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谈新一代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事实上就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与“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这一传统提法不同,新近出版的各种数学教材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教师的创造性工作留下了较大空间,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内容和环境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显然,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准,并能将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更好地结合起来,具备一定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在此还可联系数学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加以分析。具体地说,这正是数学教育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数学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专业学问。数学教育既不应被认为完全附属于数学,也不应被认为完全附属于教育。数学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问题,又正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正在形成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然而,就我国的现实而言,与这种专业化的趋势不同,人们似乎更加注意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区分。如果说中的数学教育往往被认为附属于数学,小学的数学教育则更为明显地表现出一般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影响。这事实上就可被看成这种分化现象的一个具体表现,即在我国
的各个高等师范院校中,专门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教师往往在教育系或心理系(所)工作,而被认为专门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教师则通常从属于数学系并很少关心小学的数学教育。
一
1 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专业方面的理论学习。就当前而言,我们可首先对以下问题作出认真的反思:我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我对于数学教育的专业理论和现代发展有多少了解?例如,作为一个简单的“测试”,读者不妨认真考虑一下以下几个问题——这是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为促进大学的数学教育改革而专门为大学数学教师设计的,但是,只需稍作变动,它们显然也于小学数学教师;
●什么是数学理解和学习?如才能达到数学理解和学习?什么是这一方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与大学层次的数学教学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什么是数学教育的研究方法?数学教育研究有哪些主要的发现?什么是影响研究成果向数学教学实践渗透的主要障碍?
●对于不同层次上学习过程的性质的研究是否可能获得不同的结论?适用于普通教育的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大学层次?是否有必要建立大学层次的专门理论?
●对于传统的和其他可能的教学方法作了哪些研究?什么是这些研究的主要结论?
●
教学上应当如何去适应学生的不同背景、不同能力和不同兴趣?什么是进行大班教学的有效方法?
●对于各个专题的教和学,如何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各个专题是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是否存在适用于若干专题的普遍性?
●是否有其他的评价方法?评价如何能被用于促进学习和理解?
●什么是不同专业对于数学能力的具体要求?
●什么是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和信念?如何使之发生变化?它们对学生选学数学性科目及其成功性有怎样的影响?
●技术的应用对于数学的教和学有怎样的影响?技术如何能被用来促进理解?
●有哪些重要课题尚未在研究文献中得到充分反映?又应如何去促进这些方面的研究?
笔者以为,如果发现自己对于上述问题缺乏很好的了解,这就清楚地表明了认真学习数学教育专业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除去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外,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我们在此要首先问:我是否认为自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研究工作者?我又是否知道数学教育界中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哪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又有哪些不同的意见或对立的观点?
由于课程改革是当前最大的现实,因此,笔者以为,身居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就应围绕以下一些问题积极地去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处理以下关系: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大众数学”与“20%最好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的形式特征”;
●“学生的主动建构”与“教师的必要指导”;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大班教学的现实”;
●“创新精神”与“文化继承”;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秀教学传统的必要继承”。
二
以下再结合三个实例指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1几年前 刚去世的英国学者斯根普(R.Skemp)是国际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在工作之初斯根普曾任小学教师达五年之久,正是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才促使他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对此斯普本人曾作了如下描述:“当年我是一名教师,在教十一岁以上儿童的数学和
物理学时,遇到一些专业上的难题。五年的教学生涯,我渐渐醒悟到我未能做到原先希望取得的成绩。虽然有些学生表现很好,但另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是不明所以。不是因为我或他们资质愚钝或偷懒所致。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更不只是我这个教师或哪一批学生 的问题,而事实上自20世纪40年代末期以来,愈来愈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使我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
2如果说斯根普最终成为了专门的理论研究工作者,那么,以下所介绍的邬瑞香则始终是一个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具体地说,尽管邬瑞香只是我国台湾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但她在台湾教育界却享有很高的声誉。例如,台湾政治大学的詹志禹教授就曾这 样评价道:“她以实际教学行动去探索与体会建构主义的教学。她的丰硕成果,已经使得许多教育界的人一听到‘建构取向的教学’便想到邬瑞香。”
3我们当然也可由距我们更近的一些名师的成长过程同样获得重要的启示和教益。例如,通过阅读吴正宪老师的两部著作(《吴正宪数学教学教例与教法》,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我与小学数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笔者感到在吴老师与邬老师之间事实上存 在很多共同点。例如,两位老师都并非天才,而都经历了一个艰辛的成长过程。“在漫漫教学生涯的长河中,我曾经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没有放弃过追求。在三十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着,一步一个脚印地 向前迈进。”
三
最后,笔者希望,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能树立这样的雄心壮志,即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将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推向世界。事实是,在现今国内召开的较为专门的数学教育研讨会以及相关的一些国际会议上我们已经可以经常看到小学教师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