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探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探析 ‎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表明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为铸就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就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中学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 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情感,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以情激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实际上,作品内也有“境”,学生也只有“入境”才能“始于亲”‎ ‎。学生一旦进入了作者描绘的情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近感。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作品的情境中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巧妙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实物演示、饱含感情的教学导语、声情并茂的朗读、挂图、音乐渲染、表演体会以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手段来创设情境。如教学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一课,我先播放《思乡曲》,然后在这乐曲的伴奏声中深情地朗诵《乡愁》这一首诗,让学生上课伊始就深深地沉浸在这凄凉而缠绵的思乡情感里,接着不失时机地引出《听听那冷雨》的课题。在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描写“听雨”的佳句时,可用多媒体展示那雨的画面、雨的声响,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所展示的意境。而在课的结束时,出示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再一次感受余光中先生浓郁的乡愁和对中国文化的深深眷恋。至此,这一课的学习就可以圆满地结束了。‎ 二、注重诵读,体验情感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实现情感内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 的境界。也就是充分尊重作品,通过朗诵,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 ‎(1)配乐朗诵中体验情感。语意的表达加上旋律的伴奏,可凸现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验出作者的丰富情感。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组织大家配乐朗诵这首诗。当《春江花月夜》乐声扬起,同学们一面聆听着朗诵者之咏叹抒情,一面也随音乐诵读,感受着那美妙幽深的意境,身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中,仿佛走进醉人的早春三月的江南水乡,悠扬的旋律如桃花春雨般飞扬飘洒,深切而浓郁的思念之情,如花一样鲜艳,像露一样清新。同学们在动听的朗诵中进行了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 ‎ ‎(2)反复吟诵中体验情感。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读者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词感奋与感伤的双重感情色彩。就需师生逐句反复品读,深入理解苏轼当时既有建立功业的奋发之情,昂扬之志,却又涌动着失意之苦,难言之隐无奈之情。引导得当,学生是能够深切体验诗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的,也完全能够感悟词人陷入矛盾中的既超脱又无奈的双重感情。‎ ‎(3)在对比诵读中体验情感。对比诵读,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诵读,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的相关作品的对比诵读。对比诵读可体验出作者情感程度的深浅,襟怀的宽窄,志趣变化,人格的高下。如拿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乌江亭》来比较诵读,就可以看出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人看法和所寄托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杜诗主要是借古抒怀,暗含诗人以英雄自许的气质风范;而王诗则不同,它比较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一史实,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前者。‎ 三、读写结合,培养情感 写作实践既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又是独立的语言训练必由之路。我们可以根据课文所教内容,进行延伸训练。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着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有着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有着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学中,如果能以教材为本,凭借教材,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产生情感体验,延伸课文内容,读写结合,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作文真情感人,无疑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也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具人文精神的。如在结束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这一课的学习时,教者可以通过如下的教学导语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聆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冷雨,然后写下来同桌交流。如此,学生不仅能深切地体会到赤子的思乡之愁,还能更理性地对待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培养良好的情感。‎ 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反之,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研究语文学科情感教育,目的就是促使语文教学彻底改变那种只注意认知变化,忽视情感变化的状况,使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更全面、更充分地发挥语文学科情感教育的功能,形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