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摘要:数学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实践性。因此,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建立一个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其实数学是美的、统一和谐的、有趣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常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兴趣;激发;设计;培养;合作学习;数学美所谓兴趣是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心里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态度;兴趣能够激励人的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也能够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积极地改进学习方法。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抽象的教材,越需要教师以数学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
因此,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从教学的方方面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语。如何设计数学课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生活中的平移一节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些生活中平移的实例,旋转的木马、荡秋千、小火车、滑梯……这些曾经使他们乐而忘返的画面,让学生到熟悉而亲切,生动而有趣。这些画面很快会吸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亚里士多德说过:“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同时青少年对事物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开创思维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灵感,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古语道:“读书无疑,而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有可疑不疑不曾学,学者需疑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点。”
教师要想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生疑,造成悬念,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才强烈。例如:在讲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个多边形,老师很快说出他的内角和,此时,学生感到很惊奇?老师怎么知道的?求知欲高涨,亟待教师揭开谜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动手实验,激发兴趣。实验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先让学生动手画出满足条件的两个三角形,然后剪下来叠放在一起看是否完全重合,因此得出结论,学生们有了感性认识,思维活跃,从而激发了兴趣。总之,数学课的开头语的设计是多样的。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内容,灵活巧妙地设计好开头语,就能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二、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给学生的印象似乎是高度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它的趣味性、实践性。所以数学一旦“回到”人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学生就会逐渐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时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直接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道学习它有什么用途,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获得“一元二次方程”
的模型和近似解。例: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图1)。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1)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2)列出底端滑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3)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底端滑动的距离比1大。还是比1小?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此例学生列出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并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进而产生学习方程一般解法的愿望。除此之外,还设立下面的开放性问题:例:在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展示你的设计。 这个问题的参与性很强,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思考的设计原则,设计出不同的图案,并列出方程,使学生体会到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自然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迫切要求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要挖掘数学美,使学生感知数学美、鉴赏数学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鉴赏数学美,让学生从中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使学生在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天地里产生感情的共鸣,获得思维的启迪。1.揭示数学的内在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古代数学家哲学家普克拉斯就曾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而“美”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具有魅力的。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说:人们总是在自觉和不自觉的追求着对美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可以使人产生愉快心情,使人心理疲劳得以解除,可以加强注意力、提高记忆力、心情好,学习就轻松、思维就敏捷、创造性强、语言表达也流畅。而“美”
的客观标准有三条:简洁、和谐与统一。而我们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正充分体现了这三点。所以说:数学中充满了美的因素。为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及时充分的向学生揭示数学的内在美。例如:在初一学习代数式这一节时,本来用字母表示数是很抽象的,学生很不适应,是我们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分化点。如果我们能揭示字母表示数,是人们在实践中对简洁美的一种追求而创造这一内容的话,情景就大不一样了。我是这样引入的:在复习了有理数分类后我问:“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请举例说明。”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有小数、分数、整数、正数、负数……”,并且列举具体数字进行说明。这时我又问:“谁能用一个最简洁的形式,把这所有的数字都表示出来?”这时,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跃跃欲试,但没有一个能正确表示出来的。在此时,我才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醒目的字母“8”,然后问:“你们看,用它表示行不行?”静了一会儿后,同学们突然感受到了:原来用一个字母“8”就可以表示出这么多的数,这真是太简单了,也真是太美了,真是妙不可言!这时我再引导他们回忆:小学学过的许多用字母表示的公式,如运算律公
式a+b=b+a,面积公式中s=ab,直线匀速运动公式8=vt,等等。同学们逐步体验到只有也只有用字母表示数,才能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数与数、量与量之间的内在相依关系,准确无误又极其简洁的表达出来。这是数学创造的奇迹,是数学中体现的一种简洁美。这种数学的内在美震撼着学生的幼小心灵,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2.教师在教学中要揭示数学美的内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展示出来,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例如,黄金分割体现出的比例美,令人赏心悦目;几何图形的对称、杨辉三角的对称等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促使学生爱好数学认识数学美。例如,在摩天大楼的黄金分割处布置腰线或装饰物,则可使整个大楼群显得雄伟别致。古代雅典的巴特农神殿,当今世界最高建筑之一的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举世闻名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都是根据黄金分割的原则来建造的。在日常生活中,电视屏幕、写字台面、书籍、衣服、门框等,其短边与长边的比为0.618时最和谐悦目,甚至连火柴盒、国旗的长宽比例设计都恪守0.618比值原则。在音乐会上,报幕员在舞台上的最佳位置,是舞台宽度的0.618之处;二胡要获得最佳音色,其“千斤”则需放在琴弦长度的0.618处。最有趣的是,在消费领域中也可妙用0.618这个“黄金数”
,获得物美价廉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数学中包含美,美学方法又可以指导数学研究。数学教师首先认识到,从美学的角度探索数学中的一些现象,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往往可以得到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这样不但对我们自身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运用合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探究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迅速从同伴中得到帮助,在同伴的辅导中得到帮助,在同伴的辅导中过程中,优秀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学困生也会在同龄的伙伴的辅导中获益。在三、四年教学改革的生涯中,如何真正的体现合作学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1.努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讨论问题,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配合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这是积极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个异质小组,还可以尊重学生自愿为原则。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可以由4—6人组成,由1人任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各组问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小组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互相友爱,坦诚相见,平等民主,并适时组织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使学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信心。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及其运算“后,在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及其有关运算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任意取四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每个数用且只能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例如,如果抽到2,3,4,5可作运算(5—2+3)×
4=24。那么现有四个有理数2,4,一3,7,运用上述规则写出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运算式如下:,另有四个数一5,7,3,一13。可通过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写出有关运算式。”同学们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计算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2—3+7)×4=24;(2+4)×(一3+7)=24;[(一13)×(一5)+7]÷3=24等几种运算方法。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更加重要。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一方面成绩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2.加强师生间合作互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问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够使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并能达到教学相长,而且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变,从“讲师”角色向“导师”
角色转变,学生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参与,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加大思维强度,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数学活动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但技能的培养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继续进行一定的习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以往,人们提到运算技能的训练,多习惯于理解为数学的“式”的训练,这样,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 例:在一块边长16米、宽12米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能给出设计方案吗?思考一会儿后,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师生共同探讨,互相补充得出了设囹计方案(如图)。教师提出问题:“这些设计方法,哪些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哪些不可以用一元二次来解?“学生回答:“如图:前三个设计方案都可以用方程来解,后四个不用列一元二次方程就可以解决。“教师说:“很好!”并让学生进行了板演。单对学生的后四种设计方法,学生以’
t,-t出了自己的努力,也给予了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使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得到训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感,因而激发了学生习数学的兴趣。师生间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解方程的技能,而且探求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互相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当然,合作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能无限的使用,要正确处理它与各种学习理念、方法之间的关系,科学地进行整合。它经常与接受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一起进行。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不应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应将之纳人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编数学小报,解数学小论文,多形式的数学竞赛等。有人认为数学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等于枯燥无味,其实数学是美的,它的美在于它的严禁合理,统一和谐。其实数学是很有趣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常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接受新知识,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兴致勃勃,击水畅游。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之得以保持。”数学课堂“趣味教学法”正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