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兴趣----语文课堂上跳动的音符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兴趣----语文课堂上跳动的音符 ‎ ‎  作为语文教师,切忌在追求标准答案一致时,扼杀学生个体创造的激情,要给学生个体思维的空间,并创造这一空间,不注重唯一的正确答案,强调的是研究的过程,突出的是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无论答案如何,只要言之有理,切实可行,就应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的学习不仅高效、持久而且轻松、活泼。这样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培养精神、锻炼能力。‎ ‎  一堂语文课下来,要检测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要看教师这节课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掌握好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地提示、点拨、启发、引导。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发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的问题去探讨,使他们始终对课堂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对于一小部分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发现他们一旦有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一堂课,就是要让优、中、差生相结合起来,使优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差生学有收获,学有进步。做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进步,这才是一堂有效的课堂。‎ ‎  兴趣——语文课堂上跳动的音符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 ‎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如何让兴趣奏响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音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笔者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  一、悬念导入,创造最佳氛围。‎ ‎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 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教学《螳螂补蝉》,我从故事导入:春秋时期,诸侯纷争不断。为了争做中原霸主,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们的反对,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怎么办?这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呀!众大臣焦急万分。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少年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到底什么原因呢?没等我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听到这样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学生精神不由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 ‎  二、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善于批文入情,以情动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白居易这段论述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言”和“声”显情感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月光曲》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1、借助插图,图文结合,领会意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皮鞋匠是根据什么联想到这些情景的?贝多芬弹琴时的节奏又是怎样起变化的?……‎ ‎2、紧扣人物,体会心情,领会意境。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一开始,写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当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这种心情反映在曲调中应该是怎样的节奏?这种节奏会引起皮鞋匠怎样的联想?……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穷兄妹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丰富的联想,根据是曲调旋律的变化,而旋律变化的基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 ‎  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提问。那缠绵凄婉的音乐让课堂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气氛。我发现有几个女孩子已经在下面悄悄的抹眼泪。学生已被老师所创设的情景深深吸引,情商得到发掘,性灵得到了陶冶。‎ ‎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 ‎  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像一个权威那样不断地向他们灌输着知识,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样。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了,还怎么谈得上学习有兴趣呢?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 起来。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一文时,我放手让学生唱主角,收到了良好效果。首先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讲故事比赛。目的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从而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联系故事情节分析评价人物性格。学生们争着表达自己的见解,气氛异常热烈。蔺相如的委曲求全的大将风度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引导学生要想打个”翻身战“,就非得大家齐心协力。我肯定了大家的发言,使学生在被人欣赏中获得成功的精神体验,自然而然,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因势利导有计划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故事会、改编课本剧、表演、采访等),让他们充当课堂的主角,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四、借助”视听“,熏陶感染。‎ ‎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它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学习《二泉映月》一课,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 一幅静谧的中秋之夜,阿炳拿起二胡准备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的图景,然后配上名曲——《二泉映月》,老师随着乐曲的升腾跌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调时高时低,时疾时缓,学生多种感官骤然受到强烈的震撼,不知不觉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与阿炳同呼吸共思想。‎ ‎  总之,这种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更易把学生带到那种特定的氛围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可见,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