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8 发布

生物(心得)之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论文之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赵黔江 (绥阳中学 贵州 遵义 563300) 学校应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办学方针,德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同时必须育人。学科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主渠道,应结合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必须从培养素质人才的高度,自觉的挖掘生物教材中的德育潜能,提高素质,做好德育渗透工作。1   自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教书育人通过介绍我国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成就和生物科学家的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我国在1965年试验成功20万倍电子显微镜,后又研制成功80万倍电子显微镜;同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合成了酵母丙酸氨转运核糖酸;还有针对刺麻醉、杂交稻等新的研究成果,在当时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 ‎。揭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一,联系达尔文的进化论,批判唯心论。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二,通过新陈代谢中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教学,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教学,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规律教育。三,通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受环境影响的相对性等,并说明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对学生进行内外因之间关系的教育。四,通过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生物的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事物是联系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五,通过讲述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与浓度大小的关系,对学生进行量变和质变的教育。六,通过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后果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教育。但保护森林资源,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而是有计划地合理采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更新。进行科学的学习态度、方法、作风、意志等方面的教育。通过介绍李时珍、虎克、达尔文等的生平,学习他们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能力,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实验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和实验器材的教育。重视师德的表率教育。教师要严于律纪,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积极进取的精神,良好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修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气氛,就是至理、至诚、至情的师表教育。2  ‎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法制观,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讲课中适时、适量和适度的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教育和熏陶,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自觉性,把学习生物科学同祖国的建设发展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渔业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调指出,一个优秀的学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联系日常生活和市场经验的事例,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大自然和社会实验中去,由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一直不错。3   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 ‎,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对学生怀有深沉久远、博大无私的爱,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触动、感化、滋润学生,教师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他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有的后进生对教师的说理产生反感,听不进去,便需要从关怀入手,致力于感化,则水滴石穿,最终导致学生思想的转变。笔者认为,德育渗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饱满的热情,流畅的语言,规范的书写,清晰的条理,典型的训练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全体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杰出的创新思维,高超的教学本领,学生才会在心里油然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那么他们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影响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   自我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随着学生年龄和才智的不断增长,他们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在德育上的主要体现——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的作用愈来愈大。教师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的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效。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都不赞同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十分重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还指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的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这充分说明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学生成长中的重大作用。我们教师肩负的历史重任,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道德修养,刻苦钻研教材,自觉挖掘德育因素,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自觉地搞好德育教育工作,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