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古诗词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但是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的学生十分遥远,背景也是非常陌生。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让他们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却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能够理解凝练的语言里面的那种意境吗?而我们更多的只是让他们读读背背,要求他们会背诵,会默写,会说出古诗词的意思,可他们真的能对古诗词的意境心领神会吗?这个最精华的部分,他们理解了吗?如果他们所掌握的只是一个表面的话,我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吗?究竟怎样教学古诗词呢?现在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知诗意
对于一首古诗,只有领会了诗意,才能谈得上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一首新诗的大意往往需要老师的引导
1。疏通文字,了解字词的含义。
一是比较生疏的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是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拦路虎,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二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学生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因此少不了教师的讲解。三是有一些词应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很少有生字新词,只是熟悉的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诗句这样一个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因为孤立的字词没有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具有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功能。
2.从诗题入手感知诗意。有的诗题就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
3.从旧知入手感知诗意。学生学习过一段时间古诗后,就会逐步储备积累一些古诗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旧知,促进对新授诗的感知。教师要善于寻找到恰当的“知识停靠点”,如教学《泊船瓜洲》时,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回忆以往学过的古诗,哪些诗的诗题与此诗相似,如《宿建德江》,这样的诗一般是写什么的?猜想一下,要学的这首诗可能是写什么的?
4.从插图入手感知诗意。现行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图资源”。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观图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
对于小学生来说,初步感知诗意是学习一首古诗的起始,因而,其认识是粗浅的、表层的、概略的。这时教师应该允许“不求甚解”,不必提过高的要求,甚至对某些认识上的偏差,教师也可以暂时放一放,而在以下几个环节的学习中再来解决。
二、入诗境
诗歌的写作,跳越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途径,是由表现艺术画面的事物所构成的艺术境界。叶圣陶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时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的教学,一定要把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但对于生活积累有限的小学生来说,体会意境又是最难的。怎样让学生进入诗境呢?
1。加强朗读体会
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感情饱满。一位诗人曾经说过,诗歌是“感情火山爆发出来的岩浆”。而感受诗歌的情感美,离不开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叶老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 通过“美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通过“美读”,让学生在抑扬顿挫中浮现出由一连串有意义联系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画面,并通过想象由这种艺术画面进入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借助电化教学
古人好讲含蓄之美,往往移情于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要让学生入诗境,只有充分发挥电化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的优势,通过画面、音响渲染等手段来实现。
(1)画面再现。这实际上是把浓缩在诗句中的情境显现出来,绘制一幅幅形象真切的幻灯片,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原诗中的美。
(2)音响渲染。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使之心驰神往,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加以渲染,则能很好地再现意境,且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三、悟诗境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是教会学生学会感悟。感悟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主要目的,而诗的意境总是隐含在诗的情境之中。因此,古诗教学的第三步是由境入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其方法主要有:
1。进行合理联想。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引导学生根据事物所构成的画面进行合理的联想,或由物及人,或由人及物,能够自觉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深刻地理解诗句。如《登鹳雀楼》这首诗,应引导学生由诗中的“上楼”联想到诗人的“上进”;从诗人的“眼前景”联想到诗人的“胸中情”;由宽广辽远的情境联想到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联想到诗人所寓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
2。采用对话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知,“对话”是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方式。古诗教学要通过“对话”来促使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悟,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总而言之,我们要根据古诗的特点,从语言因素入手,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对古诗的理解、想象和感悟,尽一切努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文化之旅,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犹如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要让他们学得争先恐后,学得欲罢不能。在这里,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那古老而神秘的时代,在悠久的岁月里徜徉。让学生踏上这一条充盈着诗意的芬芳,弥漫着古诗词那特有的醇美韵味的旅途,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乐之爱之的奇幻之旅,在这美妙的旅程里,他们能采摘到太多的诗词之果,在唇齿留香中回味古诗词的甘甜香润。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分享的动感过程,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在其乐融融中感受诗韵、诗情、诗意,让他们陶醉其间,让他们心旷神怡,感受古诗词的朦胧之美,含蓄之美,神秘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