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生活化的情境的创设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生活化的情境的创设 ‎ ‎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现本人结合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案例谈谈体会。‎ ‎  (1)探索性情境的创设 ‎  案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可创设如下情境从四月一日起,小兰的妈妈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公园玩。(出示:四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  请学生相互议论后,教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学可分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学找小兰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学找小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人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下,就可以很快找出小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完成以下板书:‎ ‎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  反思:探索性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让学生借助“日期”这一贴近生活实际的“数”,从“妈妈的休息日”,“爸爸的休息日”,“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和其中“最早的休息日”分别引出“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有的倍数”和“4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概念,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再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一步分析,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意义以及内部特征的直观感知的直接经验。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中,积极主动探索,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 ‎  (2)体验性情境的创设 ‎  案例:(出示“娃哈哈”实物)“娃哈哈”每瓶1元9角,你怎么付?‎ ‎  (学生分组购物活动。)‎ ‎  生摆:1元,9个1角,等等。‎ ‎  将学生摆的展示,让学生说说是多少?‎ ‎  生:9个1角是9角,所以共1元9角。‎ ‎  生:1元加5角是1元5角,再加2角是1元7角,再加2角是1元9角。‎ ‎  生:两个2角是4角,4角加5角是9角,共1元9角。‎ ‎  师:能卖给他们吗?为什么?‎ ‎  生:总共都是1元9角,可以买。‎ ‎  师:你付多少?‎ ‎  生:2元,叫售货员找回1角。‎ ‎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 ‎  生:可以。‎ ‎  师:还有其它方法吗?‎ ‎  生:1元、1个5角、4个1角。‎ ‎  师:可以吗?‎ ‎  生:3个5角,4个1角。‎ ‎  (此时,学生已不再需要操作,只凭直接想象就可获得答案)‎ ‎  师:怎样才算对呢?‎ ‎  生:只要是1元9角就可以了。‎ ‎  (同组的学生互相检查,符合要求的让组长卖给他,用图片代替)‎ ‎  反思:创设体验性情境,就是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变“大课堂”为“小课堂”。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商品的价格,再把自己调查了解到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 时,创设买卖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付钱买实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让学生亲自做过尝试过,才能从中发现知识的用处。在课前老师让学生去购物,让学生先实践再教学,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学,也能从中学到数学知识,这不是一举两得嘛?既热情高涨,又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如何去用知识。知识学着最终目的还是去用,否则学着也是白学。‎ ‎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从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