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走出作文材料贫乏的困境
英山理工中专 姜建华
材料贫乏,是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困扰学生作文出彩的一大瓶颈。因此,走出材料贫乏的困境,充分占有厚实的材料,是学生作文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一、跨进历史长河,采撷芬芳花朵
历史是一条连绵的山脉,是一条滔滔的长河,在滔滔的长河中有一朵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有一座座奇峰。你不妨通过联想,把目光投向深邃的历史,让思绪穿越历史的天空,让脚步跨进历史的长河,话说历史的变迁与沧桑,感受历史跳动的音符,借以品评历史,抒发感慨,揭示规律,昭示未来。
跨进历史长河,追寻历史人物。在历史人物的画廊里,有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有散发美丽芬芳为我们营造精神家园的文人骚客,有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有接竿起义推动历史前进的平民百姓。追寻、缅怀这些历史人物,你会心生一分感动,许许多多的素材都呈现在你的眼前。如写“铭记和忘记”为话题的作文(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你可以走近黄帝、秦始皇、刘邦、康熙等千秋帝王,你可以走近岳飞、文天祥、杨靖宇、张学良等英雄豪杰,你可以走近李白、杜甫、鲁迅、郭沫若等文坛巨人,你可以走近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王选等科技精英,还可以走近革命领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在这些众多的历史人物中,你可以择其一二,扣住话题,撷取能让历史铭记的重要方面,作文自然会主旨突出,血肉丰满。
跨进历史长河,追忆历史事件。历史是一面镜子,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组成一副长长画卷。你可以选取其中的某一事件说开去,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揭示历史的必然性。如以“三”为话题的作文(2006年高考湖北卷),可写历史上“三顾茅庐”、“三足鼎立”的故事;以“读”为话题的作文(2006年高考安徽卷),可解读屈原投江、陶渊明弃官归隐、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以“北京的符号”为话题的作文(2006年高考北京卷),可以写能代表城市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件,如老舍与北京、连战与茶馆等,突出“北京的符号”的多元性,从而写出北京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跨进历史长河,缅怀历史遗迹。历史是滚滚的车轮,留下了深深印迹。无论是巍峨盘旋的长城,还是雄伟壮观的故宫;无论是瑰丽奇特的长江三峡,还是风景宜人的桂林山水,这一切都会勾起你的遐思,触发你的情感。写“三”的话题作文,除上述故事外,你可联想到三国赤壁古战场,联想到刘备三访诸葛亮的茅庐遗址;同样写“北京的符号”
,你会联想到北京的的胡同、四合院这样的历史痕迹,又很自然地把北京的人艺、相声、京剧、吆喝这些无形的符号以及充满新时代气息的的中关村、长安街、奥运场馆等联系起来,这样文章材料翔实,文气纵横古今,从而水到渠成地写出历史的发展变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05年全国卷I满分作文)有一段写得极为精彩:
历史在叹息,透过一双澄澈的眸子,看到了一颗稳重又不失机敏的赤胆忠心,看到你从不曾趾高气扬,从不曾怨天尤人。越国勾践功名成就之后,文种身死,范蠡出走,如此兔死狗烹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只有你,在功劳盖过大汉朝半壁江山的时候,仍能身居高位备受器重;仍能全身而退,颐养天年,因为你懂得在情势不利时珍惜人才;在危及社稷安危时,断然铲除奸党;在被高祖怀疑时,自毁名声;在功高盖主时,适时而退。
考生走进历史,以萧何为主线,引出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对比,突出了萧何的品德和功绩,揭示了萧何成功的必然性。文段语言精,容量大,材料新,深入浅出,不落俗套。
二、放眼宇宙自然,聆听天籁之音
宇宙自然,既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浩瀚空间,也是一个包含无穷哲理的辽阔世界。放眼宇宙,与宇宙对话,洞察其深邃,概叹其苍茫,捕捉其神奇;放眼自然,与自然为友,聆听其呼吸,亲吻其芬芳,餐饮其秀色。你看,屈原仰望苍穹,质问茫茫宇宙,写成“万古至奇”(刘献庭《离骚经讲录》)的长诗《天问》;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一夜飞渡镜湖月”,写成气势磅礴的瑰丽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
把酒问青天”,从天上明月而想到现实人间,写出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清在心里颇不宁静的时候,沿着荷塘吟咏《荷塘月色》;巴金常在天未亮的时候,起大早去观察《海上的日出》。不走进宇宙自然,不去寻觅宇宙自然的脚步,很多的名篇佳句是难以写出的。陶渊明如果不是归隐田园,能尽情抒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吗?孟浩然如果不是亲近自然,能绘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优美淡雅的水墨画吗?王维如果不是寄情山水,能画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月清泉图”吗?杜甫《登高》,陆游《咏梅》,杨朔倾情《香山红叶》,艾青呼唤《我爱这土地》,狄金森站在《篱笆那边》,普希金《致大海》,他们有意识地走进自然,由宇宙自然而想到社会人生,文章才思奔涌,思想深邃。
“谈意气”(2006年高考湖南命题作文),是个不易写好的文题,看起来似曾相识,甚至显得有些“老气”,但就是不好选择和组织材料,弄不好文章会空洞无物。但是,只要你静思默想,打开思维的闸门,让心灵徜徉于宇宙自然,由近及远,由此及彼,作文的材料即刻丰富起来,整篇文章会神采飞扬。一位考生的满分作文开篇就先声夺人: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谈意气》)
考生想像自己置身自然,由天上腾飞的雏鹰写到地上奔驰的骏马,又由自然而写到人,从中撷取观点:意气是成功的基石。整段文字视野开阔,联想丰富,材料鲜活,磅礴大气,既紧扣了文题,又点明了主旨。
三、关注新闻媒体,感触时代脉搏
“陈谷子”、“烂芝麻”,“老气横秋”的材料,很难激起人们的阅读兴味,不能打动读者的心扉。而真正能激起阅读兴味、打动读者心扉的,是那些充满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特点、涌动时代精神热流的“新材料”。越是选择那些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新材料,越能显现你的敏感“神经”,看到你目光的“洞察力”和“穿透力”,文章也就越能体现其现实性。
新材料哪儿来?又怎样选择和组织新材料?这要靠你去捕捉,去感触,去挖掘。捕捉是基础,感触是关键,挖掘是深入。怎样去捕捉?你可以关注新闻媒体,从广播、影视、报刊里了解时事动态;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阅最新信息。又怎样去感触?要站在时代的前列,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认真思考那些“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新发现、新问题,从这些新人、新事、新发现、新问题中寻找“触发点”、“动情点”。又怎样去挖掘?要在“触发点”、“动情点”
上,作进一步分析,找出人物、事件与时代的必然联系,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如写“新人”,就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揭示,努力寻求出支配人物一切言行举止的那种思想境界的“制高点”;如写“新事”,要着力于对新事意义的探求,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你认为最重要、最动人、最独特的“闪光点”;如写“新发现”,要着力于对“发现事件”的剖析,找出与事件发生、发展间的“连接点”。
著名作家茅盾在抗战期间,亲眼看到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从普通的白杨树中找到了“触发点”、“动情点”:白杨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通篇结合时代特点,以白杨树为对象,选择和组织材料,选材新颖,文章含蓄深刻。
值得提出的是,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包括高考满分作文,很少选择那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而选择那些历史材料为多。这里不是说选择历史不好,而是说现在的高中生对时代的关注少了,课外阅读量小了。作文时总感到材料贫乏,无东西可写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汲取源头活水,拥抱社会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生活是作文材料的矿藏,也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走进社会,占有了“源头活水”,用一颗坦诚的心去拥抱生活,你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就像歌德所说:“世界是那么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采,你不会缺乏做诗的动因。”采集社会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不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拥抱社会生活,就要用激情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有了这份激情,你会耐心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这份激情,你会深入社会生活,与社会对话,与生活“缠绵”,从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写作素材。杨朔正是怀着对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写出了诗意盎然的《荔枝蜜》;朱自清正是有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才有了感人至深的《背影》。同样,鲁迅如果没有对少年时代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写不出《故乡》、《社戏》这些散发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魏巍如果不走上朝鲜战场,深入战士中间,掌握第一手材料,就写不出《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些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散文。
拥抱社会生活,就要理性地去思考社会,感悟生活。作文要写得具体、生动而又有深度,除了观察和体验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理性地思考,深切地感悟。要善于把观察和体验到的最初阶段所得,由感触最深处切入,作深入的思考,探究人物、事物、景物的内核,从而把感性的东西逐步推向理性的深层,揭示出“表”中的“里”来。
湖南高考作文曾以“跑的体验”
为话题。这个话题,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运动场上的奔跑。如果写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的内容,选取大家熟悉的素材,那么文章就给阅卷人留下“材料普通”甚至“考生材料贫乏”的不良印象。聪明的考生会从日常生活中撷取鲜活的素材,并进行加工、提炼,又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另辟蹊径。比如,有的考生把“跑”理解成“身体与心灵的对话”,“我们需要的不是跑的终点”,“要的是跑的过程,体验的是跑的速度,以及上升与下落间循环往复的快乐。”(满分作文《跑,重复的过程美》)有的考生这样认为:“每个人都背着该负的重担奔跑。奔跑即为生命的历程,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奔跑的姿态背后,是人们对生命不被磨灭的追求!”(满分作文《生如夏花》)而另一篇满分作文《奔腾的海洋》最后两段给我们的印象尤为深刻:
水永无止境地往前跑动,它心静却也锵然作响,跑的过程中它不断成长,白浪滔滔奔腾向海洋,即使有天蒸发后重回原点,依然会再次向它的理想奋力奔跑,那不是宿命的轮回,那是一次重生!
水还在往前不住地奔跑,它的理想永不搁浅,触礁,如同旗帜的飘扬,我仿佛看见了青春的本质,在于奔跑的同时带上理想,自信而敢于展露坚强而意志饱满。
考生在与生活的“拥抱”中产生了激情,悟出了“真谛”,从水的永无止境的“跑动”中“看见了青春的本质”
。见解深刻,立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可见,平凡的生活,平静的自然,到处有你采撷的材料,到处有你可写的东西。只要你真情拥抱,不尽的“源泉”向你流来,成功之门会向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