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8 发布

历史(心得)之浅谈信息技术与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整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论文之浅谈信息技术与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整合 ‎ 摘要:世界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历史资源、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是历史学科自身提出的要求和必然方向,且势在必行。通过以“展示历史情景、整合历史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插播史料纪录片、图片、地图和图版模式及教师的不断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因此,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源于资源与信息技术整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历史资源    教学整合   创设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走入了课堂,这使古老的历史学科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焕发出青春,也使困扰中学历史教师多时的创设“动感课堂”‎ 的难题多了一把解决的锐利武器和崭新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具有生动性,信息化,大容量等特点,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的整合,既能使中学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学科特点得到较直观的体现,又能使学生在较快的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接触大量史实。同时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娱乐平台、传播手段,也迎合了高中学生好奇,好学,好动的心理特征。对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历史情景、优化整合历史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的最佳整合,从而保证中学历史教学的旺盛生命力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索真理的欲望。“历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面卷。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能够主动地学习。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时,由于“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而课本内容又相对简单,所以我为学生补充了商鞅的生平,商鞅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其间,插入了教师评论和史料插图。这种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形象逼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满足了不同档次学生对知识拥有量的要求。正是由于它能够把多种形式的材料集中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其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再配以恰当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拥有大量原始资料的前提下,从商鞅的本身、当时的社会背景、变法的具体内容、变法的历史作用等各方面进行极为准确的概括,达到了教师的预期要求。 ‎ ‎    如讲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由“杂草众生、野狼成群”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过程。听完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此引入教学。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 二、运用信息技术与历史资源整合,突破教学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 历史知识具有广博性特征,历史教材内容繁多、体系庞杂,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那么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呢?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在课前将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知识结构、历史地图、图片、录象等制作好,在讲授过程中适时展示出来。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绘图的时间,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软件胜过千言万语。‎ ‎    秦灭六国是《秦的统一》一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配有精心解说词的秦灭六国的战争历程,通过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 把根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近似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再启迪学生思考。如”秦灭六国的次序和方法是什么?秦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策略?“学生们借助教师所给的资料,通过思考和讨论,回答起来头头是道。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内容,事件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广,变化大,学生难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课件,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时间的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大事件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演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如讲《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 ‎;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可见,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有效地揭示了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媒体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创设历史场景,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 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例如《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这一框题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扑向敌人的机枪射孔,自己壮烈牺牲这一高潮情节,教师借助于电教煤体,教室中出现了壮观而惨烈的战争场面,以及嘹亮的冲锋号声,密集的枪炮声,高亢激昂的“同志们,冲啊!”的喊声和志愿军战士的回应。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好的体会了黄继光“舍身”的意义。英雄的高大形象,深深印入他们脑中。学生与作者达到思想的共鸣,教师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拓宽教育渠道,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帮助青少年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五、 知识的课外延伸功能 ‎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把知识的传授途进一步扩展,在课堂中尽力营造一种学术研究气氛,在知识讲授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努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短暂研究和一些收获,而是要把研究欲望拓展到课后。我在自己的网站中储备了丰富信息,以便为学生的课外研究提供帮助。这样做的结果是有很多学生在课下向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在师生共同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已不单是学校里、课堂上的事情,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活动课《文成公主入藏》一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分成三组在网上自主学习、然后编排历史短剧。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媒体教学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地位由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资源的整合,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是历史课堂教学横加生动、更加精彩。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中,作为历史教师,要注意掌握整合的方法和原则,扬长避短,使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实现最佳整合,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当然,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最佳整合,这是一个长远目标和巨大挑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参考文献:主编: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黄涛,“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演示的得失”,《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7期。李道海,于京凤,“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操作”,《中学历史教学》,2004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