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4-28 发布

小学科学(心得)之站在点子上,观看大课堂——浅谈在科学课里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站在点子上,观看大课堂——浅谈在科学课里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 ‎ 小学科学论文之站在点子上,观看大课堂——浅谈在科学课里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 ‎ 莞城区中心小学  香荏堂摘要:听课、评课是作为教师经常做的事,在听评的过程中教师们都会利用一些听课的记录,凭记忆,凭印象对教者进行评价,然而在这过程中却存在偏向,夸大的评价。笔者从课堂观察的三个步骤阐述对这一种听评课的实际操作,在观察前要关注教材,定好观察的角度,如何设计好观察的量表,以及对在课堂观察之后数据的分析这些进行说明。科学课的听评同样也能使用这些工具,笔者觉得通过这样的观察,更能使科学课的听评具有科学性,听评课后更有理据。关键词:观察 评课 量表 分析  观察点 曾经听某个专家讲过:教学是一种不断产生遗憾,不断产生反思的行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评课是一种诊断激励,是零距离的智慧碰撞,是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和发展能力的有效平台。而我们课堂观察的目的正是在这有效的平台上提升观念、调整教学、发展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很好地观察,把握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给我们的信息实在太多了,要在一节课里将全部的信息收集起来,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必须要确立一点进行观察,使在评课有着充分的数字说明和事件说明,也就是定量与定性的观察,这就是笔者要阐述的问题。一、关注教材,定观察点。对于观察者来说,事先了解一节课的内容要知道这节课是要上什么内容,内容重点要关注什么。曾经试过在没什么准备的情况下,笔者进入课堂进行观察,但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有记录,本来预设的量表对这节课完全用不上。那就是对课堂内容的不了解,只进行空想的结果。而在课堂中却是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关注的问题过多,使课堂观察仅仅停留于表面现象,没办法深入,流于形式。从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课堂观察。而这个目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点。观察点的确定来源于讲授的内容,因为不同的内容探究的方式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教学目的不同。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电路的研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电路,读懂简易的电路图,学会连接简单的电路,因此观察点可以定在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活动情况的统计;但在教授五年级下册《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学习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信息的能力。因而观察点应放在老师的引导方式,学生处理信息时使用的方式等,从教学方式观看课堂的教学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梁伟贞老师教授的《声音的产生》,观察者对于这节课的活动环节的观察如此表: ‎ 从表格当中,可以分析到教者的实验类型很多形式,在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实验总局限在促进理解上,未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就是质疑,这些是一个缺点。经验告诉我们,在课堂观察中我们既要关注老师在课堂上的驾御能力,教学方式方法,同时也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学的过程是否顺利。二、确定观点,定量表量表是课堂观察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量表设计的恰当,直接影响了对课堂观察的结果,影响了我们将要进行的课堂分析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设计量表的时候要从可操作性的,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等方面入手。例如,要知道教者是否在这节课里达成目标教学,总不能只写个目标吧,因此,先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要达成教学目标可以有哪些教学的途径,当然并不是每个老师的教学设计都一样,这样我们可专门设计一项教学策略,教学策略还可以有许多的分支,这些东西都可以从表格里反应出来。设计课堂观察量表时,应要注意两个方向:一是定性统计;二是定量统计。定性统计就是利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因为有些情况只能通过语言文字才能表述清楚。另一个定量统计,这种方式就是利用数字的形式记录。笔者认为这样的记录是科学的,尤其在定量上的记录。如一节课上观察者看整个班中三十多人只记录了五六个学生动手操作过。那么在科学的课堂显然是失败的教学方式更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笔者认为从观察的角度上看,设计量表的时候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样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的优劣提供了充分的理据。有些量表看似操作性强,但却不利于分析,没有为观察者提供有效的分析数据,例如在观察《电路的研究》一课时,有老师用上此表:量表设计:观察维度:课堂、教师研究问题:科学课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 ‎  从这个量表上看:观察者是着重于观察课堂的形式,从观察科学课的教学形式,看是否进行探究式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度,忽略了活动的效果说明,更未能显示整节课的结构与层次。显然,那样的理据是不够充分的。所以,必须要进行多表结合,这样才能在观察后的分析中得到充分的理由。从量表的设计内容来看,正如笔者上述所说应该要多设计一些定量的观察点,定量的观察主是进行一些数据的统计,例如提问的次数,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实验操作中老师示范的次数等,在课堂中得到的数据可以形成统计图表,在图表中可以直接看到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存在的问题,说服力强,可靠性高。但课堂观察却不是单一的活动,尽可能在观察中多角度地去评价课堂的教学,因此,在设计的定量的观察的同时,也应该设计一些定性的观察,如下表: 启发学生质疑    方式   活动 语言 实验 其他 活动一       活动二    ‎ ‎   活动三       此两表都用在同一课堂上使用,前者是比较注重定量的观察,后者则重于定性的观察,定性的观察则为定性课堂观察以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的内容,包括书面语言、用录音设备记录的口头语言、用录像照片等工艺学手段等。具体来说,有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等。 三、观察量表,定评价在课堂记录后,可以得到一张张的量表,但并不等于观察活动的结束,更重要的是通过量表的数据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策略的实施等效果。如在观察罗贵云老师上的五年级上册《灯亮起来》一课所得到的量表,如下:       《在探究活动中老师的语言》观察量表 内容 指导语言 提的问题 学生讨论的次数 活 动 一 1、你怎样连接这些材料使灯泡亮起来?请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 2、能将老师的连接方法用图画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3、比较不同的连接方法 4、说明简单电路:在简单电路中没有了用电的小灯泡,电流会迅速的流动,电池很快就会没电了,这就是短路。 1、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你的连接方法中,电流是怎样走的吗? 2、现在同学们知道通关游戏中金属环不碰到金属丝小灯泡就不亮呢? 1 活 动 二 1、尝试使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 2、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如果我们取下其中一只灯泡,另外一只灯泡还会亮吗? 3、教师演示验证。 1、如果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应该怎样连?你能试出多少种不同的连接方法。 2、谁能说说为什么取下灯泡另一只灯泡会灭? 3、为什么取下这只灯泡另一只灯泡还会亮呢?   ‎ ‎ 分析:优点: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老师的语言比较少,精练,整节课多数的时间都是学生活动的比较多,老师在小组中指导比较多。从量表看,老师在课堂的提问及语言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而且每个提问都能让学生去思考,通过思考又可以动手进行验证。这种课堂就一种充满探究味的科学课堂,是思维的发动机,充满挑战和探究性的指导。缺点: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整节课堂中,除了动手活动外,极少让学生回答问题,思考是一个过程,语言表达在科学课中是不可忽略的,因为学生的语言是说明他们的思维的方向,是我们老师判断学生在接受知识的程度深浅,一味地让学生实验那是一种误区,是探究活动的一种误解。有人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有人认为课堂的要素分为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方面。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学设计(备课)--课堂实施(上课)--辅导与反馈(反思)”的连续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既然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就不仅仅是评价“上课”这一个中心环节,还要分析其课前的准备、教学的条件以及课后的认识与反思,观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这些也成为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计者也以不同的方式去表现这个完整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同时,学生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最生动、最活跃的要素。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要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心发生的变化(发展)便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依据。学生身心变化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应是其具体要求,尽管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有显性素质,也有隐性素质,有马上可观测到的,也有需长时间积累才显现的,而且个体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又会呈现差异性特征,但是,我们仍可以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中,以专业的方式去评价它的水平与性质。 参考文献:1、沈毅,崔允漷著,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S],http://wenku.baidu.com/view/560021eb172ded630b1cb6cd.html,2011-5-303、周文叶,崔允漷,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中小学管理,2008(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