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 ‎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作出自己的回答: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的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寓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  1 、以悬念激趣。‎ ‎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我采用变序教学,先让学生据第一段体会小村庄的美,通过看图、想象,描述,感受到小村庄充满了绿意,祥和。接着让学生看一看最后两段,现在小村庄的样子,二者产生鲜明的对比,学生不免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用这个悬念开头,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很快,他们进入课文重点段落2——4段,寻找答案。《做风车的故事》一课,牛顿发奋图强,刻苦钻研的精神学生不容易体会,不容易理解。我认为描写牛顿心情变化的两个句子牵动了全篇,我把“牛顿得意的转着风车”和“牛顿心里很难受,但是没有流一滴眼泪”两句拽出来请学生读,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牛顿为什么由得意变得难过?他得意什么?‎ ‎  由这两个问题联系2——4段和5——8段来理解。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  2 、以情境激趣。‎ ‎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曼谷的小象》两课,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美”。利用情境教学是再好不过的。我搜集了各种鱼类和珊瑚的图片和影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学生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尽情游览,流连忘返。《曼谷的小象》,我搜集了有关泰国曼谷风情和小象的短片,学生亲眼看到了曼谷的辉煌建筑,民俗民风,可爱而又受人爱戴的小象,打心眼里喜欢上了那里。李晓翔还特意带来了从泰国买来的印有小白象的小T恤,学生一个个爱不释手。写小象,实则写泰国人们的热情。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若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爬天都峰》中,小姑娘和老爷爷互相鼓励,战胜了困难,我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了天都峰的高陡,接着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小姑娘和老爷爷见面后,心里会怎样想?学生依据当时的情况展开了丰富又合理的想象。对后文理解爸爸说的话的含义奠定了基础。《小摄影师》一课,先“扶”‎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到高尔基同志爱护少年儿童的美好品质,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在续写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老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雨》是篇略读课文,分别从雨前、雨中、雨后三方面去写,其中加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正好那几天,天公不作美,总是下雨,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冬季雨的不同。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得出冬季的这场雨持续时间较长、伴随着冷空气,感觉非常冷。落在地上,直响。打在身上和脸上有点疼。……学生联系课文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仔细观察,写出的作品各有各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学生的创新在不断发展。‎ ‎  四、转化角色、努力创新 ‎  “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老师的角色要根据教材、课堂情况而作相应的转变。而作为课堂真正主人的学生,他们的角色也应作相应的转变。他们的角色是多方位的。‎ ‎  学生是演员:教材中收集了许多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学习。《揠苗助长》种田人的辛勤劳作,愚蠢的举动,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诠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为了一个细节的至善至美,争得面红耳赤,不厌其烦地多次排练。表演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知识,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亦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是画家:‎ ‎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大海的歌》、古诗中的《菊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引导学生合理地展开想象,以作画的方式学习,其作品可以是似流水的勾勒线条,也可以是明艳的色彩。学生们的兴致大起,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学生是研究员: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边的橡树》的主旨是环保。也是时下的焦点问题。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怎样切实改善我们周边的环境?利用双休日,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了相关资料,调查了自己生活区内的环境,并做了详细的记录,还撰写了建议书,有的学生还创作了富有哲理的宣传画。学生们既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又提高了研究的能力。‎ ‎  有人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