者,治之端也。”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万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重“典”已出,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学细悟总书记的这份重要“讲义”。‎ 深“明”大义,读懂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利益的主体日益多元化,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有所呼,则法有所应。5年打磨,民法典宝剑锋从磨砺出,终成就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和国法治建设从现在起正式宣告迈入“民法典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所谓民为邦本,法系根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民法典,承载了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更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旗帜鲜“明”,解锁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治密码。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人民性”,7编法律条文不仅充分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传统美德和法律文化,同时也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中有益成果。同时,进入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政法意识不断提高,期待自己的各项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民法典积极顺应人民意愿,坚持立法为了人民、立法保护人民宗旨,编纂过程中更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汇聚民智、顺应民意,是权利的宣言,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事异时移、法随时变。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弱项和短板,对此民法典中明确保护特殊情况下无人照顾的“被监护人”、明确物业应急处置责任等,此外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也强烈体现了民法典应时运而生、为民所需的特点,坚持“创新”与“整合”的协调搭配,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治新格局。‎ 清正廉“明”,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之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各地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了“中国之治”的崭新篇章。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是连接党中央、上级决策部署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道桥梁”,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一线施工员”,必须始终坚定“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的工作准则,心中装着群众,手中常握戒尺,脚下才有力量。好法尚需善施,好经还需正念。党员干部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赞同与满意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好表彰”,运用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阐释好民法典,让良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严明纪律规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行政、司法公信力,坚决维护民法典权威,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助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 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广大党员干部请查收好这份精读“讲义”,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学习,入脑、入心、入行推动实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携手共创共享全面小康的幸福未来。‎ ‎【篇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对之前所有民事旧法进行集合、优化,形成系统性“法典”,便于所有人熟悉、运用、遵守。党员干部工作中也要有“法典思维”,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归纳总结,定制工作“法典”。‎ 要学深悟透,内化于心,形成工作“法典”。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几乎囊括了所有事关民事纠纷的法律规定,改变了民事旧法“一部法律管一个方面”情况,为学法、用法提供了便捷。当下,随着新时代对基层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工作也有了新变化新情况。“胸中有策、手中有招”。基层党员干部要适应新时代,就必须主动加强学习,学深悟透思想理论和政策知识,记在心上、刻在脑中,变被动为主动,化危为机,在纷繁复杂事务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庖丁解牛”之姿做出成绩、赢得喝彩。要主动学,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自我充电加油,要思考学,对工作中的疑惑问题要“刨根问底”,从政策文件中寻找“标准答案”,在学和做中成为政策的“百事通”,工作的“行家里手”。‎ 要学以致用,外化于行,用好工作“法典”。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民法典的最大价值,在于遵守好使用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要坚持“实践论”,不断凝练感性思维,最终形成理论方法指导实践,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运用好“法典”,做到知行合一、学用相长,要把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勇于实践、善于实践,把工作蓝图变为实际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重大工作、重要部署、重点任务,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奋进姿态,要什么做什么的实干精神,紧紧扭住问题不放,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要树牢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坚持走进群众中,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做自己的事情办好,涵养同群众一家亲。‎ 要归纳总结,及时更新,完善工作“法典”。民法典的制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满足解决发展变化的民事法律纠纷中不断完善的。作为基层干部,新时代面对的工作环境、目标、要求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始终抓住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这些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善于总结归纳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更新完善,使“法典”更加符合工作需要,更要解决群众诉求。要坚持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辩证关系。把服务群众作为永不变质的绝对追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的利益诉求中,找准工作新要求。要坚持工作方法的相对性,工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定律”,不能躺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功劳簿上,用好办法解决新问题,要打破“一招鲜吃遍天”的狭隘思想,以“工作要做千百遍,我待他如初见”的激情,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解决好每一个问题。‎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的法典,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然而,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如何让这部体现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关切的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仍有太多努力值得期待。‎ 期待“学法知法”存敬畏。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与“基准线”。对法的信仰更多体现在对法的敬畏。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结合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领域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涉及普通民众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7编加附则、84章、1260款条文、超10万字内容,以其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出了一部良法的温度。“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理应坚持把学好、用好、宣传好民法典作为新时代条件下做好各项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内容和要点,并依靠法治思维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绝不能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图应付。‎ 期待“守法用法”握标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保障需求日益强烈和丰富。民法典打通了民事法律体系“血脉经络”,实现了对法律条文的“深加工”,为民众活动提供了更为细致的规范依据和法律保障,也回应了中国民众与时俱进的法治需求,体现出时代特征,镌刻着时代精神。治国者必先受治于法。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守法者又是执法者,要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高地,就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把合法性作为第一道标尺,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让“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一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致共识和执政风尚,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期待“崇法护法”敢斗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然而,法律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护,其力量源于人们坚实的信仰。党员干部是党的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要把学法、守法、护法与依法办事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落在行动上。自觉拿起民法典这一有力武器,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真正把法治精神内化于心,把法治能力外化于行,努力破除事业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阻碍,做崇法尊法、拥法护法的忠诚践行者和坚定捍卫者。‎ 民之所呼,立法所向。“法典”时代,从“法”到“典”,回应更多诉求,不负更多期待!‎ ‎【篇四】‎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七个省区市考察调研,对基层党建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宁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响应号召,以奋斗精神擦亮党员本色。‎ 党员干部要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扎实走好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最后里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得格外艰难,这就需要我们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作为党组织的一份子,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像钉钉子一样钉实基础工作,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疑难,实现群众期盼,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面对挑战敢于担当作为,面对挫折敢于迎难而上,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要学会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在“实”字上用力发力,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透,让脱贫工作既有“面子”又得“里子”。 ‎ 党员干部要以“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奋斗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一些能力欠缺、思想有瑕的干部同志,便开始动起歪脑筋,想起坏主意。他们将“扎扎实实干工作”的信条抛之脑后,一味“走过场”“装样子”“喊口号”,把“表态发言”当工作落实,把“前景规划”当工作成果。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底层工作负担、减弱了实际工作成效,更为严重的是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败坏了党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要遵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勇于担当为荣、以逃避责任为耻,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面子工程”,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上讲规矩、讲纪律、讲原则,遇事时多担当、多担负、多担责。制定指标符合实际,落实工作符合民情,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党员干部要以“心中有民、胸怀天下”的奋斗精神,生动诠释立法为民、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备受人民关注的法典,不仅标志着中国法治新时代的开启,也是“人民至上”这一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民法典共7编、1260条,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民法之大成,可谓是“无处不民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学好民法典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争取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准确把握民法典的立法精神、丰富内涵和价值理念,把民法典弄懂吃透,以民法典来规范自己一言一行,严格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脑中常谋利民之策,心中常思为民之事,把人民利益举在高处,把百姓思虑摆在前头,在学好、用好、守好民法典中擦亮“人民至上”的底色。‎ ‎【篇五】‎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指出,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学习和宣传民法典要破除三个误区,切实让民法典春风化雨教化人心。‎ 破除“不违法就行”的误区,掀起学法“新高潮”。在我国基层,仍个个别人片面地认为,“无知者无罪”,这是法律意识淡漠造成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伴随的相关法律制度并未完全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目前,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谁受伤谁有理,谁横谁有理”“扶不起”等,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不利于国家的法治进程。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发动,可采取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等多媒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官方话语解释清楚;其次要组织群众学习起来,采取学生父母一起学,家庭教育小课堂等方式把学法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再次是要把懂法作为评定标准,可采取网络知识竞赛,在公园、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组织开展普法知识擂台赛,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方式提升公民法治意识。通过普法宣传为群众立起学法知法懂法的“风向标”。‎ 破除“法律无大用”的误区,立好尊法“新规矩”。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法治意识不够强,不数群众法治观念淡漠,遇事不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维护权益,甚至采取息事宁人方式。针对这种问题,首先要坚持法治底线,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问题,用事实依据说话,不因客观因素降低原则和底线,不因一时利益影响全局大局;其次是要形成敬畏法律的意识,法律是神圣不容践踏和亵渎。日前,网上一段“捉狗”视频刷爆网络引起网友的点赞,“遛狗不栓绳”看似小事其实存在大隐患,敬畏法律不仅仅是要知悉更要行动,要让明知故犯的侥幸心理彻底消除;再次是要养成尊崇法律的自觉,坚持不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普法覆盖面。要让法治的意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一人一事的行动中形成自觉,切实把尊崇法律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破除“人情就是法”的误区,形成用法“新风尚”。人情世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风俗礼仪。用好情面可以有效推动工作,反之则会形成不讲原则、乱开口子的被动局面,“人情就是法”在有些人的意识中还没有彻底消除。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民法治意识将会不断增强。针对“人情就是法”的问题,党员干部要用引导好“法”,正确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坚持讲政治顾大局、讲原则促团结,抵制不利于大局、团结的庸俗关系。要引导信“法”,坚持对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的高度信任,增强法治规则意识,自觉遵守、主动融入,让“法”的公平温暖人心。要引导护“法”,冲破陈规陋习的束缚,突破经验教条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作风克服惯性思维,敢于同一切损害法律的言行作斗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在主动用法、善于用法中,让民法典成为“法治中国”进程的坚强保障和有力推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