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1121”模式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1121”模式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 ‎  尽管新课改已实行若干年,但数学课堂教学依旧常态化。重知识传递,轻能力培养;重知识呈现的结果,轻知识的形成过程;重教师个人讲解,轻学生自主学习;重题海战术,轻思维训练。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累,而学生一知半解,一直以来为社会所诟病。‎ ‎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德州一中实施的课堂改革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解放学生和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1121”教学模式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  “1121”课堂教学已实施一年,就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笔者有几方面的思考。‎ ‎  1.有关导学案 ‎  1.1导学案的编写 ‎  设置好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课堂教学顺利、高效进行的重要一环。现在导学案的编写都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分配到人,一般一人一课时,先形成初稿,待集体备课时,主要从题目的数量、难度进行讨论,继而学案成型。这样做的优势是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能专心、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出一节高质量的学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个精致的学案能不能实现知识的连接,思想方法的统一,能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跨越性发展,不得而知。即便对于用过的学案,也应重新整合,突出单元特点,使得各节内容有机融合。‎ ‎  1.2导学案的内容、形式 ‎  导学案不能是课本内容的复制,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新”、“奇”选编一些“好的”、“巧的”的习题,甚至动用高考题来压轴和“一位到位”,当然,导学案绝不是“题案”。学案要发挥“导学、启思、引练、利教”的功能,其设置应遵循“将教材还原为数学的创造性思想活动”。在学案的形式上,更要根据学习的课型,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基础的不同,不拘一格,比如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习题课等等;还有班级学生层次不一,可适当增加选作、提升性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将学案分为同步型、检测型、总结型。‎ ‎  1.3导学案的批改 ‎  学案要三批。自主课后的学案要先预批:经过批改,比较全面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类型、数量,找出对策,这样就可以使得展示课堂有序、有层次、有重心。同时,学案要复批:经过展示课,学生对整节课有了较详实的认识,会及时更正错误,总结所学。再一次批阅学案,可能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以便找到可能“藏的较深”‎ 的问题,达到完善课堂的的作用,同时,复批也能促进教学反思。有些学案要面批,对复批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以对错告知,特别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可当面交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点和方法,争取做一题会一题。‎ ‎  2.两个课型 ‎  自主课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主阵地。结合课本,学生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初审,独立思考,提炼和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完成导学案,这一过程可以说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挑战。同时尽量避免教师讲课、学生之间讨论,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通过预批学案和师生交流,多方位地了解学情,教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展示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多角度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激发学生之间认知的碰撞,学生能独立解决的不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的不讲,重点、难点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教师点拨,形成共识。值得注意的是,展示课不应成为对答案、改错误、记笔记的流水线,更要彻底丢弃“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教学老路。‎ ‎  3.教师自我发展 ‎  一张学案两节课,在一定程度上说,导学案教学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但如果把课堂教学看成执行导学案、完成教案的过程,久而久之,可能就不知道怎样上课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该仔细专研导学案,在能够完全理解导学案的情况下走上讲台。精心备课,无论什么模式,课堂教学设计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创造性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灵性,课堂才能有内涵和深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带动他们的成长发展。‎ ‎  改革永无止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积极践行“1121”教学模式,构建高效新课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