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浓浓语文味 深深汉语情 ——巧用字理,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
温岭市泽国小学 项卫珍
摘要 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和组成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它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掘汉字所蕴含的“情”与“趣”,让学生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准。本文从“字理认字、字理辨字、字理析词”三方面阐述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合理巧妙地依据字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并引导学生在字理识字的过程中感悟文化、丰富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低年级 字理 识字
曾有人赞美说,中国的汉字,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一个动听的故事。是的,我们的汉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横竖撇捺的奇妙组合,是美丽和魅力的生命结晶。人教版教材在识字内容的编排上强烈体现了编者的汉字文化意识,如一年级上册识字(一)中《口耳目》一课:一幅小鸟图、一个甲骨文汉字“鸟”、一个现代汉字“鸟”,这中间浓缩的是汉字几千年的变迁,渗透的是汉字象形的造字规律,隐隐传递的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再如识字(二)中《日月明》一课:“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
,似在娓娓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渗透的是会意字的组建特点,像如此体现汉字构字原理的内容在教材中比比皆是。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凸显“字理识字”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特别地注重如下方面的教学。
一、字理认字--绝对兴趣盎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字理识字,将一个个汉字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图画、故事、儿歌、身体语言,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
1、图文对照,趣记象形字
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古代的象形字如牙、犬、象、衣、女、电、雨、川、鼠等,发展到现代大都已经不再象形,这时通过追溯字源,图文对照,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识记汉字。
就以《口耳目》这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课的开始就这样导入: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 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事情。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 可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 怎么办呢? 在学生的各种猜测想象之后,笔者顺势说道:“对! 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石头等坚硬的东西, 在龟甲、兽骨等上面刻画, 画下他们看见的东西,
看见什么就把什么画下来。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象形字, 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笔者跟着把甲骨文的“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大屏幕出现,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说理由。孩子们兴趣盎然,在热烈的议论中,笔者又以动画形式依次出现这些生字由实物图→象形字→篆体字→楷体字的演变过程, 并引导学生对照图文,观察古今变化, 启发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整个演变过程,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还不时发出惊叹。孩子们在认识汉字的同时, 从心底里由衷地钦佩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这节课, 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便在学生的心底萌芽。利用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去画、用眼去观察,轻而易举地把课后的“鱼、石、网、刀”这几个生字也解决了,而且学生的识字兴趣浓厚,在识字过程中一直在享受发现的快乐。
2、析形索义,巧记会意字
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一只可爱的鸟儿,张着嘴快乐地歌唱,就是“鸣”。 “目”困“乏”了就得“眨”一眨。“立”着工作十个小时是够“辛”苦的。每“一”“口”人都有房屋(宀)住,都有“田”地耕种,生活就“富”裕了。引导学生串解汉字各个部件,想象情节,分析理解,依据部件的组合关系识记汉字的音与义。
笔者在《春晓》一课中这样处理“闻”字的教学:1、出示“闻”
的小篆字体,猜猜是现代哪个字。(为了降低难度,事先把课文中的生字用课件出示,让学生从中选择)2、提问:你从哪里判断出这是“闻”字?(主要引导学生关注门中的“耳”)3、顺势出示“闻”的古文字体,甲骨文和金文,并解说金文中“闻”的构成:表示一个人蹲在门内,竖起耳朵,在听一种声音。造字的人故意把耳朵的耳字写的比人的头还大,主要是告诉我们,“闻”字有听的意思。4、“闻”就是听的意思,为什么“处处闻啼鸟”不说“处处听啼鸟”呢?引出“闻”和“听”的比较。5、比较得出:(1)相同点:都有听的意思。(2)区分点:“听”(书写听的甲骨文),表示口说话,耳在听,“闻”主要指“用耳去听,听到了什么东西”。6、学生再读诗句“处处闻啼鸟”,理解诗句意思。7、复习巩固,理解“闻”的不同意思:(你还在哪听过带有“闻”词语?学生用“闻”组词,教师顺势引导。)这样处理“闻”字的教学,使学生做到记忆字形有依据,理解字义有根据,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生字印象深刻。
3、归类拓展,串记形声字
有句俗话说得特别形象:中国人生得奸(聪明),长字认半截,短字认半边。这其实指的就是形声字的识记技巧。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力军,教材中也大量安排了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识字汉字的内容,尤其是语文园地里“我的发现”这一版块,如“白--柏;己--纪;方--纺”,利用声旁,识记生字。还有像一下《识字5》中的字谜--“‘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等,对形声字构字原理的渗透与运用,编者可谓用心良苦,匠心独运。根据教材特点,巧用字理,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特点比较异同,在归类拓展中在掌握形声字的规律,举一反三,成串识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一课的“飘”和“漂”时,通过比较学习,学生明白“飘”中的风表意,票表声,飘就是被风吹起;“漂”中的水表意,票表声,漂的本义是指在水中浮动,引申为摇动,也引申为漂洗,读第三声,洗干净后就显得美丽了,又引申出漂亮之义,读第四声。由“票”再引申到“瞟、瓢、膘”,学生很快就能触类旁通。
再如在教学“烧、浇”这两生字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异同,拓展识字,编写《尧字歌》:相传古代有位尧,他是帝王本领高。日出东方天破晓,粮食满仓真富饶,有水可以把田浇,动手才能挠一挠,猴子表演踩高跷,小鸟尾巴向上翘。尧字一共有六笔,请你一定要记牢。通过这样的儿歌形式以一带串,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字理辨字--绝对记忆犹新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汉字在据义构形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加上长期的发展演变,现代汉字中形近字更多。“字理识字”教学法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又能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那么学生的印象肯定很深,读错用错的机会就可能大大减少。
1、音近字的区分
如“生”和 “身”是学生用错较多的两个字,单单记住它们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还不行,还得记住它们的字形为什么是这样的。运用图画字理辨析它们:“生”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都很像草木破土而出的样子,因此“生”有生长之义。常用词语有生活、生命、生存、生死等。“身”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都很像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的样子,在那大肚子中还有一点表示母腹中的胎儿。因此人间常称怀孕为“有身子、有身孕”,由此引申出身体之义。又如“在”和“再”,两个都是会意字,但是“在”由才、土二字构成,才像草木初生,“在”的本义是栽培,引申存在之义,也表示在某处。“再”的古文字是鱼上作“二”,表示两条鱼,“再”的本义指“二”,引申重复之义。“做”和“作”学生也经常搞混,在区分时,笔者侧重于对“做”的分析。先甲骨文展示古人的反文旁“攵”,学生观察到这其实是表示一只手拿着一样东西,到底拿着是什么东西呢,引导学生复习讨论有关“攵”的字:收--“攵”表示手持工具,在“丰收、收割”里表示手持镰刀;牧--“攵”表示手持鞭子在放牧,词语如放牧、牧羊;攻--“攵”表示手持器械,在“进攻、攻打”里表示手持刀枪。“教”字的“攵”原表示手持鞭子训斥小孩,同学们依据现字形想象为教师手持教鞭,或说手持粉笔、书本等。在同学们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同学们对“攵”
这个偏旁的形义用顺口溜进行了总结概括,并用拍手歌的曲调进行诵读--“这个反文旁, 东西拿手上,拿个啥东西,具体看情况”。如此一来,孩子们就明白了“做”是表示一个人拿着东西做事情,做作业、做家务、做手工,再也不会和“作”搞混了。
2、形近字的区分
“奇”和“夺”是学生易混淆的两个形近字,运用字理辨析“奇”和“夺”很有意思。
“奇”和“夺”都是会意字。“奇”的甲骨文是一个人站在一匹马的背上,表示人骑马,是“骑”的本字,“骑”是后来造的形声字表示骑马的“骑”,借“奇”表示奇怪的“奇”。
“夺”的繁体是“奪”由大、隹、寸三字构成,隹是鸟,寸是手,合起来表示用手捕捉那只上飞的大鸟,所以“夺”字有用强力取得的意思。简化后的“夺”,由大、寸构成,表示大手,仍可以表示用强力取得之义,如:“夺取、抢夺、你争我夺”。
3、常用偏旁的区分
很多常用偏旁长得十分相似,如“礻”和“衤”是学生最容易写错的。教学时就要强调分析:“礻”原形是“示”,与鬼神祭祀有关;“衤”原形是“衣”,与衣被有关。还有一些字符名称与其示义有误差的字符特别要加强教学。如亻(单人旁)本义多与人有关;彳(双人旁)读作chì,与人无关,而是与道路和行走有关。口(小口,口字旁)与口(嘴巴)有关;囗(大口匡)读作wé
i,与口无关,而与围墙、包围有关。阝(左耳刀)阝(右耳刀)都与耳朵无关,阝(左耳刀)的金文就是一座山的图像,与大山、台阶义有关,比如“陡、险、阶、降”;阝(右耳刀)的金文是围墙的图文,与城邑、地区等义有关,如“邻、都、郊”。“灬”(四点底)与水无关,而与火有关。月(肉月旁),古文字“月”与“肉”字形相同,所以许多字的月字旁实际上是“肉字旁”,与肉或肉体有关,如“肝、肚、脏、背、腰、肺、腿”。笔者经常在识字复习课中引导学生根据偏旁部首对所学汉字进行系统归并,运用字理,再现汉字系统内部诸字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学生总能够掌握识字要领,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义理析词--绝对融会贯通
识字教学时,除了读准音、记清形之外,还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词义,更要为学生搭设词语、基本句式积累与运用的平台,以巩固识字效果。小语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但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经验和阅读能力有限,他们阅读文章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很难完全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神韵,这就需要老师悉心启发引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字理进行品词析句,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悉心品味,从一个个字、一个个词,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品,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1、立根联想 积累语言
在教学生字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所教生字的字理上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开展与识字情境相吻合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到位,而且突出了汉字的韵味,学生就会在认识生字的同时,唤醒自己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更把识字与积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如在教学二上《识字7》“锦鸡”一词时,笔者适时地启发学生看图思考:为什么人类给它起名为“锦鸡”呢?“锦”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大胆猜测之后出示“锦”的金文、小篆及图片,使学生明白,“锦”在古代是表示金光闪闪、色彩艳丽的布匹。锦鸡的羽毛五彩缤纷,所以人们就送它一个动听的名字。多有意思呀,学生再读“锦鸡”一词时,声音都动听了许多。然后笔者又让小朋友们用上“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等表示颜色鲜艳的词,用“锦鸡锦鸡,你的羽毛( ),真( )!”句式夸夸锦鸡时,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
2、比较析理 运用语言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字理,挖掘比较品评的深度,在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中感知到语言表达的精妙,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遣句上“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滋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比如《守株待兔》一课的教学片段。在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于是,就乐滋滋地走回家去”时,笔者引导同学们作了如下的词句比较: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他乐悠悠地走回家去。
当笔者提问“乐滋滋”与“乐悠悠”在字形上有什么区别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 “乐滋滋”的“滋”是三点水旁,“乐悠悠”的“悠”是心字底。“乐悠悠” 的“悠”是心字底,说明心里高兴,很悠闲自得的样子;而“乐滋滋”的“滋”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于是,老师就顺势而导:这里的“水”会是什么水呢?想想,种田人白捡得这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得有滋有味的,看着看着,这时什么流出来了?这么一问,孩子们就明白了, “滋”是指滋味,有滋味了就会流口水,“滋滋”连用说明口水流得很长。这时候,笔者再问孩子们是用“乐滋滋”好还是用“乐悠悠”好时,学生们的发言就精彩无限了,有的说:“因为前面写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这个野兔不但是白捡的,而且是又肥又大,想到马上就可以煮着吃了,所以口水就流了出来,因此,课文里用‘乐滋滋’这个词好。”有的说:“‘乐滋滋’一词写出了农夫因为白捡了一只兔子而馋涎欲滴的神态,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好。”在此基础上,当笔者创设情境用“喜滋滋”说话时,孩子们是如鱼得水,运用切当,妙语连珠呀!
3、追远溯源 提升情感
低年级的生字词教学,很多老师习惯于分音、形、义三部分来组织教学,而其中的生字词则侧重于会读会写,但是,如果只注重以不同形式来读准词语,正确书写,识字教学就缺乏意蕴,缺乏人文关怀。其实,好多课文中的生字倘若追远溯源,仔细品味,反复诵读,融入文本丰厚的情感意蕴中,学生就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如《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中的“困”和“蒸”字词教学: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了? 2、学习“困”, 出示句子“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A、出示“困”的甲骨文,你观察它中间像什么?(穿插教师讲解:中间的“木”原本是生长得枝叶茂盛、生机勃勃的大树,可惜却被死死地围困住了,只能无奈地倦缩起来,不能舒展!你看,它的“捺”变成了“点”。)B、结合字形,感受小鱼困境。在课文中,“木”变成了小鱼,“囗”就代表了浅水洼,小鱼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C如果你就是被困的小鱼,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再读这句话。3、识记“蒸”字:(出示“蒸”字甲骨文,你们看“蒸”下面的四点底其实就是“火”字的变形,动画演示“蒸”。)
4、课件演示浅水洼里的水越来越少,笔者动情地讲述:太阳会把水洼里的水蒸干,沙粒还会把水吸干,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少,小鱼被困了这里,它们就会慢慢地干死,多么可惜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吧。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也被这些可怜的小鱼揪着了,他们满含深情地朗读,眼睛里盛满了焦急。
由上可见,依据汉语言文字的规律,恰当适度地运用字理进行识字,遵循了儿童认字的规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形象地识记字形和感知字义,真正达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使识字课堂变得兴趣盎然。在这基础上运用字理进行品词、品句和品读等方式的语言训练,能让我们的识字课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深深的汉语情。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 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8:93.
[2] 于漪,刘远。 吉春亚讲语文[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132.
[3] 候丁玲。 识字有“理”,识字有“用”--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探索[J]. 小学
教学参考,201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