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浅谈学生应用题思维的培养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浅谈学生应用题思维的培养 ‎ 浅谈学生应用题思维的培养黄梅县实验小学  刘德  付梅平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应用题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都获得充分的发展。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不同阶段,思维处于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方法。一、         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应用意识。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必须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与已知条件有关系的的问题。这是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这样完整的概念意识,那么,就没有具备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种概念意识,要靠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和培养。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境,适时适度地进行应用题概念意识的培养。在低年级的加减法教学中,教材里就有不少的描述一些与生活实际情况的图片,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应用题结构的认知训练。比如,教材中就有这样的例题:左边画有5个气球,右边画有3个气球,要让学生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教师就可以边展示边讲述:“不红有左手拿着5个气球,右手拿着着3个气球,如果把两只手上的气球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这样,即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 ‎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又潜在地向学生灌输了应用题的一般结构。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在学生能根据直观表像进行表述之后,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算式的结构,进一步引进应用题的意识和思维。如教学“8﹣3=”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表述“妈妈买回来8个桔子,小明今天吃了3个,还剩多少个呢?”这样,就把一道简单的加法算式,用语言表达成了具有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简单应用题,既进一步向学生灌输了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又加强了应用题与计算的联系。只要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用什么方法算?”的思维方法,学生就一定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应用题意识,为以后学习应用题作好准备。二、        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认知应用题的结构。一般结构的应用题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图画应用题,二是图文应用题,三是文字应用题。这三个层次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为解决应用题作好铺垫。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要让学生理解,图画中看得清数量的是条件,标有“?”的是问题。比如一道这样的题:图中左边盘子里有3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6个苹果,在两个盘子下方合在一起打个“?”。我们在引导学生描述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明白:图中看得到数量的3个苹果和6个苹果就是条件,合在一起多少个的问号就是问题。从而形成一道应用题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果将图中右边盘子里的图画换成“6个苹果”‎ ‎,这道题就变成了一道图文应用题了,在比较图文应用题与图画应用题的不同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应用题的条件不仅可以用看得到数量的图画来表示,也可以用描述这一意思的文字来表示。如果将图中两个盘子里的苹果都换成文字,将问号换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那么题目就变成一道文字应用题了。这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描述了具体数量的语言是条件,要我们找到具体数量的语言是问题。    由于前面已经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描述,学生已经潜在地将计算题与一般结构的应用题联系在一起了,这时候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意识升华为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题目告诉我们的已知数量就是条件,要我们求的数量就是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关系,联系加减法的意义来确定算法。这样就能为学生以后的应用题思维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应用题的思维。应用题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用题教学就应该联系实际,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因此,应用题教学必须突出思维训练,展开思维过程,教给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知道思维的起点,掌握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的能力。思维的基础是对表象的充分感知,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应用题的内容,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充分感知,从中积累反映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表象,让学生在对表象的充分感知中展开思维。比如教一道这样的应用题:“‎ 草地上有5只白兔,又跑来了4只黑兔,现在草地上共有多少只兔?”在理解题意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图象直观”(挂出题目内容示意图)和“动作直观”(让学生根据图意表演),以及符号直观(线段图)等,让学生多角度充分感知题意,从中积累“白兔”、“黑兔”、“一共的兔”等概念的表象,理解表象间的相互关系,为思考解决应用题奠定基础。应用题的思维方法主要是分析和综合。分析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是指将事物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加以研究,进而认识事物的构成和本质。综合则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和各个层次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的思维过程。因此,应用题的思维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两种方式。比如教学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商场里有桔子100千克,苹果是桔子的2倍,商场里一共有水果多少千克?” 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图象直观让学生感知题意后,分析时可从解剖题目中的“问题”部分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共”由几部分数量组成?怎样解决“共”的问题?(即从问题到条件)也可以从解剖题目中的“条件”部分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考、探究:桔子数量与条件中的什么数字联系?苹果的数量与条件中的什么数字联系?如何从桔子与苹果的联系中求出苹果的数量?(即从条件到问题)。学生的应用题思维能力是在不断的训练和培养中不断得到提高的,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顶峰。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沿着多种方向展开,以获得不同思维结果。它具有多向性、独特性的特点。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可采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