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8 发布

小学科学(心得)之依托“新绿”校际教研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校际学习共同体背景下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模式研究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依托“新绿”校际教研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校际学习共同体背景下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模式研究 ‎ 一、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的学校教育又得到了新一轮的发展。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教育及师资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小规模学校的师资队伍问题依然存在。通过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于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自主发展意识差;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机会少;专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成熟;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师资输人不符学校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以上现状的存在,对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客观制约力,同时也制约了小规模学校新课改实践的深入实施与推进。现以江寺小学、任伯年小学、三星小学和岩山小学四校合作组建的“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正是争对上述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寻求教师专业发展而创建的新教研平台。在校际学习共同体的框架下,探讨小规模学校以“校际教研”为载体,创新教师新型教研模式,寻求校际教师合作、互助、共赢的专业发展愿景。二、概念界定1.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化研究现已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专业观转向了新兴的“专业化发展范式”。其新理念包含:树立新时期教师“专业化发展观”‎ ‎,使教师在自己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实现专业成长;专业成长目标应当指向实践中发生的教与学的活动,对这类活动的探究或研究予以大力支持;教师专业成长不仅涉及教师个体或群体的专业发展,而且对于学校的教育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并内在于工作之中。2.“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校际教研的基本层次是教师个体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方面,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构成一个不可缺一的统一体。开展跨镇街的校际教研合作互助研究,构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际学习共同体,这是我区现阶段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倡导的校际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江寺小学、任伯年小学、三星小学和岩山小学四校合作组建的“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正是上述发展方向的成果,是一种“校际教育研究自主组合”的学习策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小规模学校教师双向发展和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架起了四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通立交。    3.校际教研。校际教研是在传统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将教学研究的问题拓展到校际合作的层面,力求突破单校教研中实际遇到的师资、技术、空间等方面的瓶颈,从而实现教研的最优化的一种新型模式。校际教研以课程实施中各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教学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例为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以专家引领为催化剂的联动教研活动。这种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总结、规律探索,从而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新绿”‎ 校际教研的策略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不能否认我们现行的校本教研制度还处于建设阶段,对于广大小规模学校教师形成 “研讨—实践—反思—提升”的新型校际教研氛围而言,有一定难度,但这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理想教研策略之一。“新绿”校际教研的主要策略有开展校际教研、举行校际培训、举行“新绿”校际比武等。.    1. 开展“新绿”校际教研。以“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为实施平台,以校际教研为主题,以“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为方式,广泛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目前开展的主要有以下五种校际教研策略。● 同校教师课堂教学研讨:共同体某所学校根据计划预定的研训学科,推荐出2—3堂练兵课,执教教师在活动前期进行校内和校际合作磨课,兼职教研员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开展合作反思与案例分析。● 异校教师课堂教学研讨:共同体各校一起推荐出2—3堂练兵课或展示课,然后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或名师全程参与,课后点评,专题讲座。● 名师引领课堂教学研讨:共同体学校共同推荐出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再邀请名师进行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示范、对比教学研讨,课后进行专家点评并作相关课题讲座。● 争议观点课堂教学研讨:共同体学校根据现阶段某学科的教学观点争议,结合争议观点推荐出的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进行教学研讨,课后进行争议观点案例研讨沙龙。● 非共同体课堂教学研讨:共同体某所学校自行组织或承办比较大型或有探讨价值的教研活动,邀请共同体学校教师参加研讨。2. 举行“新绿”‎ 校际培训。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研业务培训,从中解决校际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快速同步发展。目前开展的校际培训有下面四种策略。● 学习型校际培训:主要是各学科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前的前沿观点与理念解读培训,加快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的快速养成。● 实践型校际培训:主要有名师课堂教学范式,师徒结对对比教学,分年龄层赛课等实践类培训项目,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和技能。● 科研型校际培训。以新课程培训为切人点,以行动研究中的实践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以建立并研究子课题为形式,使“行动者与研究者” 协作,完善校际教师发展的功能, 让教师学会教学、学会研究。● 发展型校际培训:主要有案例、教例撰写,案例、教例剖析沙龙,“新绿”管理层岗位培训等项目,努力提高教师教研中的典型案例的自我剖析和教研问题的反思能力等,逐步培养 “新绿”学科骨干与带头人。3.举行“新绿”校际比武。在校际“教研”与“培训”的共同促进下,通过教师间的技能比武活动,激发教师成长的热情,培养“新绿”自己的专业骨干和优秀,优化“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的师资结构和内涵。● 赛课堂:“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按学期计划定期开展分层面的教师赛课堂活动。例如:中年教师课堂常规比武,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评比等。借此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战能力。● 赛文笔:“新绿”‎ 校际学习共同体按学期计划开展案例、教例、随笔、记事、教案、论文等多种文体的撰写评比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部过程写成“教例”,通过分析、取得发现、教例归纳、新教例创设及专题研究五个环节开展研究活动,并形成理论。通过赛文笔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四、“新绿”校际教研的运作1.建立“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根据四校的实际情况,在前期的校际周密计划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组建“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通过这种新型校际合作平台,使校际教育优质资源差异,教师实践与理论优势实现互补,从而使小规模学校走出办学规模与师资团队小等因素造成的教研困惑和教师发展瓶颈,实现校际教师双向协同共赢发展,最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联动发展。“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在教育专家(名师)指导下设计“校际师资培训实施方案”;建构《“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发展规章》;根据新课改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的工作和教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进行教育行动研究;引导校际教师把课题设计,研究与提高教学素养结合起来;请专家作教育科学和科研辅导讲座,并对每个子课题进行个别指导;校际同学科教师间开展合作学习研讨,新教师拜师结对,教研组集体研究等活动;通过校际间的教研交流,教师互访等方式,促进校际教研发展。以校际教研为主要行动研究,以合作研究为主要形式,通过校际教师的行动、发生、培训和研究过程的联动,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共同体框架下的研究者。2.建构“新绿”校际教研工作机制。●‎ ‎ 管理机制。在以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定期考核、奖优罚劣等为主要内容的校际管理中,把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堂教学等项目要求纳入其中,从而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机制保证。● 教研机制。建立共同体、学校、学科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提高教师教研能力,适应课改发展需要。立足校间实际,探索校际互访、现场引领、定期研讨、名师引领、机制完善等校际教研合作之路,结合各校特点,以校际教研带动新课程资源开发,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校际为本搞活新型教研,坚持教研引领,实施科研支撑,加强校本教研,使教师逐步步入专业发展的教研良性轨道。3.构建“新绿”校际合作型教研组。校际教研能否促进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际教研组的合作建设。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可将原来的一校教研组构建成一种新型的多校合作发展的新型跨校教研组织,通过建立自主更新为价值取向的个人学习体制和协作共享的组队学习机制,促进教师集体创新,促使教师在更大的背景下获得专业成长。合作型校际教研组侧重以下几方面的操作与研究:● 组织化学习:合作型教研组根据阶段性的学科问题与难点,统一策划、组织学习新课改内容,开展多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形成组队合作动力。● 集体性教研:在兼职教研员的统一策划下,开展分学科,全员参与的校际合作型教研组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发挥全体教师的个体优势,形成合力,从而提升教研的创新质量。●‎ ‎ 综合性实践:以空间为划分,合作型教研组的教研内容除了教室空间的活动外,还要求有课堂外综合类教研活动,学科、竞技、实践、德育等项目的整体平行教研,体现校际教研的综合性,弥补小规模学校师资单一不全的现状。● 跨学科交流:合作型教研组在各自学科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的校际教研互助学习活动,开拓教师专业范畴。4.个体与共同体协同规划。在规划“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建设中,各校要积极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校际互为参谋,经验借鉴,让教师感到个体参与的一种权利和责任,将个体的发展规划与校际学习共同体整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5.扎实开展校际专题活动。“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通过各校教师共同参与有计划的课题研究、案例研究,教学研究等专题活动,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6.反思与评价促教师发展。“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通过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中的说课、个人叙事、教学记事、撰写研究日志和开发个案等形式进行教研反思和评价,促进教师学会自主反思和互动评价的能力。五、“新绿”校际教研的反思“新绿”校际学习共同体框架下的校际教研既是小规模学校进行校际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也是保证小规模学校开展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策略。共同体框架为校际教研创设了新的平台,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激发了教师学科教研的活力,增强了教师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了教师校本教研的能力,最终突破学校小规模现状的教研瓶颈,实现了各校教师专业的和谐发展和学校教学科研化内涵的提升。“新绿”‎ 校际教研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历持续、反复、长期的过程,贯穿教师整个工作历程。习惯于本校校本教研的教师,在参与共同体学校合作开展的校际教研时,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发展的过程。同时,校际教研的可持续开展更需要时间、经费、技术、设备、制度等多方因素的协同支持,这些边缘性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共同体框架下的新型校际教研模式运作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