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深层次地学习古诗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深层次地学习古诗 ‎ ‎  我们的古诗教学从小学就开始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往往是一味的由老师讲解,很少让学生自己感悟,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古诗仅仅是为了考试会背诵,会默写而已。如何让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古诗,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咀嚼、品味这一精神食粮呢?如何让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古诗呢?在此,我想谈一下我对于古诗教学的几点浅见。‎ ‎  一、品读——感应“诗心”‎ ‎  美读吟诵,是人心与文心感应,文字是立体的——诵读使平面的文字达于立体;文字是交响的——诵读使无声的文字形成交响。‎ ‎  “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教读、学生跟读、单个读、集体读、默读、朗读、略读、详读、精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演式读、唱读等等。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的方式,方能收到读的效果。我曾在一篇课堂实录中见在教学《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的朗读指导,深感老师的方法得当。随着课件展示的《清明上河图》,这位老师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 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门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我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让学生模仿古人吟诗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演绎“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体会诗人依依惜别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而在教学《渔歌子》一诗时,则让他们随性的把词编成唱游的形式,体会词人潇洒随意的情怀。我相信,学生这些极具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的诗意、诗趣一定会更精彩!‎ ‎  二、拓展——贴近“诗魂”‎ ‎  古诗词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更能贴近诗的灵魂。‎ ‎  如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必须了解当时南宋临近灭亡、诗人被捉、无力作战报国的背景,才能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有更深刻的理解。《悯农》教学中,我和学生曾进行这样的对话:为什么粮食生长很好,又没有什么闲田,为什么耕种田地的农夫还饿死?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封建剥削制度造成的不平等是农夫饿死的根本原因。《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假如学生连西子是谁,友何典故都一无所知,怎能体会西湖的美呢?不了解苏轼是因被人排挤而但杭州的,又怎能体会他任凭晴雨皆赞西湖这种人生的豁达呢?‎ ‎  三、想象——融入“诗情”‎ ‎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所以想象对于诗歌的感悟是极为重要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展开联想,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愉悦,融入到诗情画意中去。‎ ‎  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我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鹳雀楼,夕阳西下,波涛滚滚的黄河一望无际,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王之涣,看到这么壮美的景象,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想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动词化了的“绿”‎ 字,为我们渲染出一幅壮美的辽阔无垠的春绿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江南岸的树绿、草绿、的景象,想象大地绿了,田野绿了,一切都绿了的图景,感受那天地之间绿光闪烁的春光无限好的画卷,感受那生机勃勃的绿色之美。如能自己想象的画面,再用笔描绘出来,这不仅是对诗歌的深层次学习,也是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