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 ‎ ‎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个科目的学习兴趣如何,直接影响他对这个科目的学习效果。如果他对这个科目感兴趣的话,那么这个科目他肯定学得好,反之则不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    ‎ ‎    一、兴趣体现了学生“主体型”学习 ‎    ‎ ‎   (1)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观察力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能保持较长时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具有独立性。不喜欢别人叫他们去做这、去做那,他们喜欢自己分析问题,这一切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已具备了主体型的自学能力。‎ ‎    ‎ ‎   (2)初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已不满足老师的说教和课本现成的结论,喜欢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这一切为我们开展“主体型”讨论排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   ‎ ‎  ‎ ‎ (3)从数学学科特点来看,数学学科中的概念、定理是通过生活实践而得到的,并且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因此,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从这点出发,并能较好地将其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 ‎   ‎ ‎   (4)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尽管中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产生的缺点和偏向,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又为不可替代的教师的指导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此,课堂上以读书引路、观察入门、讨论与实验排疑、精讲来填补学生思路中的空白,通过练习和检查来达到巩固的目的,观察实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读中有讲,议中带练,互相渗透,穿插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 ‎ 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数学的最大魅力就是它的实用,它是人人必需,个个必用的一种工具,而任何知识的学习,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题材,把生活问题变为数学研究对象,我们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比如我们让学生走出教室,利用所学知识测量操场的长,教学楼的高;让学生走出学校去调查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去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内在力量,尝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中,因为觉得“数学太难”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因为“基础不好,从小就不喜欢”。这说明这些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从而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在课堂提问或上台板演时,要让学生能体面地、自豪地坐下去或走下去。在平时练习、课堂作业、考试中,要给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机会,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标准试卷后附上可选作的基础题,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首先,教师要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态度,融洽师生关系,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型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如果当老师的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那么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    其次,数学训练不搞题海战术。因为一大堆的题目会把学生的学习胃口全部打消掉,最能遏制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心烦的,就是反反复复的题海战术。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同学不是很喜欢做数学作业,主要原因就是数学作业太多,题目又枯燥无味。因此,要精选题目,分层布置适量的作业。   ‎ ‎ 练习是知识掌握和巩固的重要环节,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是练习必不可少的手段,为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为使各类学生都有收获。我们推行了三种类型作业,一类是基本要求对全班而言,要求全班同学必须完成。如:课后“做一做”“随堂练习”“习题”等;二类是较高要求对70%~80%的学生而言。如:与教材配套的《课堂作业》中每节课的双基训练。三类是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这是为20%~30%的反应灵敏的学生设计的。如:《课堂作业》中的“拓展与创新”及其它新题型。课堂上以完成第二类的练习为主,当堂测验,独立思考,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每次作业后留5分钟的时间来核对。对于完成好的学生要求做第三类作业。这样以来,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并且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为了激励学生,采用测验以组记分,优胜组的组员都可以在教师后面的竞争栏内得一面红旗,这样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好学生主动帮助差等生,差等生也生怕拉分不体面,由于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力量,在整体上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第三, 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激疑情境。疑问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以疑激学,造成学生急着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办的心理,接着再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精讲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精讲不是照本宣科,不做必要的引申,也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把重点、难点、疑点讲深讲透,填补学生预习和讨论中的“空白”,这样学生听起来认真,又克服了依赖思想,教师讲解虽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大体上从以下三种方式出现关键问题重点讲,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精讲内容,讲解时,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解决问题为原则。‎ ‎    如:初三数学“线段垂直平分线”这一节通过筛选决定精讲①定理的具体运用。②逆定理的作用。‎ ‎  如图:∵PC⊥AB,AC=BC ‎       ∴PA=PB ‎  强调只要垂直平分,就可得线段相等,而没有必要再用全等证线段相等;对于逆定理则讲解:          ∵PA=PB ‎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并举例说明。‎ ‎      例如:已知:如图,P是∠AOB平分线上的一点,PD⊥OB,PC⊥OA,垂足分别为C、D。‎ ‎    求证:(1)OC=OD;‎ ‎          (2)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   ‎ ‎ 证法二(截长法):如图在AB上截取AF=AC, 易证△AFD≌△ACD ‎   ∴AF=AC,DF=DC,∠AFD=∠C,又∠C=2∠B ‎   ∴∠AFD=2∠B=∠B+∠BDF, ∴ ∠BDF=∠B ‎   ∴BF=FD=DC   ∴AB=AF+BF=AC+CD ‎  ‎ ‎    变式1:如图,在△ABC中,AD是高,已知AB+BD=CD,求证:∠B=2∠C ‎  总结适用这种辅助线的方法的解题技巧:‎ ‎  出现了角平分线;‎ ‎  条件或结论中出现了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 ‎  或用截长或用补短;‎ ‎  构造全等三角形使条件间建立联系。‎ ‎  ‎ ‎   ‎ ‎ 对待学习有困难的个别讲,由于课堂讲授时间短,因而有时间对学习困难的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有障碍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有(1)反应慢(2)懒惰两种,辅导时前者着重于课程辅导,主要是结合新课适当地补知识上的缺漏,指导他如何阅读教材,分析问题,交给他们学习方法。对于后者,则侧重于课本知识的检查过关,激励他们自强好胜,赶上和超过好学生。总之,教师讲课的原则是一是目的明确,中心突出。二是心中时刻装有学生。    第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证明,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参与得太少,会磨灭学生的参与性与创造性。如让学生组成学习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知识的学习与研讨活动,并形成组间的竞争机制,同学们在为小组、为自己获得成绩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思考与训练,课堂气氛浓烈而宽松,同学们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统一间,知识与学习的兴趣都得到了提升。    实践证明:科学知识并不全是教师讲懂的,倒往往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悟懂”的,当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兴趣,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所以获得的知识也就最牢固。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求知兴趣,我们按座位前后四人结合成课堂活动小组,认真选举好组长,教学中凡是学生能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尽量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凡是能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定理、结论的,尽量安排学生去做,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小组合作中,学生兴趣昂然,为取得讨论发言权,积极寻找理论根据,在高度兴奋中获得知识,排除疑点,一般课堂小组合作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针对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一元二次方程经济类应用题”‎ 中的列等量关系、价格上涨(下降)数量变化的关系式(2)教师备课时有意安排的讨论题,如:应用题所得的结果须与实际相符?(3)开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所得结果不与实际相符,在什么情况下应当舍去另一根?‎ ‎  ‎ ‎    如:在初三数学66页例2教学中(例略),学生列出了等量关系式:‎ ‎    ‎ ‎    每台利润 ×售出数量= 总利润 ‎  ‎ ‎    但是对于随价格变化的数量关系式不会列,即对“每降价50元,销量就会增加4台”不理解。由此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①有多少个4台;②降了多少个50元;于是,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则有元,就有4×台。并且举一反三,做一做题目中的“调查表明这各台灯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设上涨了x元,则销售量就减少了10x个,于是得出方程 ‎(40+x)(600-10x)=10000‎ ‎  ‎ ‎    再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中有时会出现方程的一个根不符合题意,需要舍去。因此,在该节的教学中,我提出了“在什么情况下要舍去一根?”    针对课后习题,开展小组合作。有的同学提出“凡是负根都要舍去”,“明显”不合题意的要舍去,还有的同学说“出现了如为了尽量减少库存,舍去其中较大的根”等等。‎ ‎  ‎ ‎    讨论后得出结论:①要符合题意;②要看是否有特殊规定,如“尽量减少库存”等。从而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通过自学已轻松地掌握了。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教师本人要进入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紧的地方画龙点睛地讲它一下,帮助学生走完认识某个具体概念的全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的小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排除了疑点,并且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    总之,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方方面面,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任重而道远。要真正变教学为导学,还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仍需一个长期的过程,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走出一条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课改之路。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