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试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试析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  摘要: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  关键词: 情境 创新 质疑 兴趣 多媒体 ‎  一、创设教学情境 ‎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切成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或动画效果,使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主动地学习语文。作为边远山区的语文教师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应用多媒体资源的声、光、色、形、像等功能创设语文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学、我要学、要乐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培养兴趣很有帮助,而且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因为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灵活,比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利用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出题的那一部分,学生很快就进入到了学习的状态,还引导学生讨论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学生的兴趣很浓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能以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我们山区农村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传递效果。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能极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情并举,为教学创设了互动的学习情境,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  二、培养创新意识 ‎  叶圣陶先生说:“老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即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正好可以用它的鲜明色彩,动人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教《乌鸦喝水》时,先采用课件演示乌鸦把小石子放进瓶里,使瓶中的水位升高的方法喝水,紧接着提出,“不用这种方法,还有新的方法吗?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并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有的同学就说:“用石头,把瓶子打一个洞”,有的说:“把瓶子推倒”,有的说得更好,“用吸牛奶的方法把吸管插入瓶子里吸”……‎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很是积极,那场面可热闹了。我对同学们的想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之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在水瓶的旁边没有吸管,只有小石子,而乌鸦又十分的口渴,很可能来不及到别的地方去找吸管。根据画面,我肯定了一些说法,对同学们善于思考,肯动脑筋,勇于想象的办法,进行了表扬。所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感情材料,对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和创新意识,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提高了学习兴趣。‎ ‎  三、质疑问难,勇于创新 ‎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  例如我在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学习时有学生提出,五壮士既然光荣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呢?通过质疑,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有时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投石击浪,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句中两处用到“幸福”,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一个意思吗?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  四、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  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展开争论,不能满足一个答案,教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求得多种结论或答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在多媒体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唱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造思维的火花自然进迸发出来了。‎ ‎  又如教学《王二小》一课时,设计以下问题对学生对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如王二小是以放牛为主,还是以放哨为主?学生通过求异思维,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是以放牛做掩护,实际上是帮助八路军放哨的;王二小愿不愿意为敌人带路?为什么?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领悟到王二小用计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使八路军消灭了全部敌人,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如此层层深入地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不但使学生学懂了课文,而且还在生动活泼地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李 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