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8 发布

语文(心得)之浅议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浅议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多极化竞争中地位的重要因素。而一切创新依赖于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社会化在内在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宝贵的人才。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好把握语文课的优势,把创新教育融入教学之中,为培养创造型人材打好基础。‎ ‎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古人已有“乐学”之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效果也一定是好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现在语文教材大多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这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运用艺术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典范文章形式的优美、内容的深刻,领悟于心,喜形于色。那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油然而生。‎ ‎  如学习《比尾巴》一课时,我用动画的形式创设了一个森林王国里小动物们举行比尾巴比赛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产生好奇感。学完这一课后又让学生回家查找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并创设一个给动物加尾巴的情境游戏,在趣味昂然的氛围中,学生学习、探索的情绪十分高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收集到了信息,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实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效果,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  二、鼓励质疑,敢于创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单向交流为主,课堂教学虽然有问有答,学生小手如林,热热闹闹,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的问答双方错位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问者理应也是学生。但事实却相反,教师总是提出问题的主角,学生必须按教师设计的提问来学习,而不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来学习。这样,从教学开始,学生就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不能不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安排质疑环节,为学生质疑提供锻炼的机会。但学生年幼缺乏经验,常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及问题,这时教师要热情鼓励,无论价值大小都给以肯定。保留住学生这种质疑积极性。其次可指导学生如何质疑,这是学生敢于质疑后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被动应答向主动质疑探究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你认为有哪些问题想与大家交流的?”结果学生纷纷提问,其中一个孩子说:“妈妈说小壁虎是傻孩子,我看不是的。”“小壁虎真的是傻孩子吗?”教师马上捕捉住这个问题资源,让学生再次深入研读课文然后开展辩论。学生们七嘴八舌:“小壁虎是聪明的,因为它在被蛇咬住尾巴后会挣断逃走,多聪明啊!否则早就被蛇吃掉了。”“小壁虎是傻孩子,它的尾巴本来就会断的,它也不知道。再说它爬了那么多地方了,还没发现自己的尾巴已经长出来。太傻了”“不是傻孩子,可能它尾巴断了,心里难受,就没去看,也许它觉得没有尾巴太难看,就不想看了。”“‎ 不是傻孩子,妈妈这样叫它,也是很亲切的,不是在批评。因为我妈妈有时也会这样对我说” ……同学们的发言多么精彩,从他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创新的热情,从他的争论中,我们更看到智慧的火花在闪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未来是竞争的世界,有人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从而积极地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 ‎  三、启发想象,拓展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想象力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高低,想想尤其是创造性想象常常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先导。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后,可这样引导:“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气叙述的,那么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会对志愿军战士说些什么呢?”‎ 这一问题,一下触动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纷纷说大娘万分感激志愿军为她修房挑水,为她送来御冬的棉衣,为她照顾可爱的小孙孙;说小金花感激志愿军为她报了仇,教她学唱中国歌曲,给她讲述中国故事;说大嫂感谢志愿军替她挖野菜,帮她看病疗伤……学生在充分想象中不仅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不受制约、多向思维的习惯。语言文字本身的丰富内涵为学生的创造想象打开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凭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自由飞翔。通过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四、及时评价,鼓励创新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它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互相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科学运用“无错原则”,承认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对学生提出的种种奇怪甚至错误的问题和进行的探索活动,都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坚持“激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教师用充满艺术的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好学上进,让学生获得创新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强力的创新欲望。‎ ‎  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创新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