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自主感悟理解挖掘 ——于细节中融汇指导习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课后习题以简明扼要的特点对巩固所学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对一些题目疏于钻研,流于形式。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材编写的意图,对课后习题的处理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自主感悟 理解挖掘 习题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根据这一要求,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习题设计方面可谓是推陈出新,形式多样。比如思考与实践题,交流与探讨题,积累与运用等。从总的来看,这些设计对巩固所学知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语文本来是一门开放而又自由的学科,在学习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积累不断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广大小学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原因,往往又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在习题教学中一味地强调烦琐和机械重复的作业,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扭曲了人性纯真美好的本质。语文老师履行自己教的本职工作,学生遵从学的角色,“你讲我让”“你教我学”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标准答案,压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和理解阐释的天赋,禁锢了学生想像的翅膀。把课后练习当作多余无用的装饰品。由此看来,课后习题该如何处理和对待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现行语文教材中习题设计的基本特点
1.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小学生正处于待人处事的起步阶段,阅历少,经验少,思想单纯行为幼稚。在这一时期时刻关注人的发展的思想是语文教育理论引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突破。从教材的设计思路上来看,单一的以练习为主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培养等三维目标出发的综合性练习。
2.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强调个性的开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思有想,个性鲜明的人,正因为人的差异性决定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以为了突现这一思想,教材编排上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他们的差异,既有“词句积累”“读读写写”,达到对教学目标的最低实现要求,又设计安排了一些灵活多样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决定做与不做,使学生能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进行适当的探讨与思考,达到培养阅读爱好的目的。
3.体现感悟和理解,强调积累和运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把概括段意、中心思想,变换句式的程式化内容进行改变和创新,明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尽可能的背诵,充分的感悟和积累语言,降低学习的要求。体现把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从而实现增强语感和积累语言的目的。“练习”这一词在语文教材编写中几乎一直沿用,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题海战术”盛行,练习往往和它一统战线。但这与新时代的语文教育精神是相悖的,力求体现淡化训练、加强能力、培养素质的精神,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思考迫使练习及时适应时代需要。现今的练习,再也不是过去那种上完课后翻翻、查查字典就能独立完成,答案唯一的那种形式了。需要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大家共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结论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特立独行、富有创新意识的,答案已经不是用“标准”来衡量了。
4.体现生活联系,强调从社会中挖掘知识和提高能力。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小学语文就是要从儿童的心灵世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的每一篇课文,每一道题目都是自己身边可感可触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才能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愉悦的思想情感。
二、习题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1.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语文教学里的“听、说、读、写”就好比中医里的“忘、闻、问、切”,失了一块就没了完整性。《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把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进行沟通和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小学语文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只有让每个人身心愉快,生动活泼,才能敢说敢讲,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获得相应的语文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按照每一习题的目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自行设计一些富于儿童特点的题目,既达到教材的要求,又能激活学习的热情和乐趣。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这样的效果是单纯地让学生背诗意、记中心思想所无法达到的。
因此,对待课后习题要避免机械重复的弊端,在教学中要体现新意,要发挥创新意识,把单调乏味的简单要求变成形式多样的趣味设计,既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目的,又达到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要求。
2.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使习题训练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
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又严密的工程。教学的要求虽然是统一的,但面对的学习对象却是富有差异性的人,所以,尽管在教学中采取一致的教学方法,但学习者收到的信息依然是参差不齐的。有差异的学生势必造成有的简单易学“吃不饱”,有的吃力难懂“吃不了”。尊重个体的差异,其实就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就要恰当设计有一定层次性和发挥性的习题。特别在在教学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时,不可“一视同仁”,要分清学习者的接收水平,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提高不同的要求,让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在教学中,我常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对出现的某一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思考,这样的作业训练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合作式学习,选择性学习。对一些后进生,如果过分强加一些作业,未免又成了制约进步的负担,但为了对付所谓的各种考试,作为教师又无能为力,怎么办呢?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一些题目,并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这样即能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又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还有对待一些一时不能完成的习题时,不妨发挥家长的作用,让所有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共同完成,何乐而不为呢?
3.注重学生实际,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爱因斯坦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后习题,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已有课本内容中,要看到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从有限的课本内容中寻找广阔的知识。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封闭式的圈子,课外的知识远比课堂来得真实、生动,所以我们要把课堂延伸、接轨至生活。而作业作为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课程改革后,我们语文课本的内容丰富了许多,但内容毕竟有限。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将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到现实,进一步直接地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相比照本宣科,这种效果显而易见;学了《火烧云》一课后,我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可以比较自己的所见和书本上的描写有何异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视眼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布置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机动性、灵活性,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生活化、能力化。
三、习题教学应明确的方向
作为教师,我们在布置、设计练习时,首先必须竖好心中的标尺:我们的练习的目的不是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而是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达到对语文学习的一个再巩固的作用。通过练习加强课外的语文自主实践,培养语文能力,可以让他们知晓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通过练习可以引导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使教与学都更加融会贯通;练习也教会学生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练习与课文是一体的,练习不是凌空而设,是紧紧围绕课文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有一种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决不能把课文教学与练习处理分开对待,他们是互相依附、互相关联的。练习也绝不是我们可以马虎对待的,我们在进行教学之前,不仅仅要仔细研读课文,还要特别考虑练习的设计思路。其实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练习中的某些问题已经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学生的练习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反映,当一篇课文学完,学生对大部分的练习基本上能够处理,那就可以说明这堂课的教学时成功的,反之,假如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对练习竟还无从下手,这只能说明教学失败了。
综观我们学生手里的练习册,种类还是比较多的,除了《课堂作业本》还有配套的《天天伴我学》,学校还会针对本校的情况再订一些其他的练习,如果仔细一比较,不难发现这些练习册里有一部分的内容是重复的。因此教师要懂得筛选习题。教师每次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布置的作业或者习题,但是在“参考答案”面前,一些老师却逐渐丢失了“独立完成习题”
的能力。老师们往往利用便利条件先看了答案,或者边做边看答案,渐渐地对答案有了依赖性。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个弊端:无法体会学生做题的心境,习题的难易程度在“参考答案”面前潜伏起来。只有真正在独立的情况下去做题,教师才能体会学生做题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在讲评的过程中才能有深有同感的切身体会。而我们如果没有认真去做题,讲题时对一些关键词和关键点就无法跟学生透彻地交流,既无法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帮助。所以,教师只有逐渐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习题,认真选题、做题,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跳出题海,达到减负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强调基础性和实践性。对于课后的习题要因人而宜,因实际情况而定。作为教师既要把握题目的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巧妙设计学习方案,体现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合作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后习题由枯燥乏味变得灵动有趣,才能有效巩固教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当然,更应该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我们不做半桶水,而要成为那源源不竭的清泉。
参考书目:
[1]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施茂枝,小学语文教材“思考·练习”编写中的几个偏差[J],湖南教育,2000,(4)
[3]熊生贵,语文教学实施指南(小学卷)[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