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9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7篇
【篇一】
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深了理解与掌握,坚定了我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与担当,找准了职责定位,理清了工作思路,提振了工作信心。
(一)坚定了对党绝对忠诚、对总书记绝对拥护的政治自信。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这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领袖的绝对拥护。
(二)强化站位意识,坚持“做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工作能力。一是不断提升政治定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锤炼政治品格的重大实践,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二是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始终坚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紧扣工作大局,紧贴领导工作思路,突出“服务”中心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不断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
(三)强化责任担当。
坚定勇于创新履职尽责的勇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我将始终秉持积极主动、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履行好工作职责,全力兑现各项工作目标。把“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落到行动中,把岗位责任和作业标准落实到工作中,发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确保教学质量以及学校安全工作质量做出努力和贡献。
【篇二】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斗争、能斗争、会斗争,是新时代干部的一项重要本领。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就应在实践中不断涵养敢于斗争的政治本色、锤炼敢于斗争的风骨,在敢斗争、愿斗争、善斗争中成长,永葆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从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到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勇敢战斗,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斗志,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壮歌。新时代新征程,前行的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矛盾同在,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锻造斗争的品格,赓续斗争的精神,提升斗争的本领。但不容忽视的是,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少数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和重大问题面前立场还不够坚定,存在着斗争精神不足、斗争本领不强的问题。有的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不敢斗争,存在着“软骨病”;有的面对矛盾和问题时不愿斗争,缺乏“敢接烫山芋”的胆魄;有的面对矛盾和困难时不会斗争,解决难题的本领和办法不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涵养斗争的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在斗争磨砺中强本领、升能力、硬肩膀,在能斗争、敢斗争、善斗争中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强化政治历练,厚培斗争意志。政治定力、政治头脑,是党员干部应对风险、战胜风浪的“定海神针”。要强化党章、党史、党规等党的理论学习,带着真情学、融入实践学、结合实际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涵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不竭动力,夯实敢斗争、愿斗争的思想根基。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锻炼中传承“红色基因”,拧紧思想“总开关”,在学习中把握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
强化实践锻炼,提升斗争本领。斗争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要把斗争精神体现在勇于担当中,做到带头讲政治、顾大局,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亮剑,敢于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而出,敢于和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用担当成就事业。要把斗争精神体现在改革创新上,善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禁锢,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思路方法、创新实践路径,在敢于斗争中勇闯新路、开辟新境。要把斗争精神体现在实干苦干迎难而上中,坚持到基层一线、矛盾现场去加强斗争磨练,敢于面对矛盾和问题,乐于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挑战为机遇,积极在火热实践中掌握斗争本领、增强斗争能力,在服务群众、推动改革发展中善作为、有作为。
强化作风锤炼,永葆斗争本色。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党员干部要成为能征善战的“勇士”,成为推动时代发展和进步的“斗争先锋”,就必须在实践中强化作风锤炼。要大事讲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侵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面前敢于“唱黑脸”、持正义,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重品德、树形象。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自觉抵御歪风与邪气,坚持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在自我革命中改造提升思想境界,在斗争中历练成长,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在“我将无我”的斗争境界中成就事业,成就“大我”。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更有信心、更有“斗”志。广大党员干部就要自觉在伟大实践中涵养敢于斗争的政治本色,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斗”出新气象,“争”出新未来。
【篇三】
在国家制度体系中,根本制度是最重要、最稳定、最前置的一项制度,是所有制度的“根”与“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是“中国之治”得以创造奇迹的“密码”所在。要始终确保国家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就必须坚定守牢“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首位优势,在健全和完善“根本制度”的基础上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然而,越是基本宏观的顶层设计,越是容易被抽象化;而越是容易被抽象的目标任务,却越需要通过构建一个个具体的制度举措来达成。只有在制度化建设中,将党的领导内嵌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的角角落落,真正把“党领导一切”的全面性、普遍性与“经济社会生活”的现实性、复杂性有机融合,才能凝聚出贯穿始终、集中统一的强大力量。
要建立检验忠诚的具体机制,使党的领导更可信。当前,一些领域之所以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现象,非常重要的原因便在于有党员领导干部抛却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丧失了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终身的斗志。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就是要通过制度的“硬手段”让理想信念这个“软指标”具体起来、规范起来,使每名党员都能经常性地“照照境、洗洗澡、治治病”,使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中的“炭火”烧得更旺更久,使“两个维护”的看齐意识、核心意识在党员队伍中树得更牢更坚,从而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而真正转化为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自觉行动。
要健全考验本领的具体机制,使党的领导更可靠。打铁还需自身硬。把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落到实处,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宏大干部队伍。如果我们的“关键少数”,自己对新时代新形势都一知半解,面对大风大浪缺乏主见,面对矛盾顽疾没有主意,面对风险挑战缺乏判断,又谈何带领其他党内同志一起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谈何号召其他人民群众共同攻坚克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每个具体的干部而言,就是要着力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实践。通过重大政治斗争的不断磨砺和急难险重岗位的反复摔打,增强自身维护党的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做一名合格的制度执行人。
要完善校验作风的具体机制,使党的领导更可续。作为永葆党纯洁性、先进性的一把“利剑”,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任务自提出以来,便为振党风、聚民心、树形象发挥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关键作用。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而言,作风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保障机制,更是我们党保持全面领导地位的力量之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我们的神经,“黑天鹅”和“灰犀牛”随时可能在我们发展的道路中猛然出现。党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全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一直在路上。只有不断扎紧制度藩篱,巩固和发展好从严治党的各项机制,才能进一步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有效性和长期性,促进国家治理迈上新台阶。
【篇四】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强调,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既要有落实全会《决定》的信心和决心,也需注重实践锻炼,练就执行制度的“金刚钻”,不断提高执行制度的能力水平。
提高执行制度的政治定力。对党员干部来说,政治上的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党员干部应自觉站在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的高度认识、理解、落实全会《决定》,在工作中,杜绝作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在增强政治自觉的同时,党员干部还应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加强对全会《决定》的学习研读,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深度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把握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从而增强对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深度理解和高度认同,通过思想上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增强执行制度的政治定力。
培养制度先行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较大影响的思维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所以党员干部应树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全局性思维,把自身执行制度的定力和行动看作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一部分,培养制度先行的思维习惯,培养自身对制度的敬畏之心和坚定之心,养成时刻把制度挺在前面的思维习惯,善于从制度上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促进形成思维方式深植心中脑中,从而形成人人敬畏制度、人人维护制度、人人落实制度的良好局面,形成全体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锻炼落实和维护制度的能力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党员干部仅有执行维护制度的愿望远远不够,还必须要具有执行制度的能力本领。增强能力本领离不开实践锻炼。党员干部要有自觉接受重大斗争锻炼考验的意识,主动迎难而上,积极担当作为,把工作中的每一个难题都当做考验锻炼,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本领,在本职岗位中自觉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各方面的实际本领,积极探索在制度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的工作方法,旗帜鲜明地与破坏、否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言行作斗争,努力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和有力执行者。
如果把党组织比喻为一个肌体,每名党员干部就如同肌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党员干部要看到自身肩负的职责,自觉担负起重担和使命,练就思想和行动的“金刚钻”,用实际行动作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忠实尊崇者、坚定维护者和有力执行者。
【篇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系统勾勒了“中国之治”的成就、优势、经验和前景,准确回答了一系列原则性、方向性、制度性问题,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人民特盼”,足以为当前的世界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金钥匙”“活样板”。
紧扣“国情”,划好“重点”。立足国情谈治理,既不能“张口子曰,闭口诗云”,更不能“言必称希腊,眼必看西方”。面对国内外波谲云诡的复杂局面,党中央之所以能带领人民推动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开辟历史性伟业,首要的就是能始终紧扣国情这个最大的“基点”,牢牢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保持“任尔东西南北”“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坚持以我为主、创新转化,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正如,当前我们很多地方探索的村(社区)网格化治理,就没有盲目照搬其他国家以某一面积为单位“机械地”分割网格,而是充分考虑到本地村落布局、人口流动、行政单元等实际因素,充分调动乡贤、乡风等“乡土资源”,或“一村多网格”,或“多村一网格”,让网格真正“活”起来,以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效能。
紧贴“民情”,摸清“痛点”。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人民立场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当前,社会治理领域越来越受到来自科技、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球化等方面的耦合作用,需要防范化解的重大风险日益显现出高度的复合系统性。然而,情况越是复杂,越要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把“民情”视为“指挥棒”,把“民心”视为“定盘星”,把“民意”视为“试金石”,除痛点、疏堵点、克难点、出亮点。无论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乡呼县应、上下联动”,还是“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等“1号改革课题”,都是旨在通过赋权、下沉、增效,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回应人民关切,创新基层治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事实证明,只有紧紧与人民群众一道顺天应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才能化繁为简、变中求稳,收获“中国之治”的感天动地、欢天喜地、经天纬地。
紧盯“技情”,巧借“亮点”。随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开启“中国之治”的新序幕,未来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必将获得重大发展。如何发挥技术“亮点”,让治理改革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就成了落实本次全会精神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例如,区块链技术正逐渐成为全球发展的战略新引擎,我们既要通过顶层设计避免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风险,更要学会“巧借”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东风,强化基础领域研究,占据创新制高点,用好区块链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大力发展“区块链+”民生、城市、政务,将新兴的技术手段与现代治理方式融合绑定,形成社会治理“闭环”,以“治理科技”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篇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近日,陈希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文章,从具体意义、本质要求、执行机制等多方面,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关于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工作制度,进行了深刻解读,为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晰了思路、提供了途径。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国之大计,需要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协同推进,从政治制度、党员思想建设、学习教育等各方面共同发力,练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基”“本”“功”,确保效能最大化,切实推动制度落实落地。
有法可依,夯实国家政策制度之“基”。健全政治制度、确保政策“落座”,是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第一扇大门,也是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及时将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法规。在重要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党的全面领导的法律地位,党的领导相关工作、党的组织建设、党组织活动的法律法规保障。自始至终,“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去年,北京市创新推出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广大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党的“血液”不仅要在“主动脉”中留痕,更要散布在“细枝末节”,在基层治理、精细治理间充分汲取红色“养分”,发挥宣传、统战、政法、监察等各项职能,确保全党各级单位、社会各项组织协同管理、有序运行。
淬炼意志,守护新时代追梦者之“本”。党的“光热”能发挥多少,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思想意志与素质。如今,新一代的年轻干部已逐渐成为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想发挥党的全面领导作用,政治素质是关键。而作为新时代的追梦者,如何传承党员之“本”,做一名“性价比高”的优秀党员干部,是我们学习成长当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各级党组织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党的艰苦岁月,锻炼党员坚强意志,牢固树立新时代下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党组织在进行青年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过程中,必须将“政治素养”作为考量的首要条件,并在一线锤炼青年干部,拔高干部政治站位,强化干部思想意志,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发扬干部斗争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在艰苦奋斗当中稳固思想根基,做党员精神的“传承者”,坚决杜绝“洁洁良同款”的政治立场“双面人”。
孜孜以求,做足党员教育管理之“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定充满选择与挑战。但“强”人先“强”己,作为党与群众间的“粘合剂”,我们必须怀着“追赶时代”的进取意识参与到这场“长征”当中,以理论武器作“引擎”,以政治思想为“指针”,才能在重要决策中选对路、走好路,提升群众“信誉度”,让群众向党组织紧密靠拢。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开展了整党、“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制定出台《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各级党组织要在干部培训上“用心”“用情”“用力”,将“多元化”和“多选择”融入进去,提高干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年干部要重视理论武装,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最初使命,真正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共鸣,做到鉴往知来,与时俱进,同时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在进步里不断实践,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篇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各级党组织必须准确把握的关键和根本。
我们党执政根基的巩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基层和谐稳定局面的实现,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总揽全局”的全局不仅是中央层面的战略问题,任何一个基层党组织也有其全局性问题,需要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好政治引领功能,把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既发挥核心作用,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进而不断增强社会渗透力和动员力,让党的影响遍及各个领域,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唤醒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唤醒“总揽全局”的意识是做到“总揽全局”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总揽全局”意识淡化、淡薄是很多基层党组织的共性问题,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现象始终存在。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首先是思维要“打得开”,能够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摒弃求稳怕乱的保守思维,凡事都能从大局上看一看,多算全局账、长远账,以系统、整体的视角通盘考虑和开展工作。要打破就党建抓党建、封闭运行的“自我循环”,以大视角、大格局,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去思考和布局,当做到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时,“总揽全局”便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提升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的能力。“总揽全局”的执政本领需要长期的培养。在源头上来说,需要从政治本领抓起,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行好党章赋予的全部职责,站稳政治立场,严把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善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督促其做好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群众工作本领,力争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导发挥好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各个区域、各条战线、各个单位的党员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在党的领导下步调一致、统一行动。在强化党的领导的同时,健全完善群众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机制确保党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塑造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的形象。基层党组织良好的形象和威信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上级党组织的帮忙和支持。廖俊波曾经说过,“盈利的项目,村民去做;不盈利的项目,县里面和镇里面做。”帮助基层党组织树立形象和威信亦是如此,能够尽可能将党的利民惠民政策尽可能交给基层党组织去落实,实现“好事”让给基层去做,“好人”让给基层去当,基层党组织的“功劳”越多,形象自然越来越好,各领域、各团体自然也更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要积极跟进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问题和困难,在工作开展遇到“瓶颈”时,能够及时帮忙想办法、提对策,及时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让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确保基层党组织能够心无旁骛对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实行全面有效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