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8 发布

小学科学(心得)之谈谈科学学科中的动手操练、探究创新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谈谈科学学科中的动手操练、探究创新 ‎ ‎   在科学课程中,科学知识是科学的载体,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的学习方式,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壤,因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迫在眉睫。而作为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与条件,提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操练、探究创新的土壤以及良好的氛围,下面就来谈谈如何让学生动手操练、探究创新。‎ ‎  一、在课堂实验中创设氛围让学生动手操练、探究创新 ‎  在科学课程中,课堂实验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动手操练、探究创新的过程。因此课堂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课堂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练、探究创新培已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学生动手操练、探究创新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探究创新精神,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活动提供知识和能力。我就怎样紧扣课堂实验教学特点,让学生动手操练、探究创新谈点看法。‎ ‎  (一)在课堂实验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  科学概念的形成,科学原理的理解,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动手操练、探究创新。例如:在教昼夜交替的成因时,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后要求每位学生动手操练,发现昼夜交替的形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新知。又如:教师利用每一块岩石的硬度,色泽,粗糙程度不同,先分别让学生进行观察,动手用小刀刻,在断面上滴盐酸等步骤进行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帮助学生区别各种岩石。课堂 实验中动手操练、探究创新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感知外界信息,也能调动大脑积极思维。‎ ‎  (二)在课堂实验中,掌握科学知识 ‎  小学生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课堂实验和学生动手操练,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开动脑筋,寻求问题的结果,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如“空气”一课的教学,‎ ‎ 结合教学的内容,我让每个学生动手做实验,即每人用塑料袋,到教室外边,一边跑,一边用塑料袋在空气中用塑料袋兜,空气把塑料袋撑得鼓鼓的,然后再挤,塑料袋瘪了,空气跑了,可是为什么看不到空气是怎么跑的?又如:把粉笔放在水盆里,马上看到从粉笔里冒出许多气泡,说明粉笔里也有空气。学生观察了这些出乎意料的现象,头脑中产生了许多为什么?一名学生又把一块小积木放在水盆里,看到从它的一些小孔里冒出一些小气泡,说明小积木中也有空气,学生人人做实验,个个动手,对“空气”这个概念的印象加深了,从而得知,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  (三)在课堂实验中, 动手操作有技能 ‎  如果学生没有手脑并用的实验能力,就不容易学好科学。科学课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涉及很多实验项目和实验仪器,教材中多处让学生动手操练,甚至让学生设计实验,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动手操练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活动内容,随着学生的多次实验、观察、操作,实验技能不断提高,而且设计实验能力也有明显提高。例如在“大气压力”‎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有压力,学生积极性高,有兴趣。有的学生用玻璃装满一杯水,用一张平整的厚纸盖在杯口,用手压住,将水杯快速倒过来,使杯口向下,手离开杯口,水没有流出来。有的学生将注射器活动塞润湿,并在套管内放一小段塑料管,一手堵住管口,一手反复向内拉注射器活塞,学生切实体会到是大气压力的力量压着活塞不让拉出;还有的学生用两个挂衣钩相向对,挤出内部空气,双手捏住挂衣钩向外用力拽,怎么也拽不动,什么原因呢?回家询问他们的父母,父母也讲不清,学了“大气压力”后,学生便滔滔不绝地将道理说给父母听,受到家长的表扬。学生动手操练,有切身体会,实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  二、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手操练、探究创新 ‎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鼓励和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并力求把这种活动化为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省编教材课程中除课堂教学之外,同时安排了丰富的课前准备和课后实践活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开展好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扩展知识视野,激发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  1、搭建活动舞台,培养竞争意识 ‎  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要从“激趣”‎ 入手,引入竞争态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参与热情,萌发创新欲望,因此,开展行之有效的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必须形式多变,随时反馈,调节更新。搭建活动舞台,为学生展示个性、发挥才能提供了机会。则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能培养竞争意识。如为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要求学生人人读科技书刊,每月进行读书笔记展评。《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竹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种类,课后安排收集竹制品名称和用竹制一件物品等活动,通过交流、评点,增长了知识。‎ ‎  2、开拓合作领域,培养团队精神 ‎  学生常识课外实践活动,有的可以独立研究完成,有的则需要与人合作,共同研究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与人合作”‎ 的科学态度。与人合作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具体表现在科学活动中,乐意和他人互相协作完成学习研究任务,乐意分担任务,同时也包含分享发现和成就。与人合作主要指如与教师合作,与家人合作,更多的是与同学合作。如科学教学内容中的观察、实验操作的要求比较复杂,教学内容难度也相应提高,在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同时,开始学习使用仪器,进行定量观察,以及对比实验。这些活动大多要通过集体讨论,分组观察,共同操作等活动来完成。如在学习了《土壤》成分分析后,我要求学生将混有泥土的盐分离出来,同学们认真设计,科学实验,配合默契,通过动手操练,培养了学生精诚团结、相互合作的科学精神,激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 ‎  3、开辟答疑园地,养成探究习惯 ‎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创设一条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途径来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或能力培养。由于课内时间、空间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满足学生的质疑需要。因此,开辟答疑园地,将课内难以解答的或是探索性的问题,登载在答疑园地,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寻找答案,这样能引导学生在课外相互探究,激发探索兴趣,养成探究习惯,从而培养学生释疑研究的能力。在《植物的果实》一课中,课后作业的“石榴”归其何类难坏了大家,有的说它是干果,有的说它是肉果,但都没有依据,于是我把这一问题抄写到答疑园地中,让大家来探究。学生兴趣盎然,于是有的请教父母亲,有的请教大同学,有的买来石榴用刀切开仔细观察。叶雷雷同学通过切开石榴观察发现石榴是肉果,并请我帮助证实。我把《辞海——生物》借给他,他又从《辞海——生物》中查到浆果是肉果。当时他向同学们介绍时的高兴劲是别提了,其他同学也都争着想看个究竟。‎ ‎  4、开展实践探究,培养动手能力 ‎  动手能力是科学教学的四大能力培养之一,在课外开展动手操练、探究创新活动,更好地凸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同时也使科学教学更富有个性。动手操练、探究创新活动主要可以开展结合当地实际的、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完成的研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实现张扬个性、促其全面发展之目的。动手操练、探究创新活动开展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年级要求,由易到难。如教学《放大镜》一课,了解了放大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后,开展了自制放大镜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采用的方法各异,但功能相同。有的在玻璃上滴上小水滴,透过水滴物体放大了;有的利用细铁丝绕成小圈,在圈内滴上水,透过水滴同样把物体放大了。‎ ‎  总之,科学课的课外动手操练、探究创新活动容量是很大的,具有较大的实施可能性和广阔的活动空间。通过经常性、系列性的课外动手操练、探究创新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增强了体质,更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充实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