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利用网络画面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利用网络画面资源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 ‎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詹腼 ‎  在当前全面推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大背景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积极发挥网络画面的作用,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器官,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此我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诸位同行作一浅探。‎ ‎  1.借助网络画面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的教育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 ‎  例如在《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网络画面资源,把静态的课文插图变为动态的影像。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大海美丽富饶的风光画面,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大海啊,故乡》,让学生对大海有一个粗略的印象,激起他们对学习本课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视听器官。随着播放海湾、帆船、蓝天的优美画面,标准的课文朗读,也随着字幕的节奏逐步显现,浪花的拍打声,渔民们钓到鱼的喜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忘了此刻是在课堂,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大海的向往与企盼中,被大自然的美丽、海洋世界的神秘所倾倒。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  2.借助网络画面资源,突出理解课文的重、难点 ‎  语言文字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语言文字才能了解内容。脱离语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不可能把课文读懂读清楚的。而词句是语言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运用网络画面资源辅助教学,突出理解课文的重、难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  例如在教学《翠鸟》一文时,我借助网络画面资源,适时播放了色彩艳丽、富有动感的画面,借助了画面由爪子→头部→背部→腹部,颜色不断叠加,呈现了五彩斑斓的羽毛变换,同时配以小鸟清脆的鸣声,朴棱着翅膀箭一样捉鱼疾飞的身影,鱼儿机灵吐水泡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感受到了翠鸟外形的艳丽之美,而且极好地体会了翠鸟“钓鱼郎”的美称。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功自破。‎ ‎  3.借助网络画面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网络画面资源,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收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网络画面资源引领学生在得到某种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  如我在执教《咏鹅》一课时,‎ ‎ 我利用网络画面资源,让学生欣赏大白鹅的静态和动态画面,并配以鹅的叫声。画面上的大白鹅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城里的孩子们很少能看见大白鹅,对眼前这样的一只大白鹅,顿时生出喜欢、怜爱之意,不由得惊呼:鹅!鹅!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既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主动彻底地理解了诗意。‎ ‎  4.借助网络画面资源,引导学生巧练笔。‎ ‎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的训练,他认为,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借助网络画面资源,能够拓展和延伸文本资源,开启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学生的练笔,神思飞扬,浮想联翩。鲜活的思想融进了童真、童趣,抒写着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放飞着自己的灵性。学生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这样的练笔不仅是一次习作实践,更是对文本进行的一次“再思考”和“深加工”,而这种更进的深入可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产生某种“顿悟”,升华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因而学生的内在积蓄将随之丰厚起来。‎ ‎  如我在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发现,儿歌的最后一小节是这么写的:“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这里给老师和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能激发学生积极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也是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于是我借助网络画面资源,让学生仔细观看杨树、椰子、凤仙花、莲子、红豆传播种子的FLASH动画,试着仿照课文第二、三、四小节的样子,用填空句式训练的方法写一写,都来正当小诗人。孩子们写话的兴趣火花被点燃,于是就有了:杨树妈妈真有办法,她让孩子们乘着风儿出发。 风儿吹过树叶哗啦-哗啦, 娃娃们穿着白花花的衣服飘呀-飘呀, 飘到海角天涯。椰树妈妈真聪明,把家安在大海边,椰子娃娃落在水里。随海水漂到四面八方。红豆妈妈更有办法,它把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这些有趣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