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8 发布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意识的实验与研究 ‎ ‎  内容提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当今的学生依赖性强,求异、创新能力弱,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过程呆板,练习乏味等等,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改变这一现状,切入点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最佳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意识,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质量有所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  关键词:求异意识、促进、创新意识、优化、和谐 ‎  一、课题的确定 ‎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 ‎。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分辩率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育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学生依赖父母;在学校里,学生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赖教师和课本;只要是课本上的,只要是教师说的肯定对,绝对错不了,“依样画葫芦”的思想很严重。如此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求异意识为突破口和着眼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的研究。‎ ‎  二、实验与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原则 ‎  1、实验与研究的基本过程 ‎  我们的实验与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01.5--2001.8)确立素质教育观和创新学习观,在一、三、五年级各选择一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组织实验班教师围绕“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和“留给学生思维空间,培养求异意识”两个主要问题学习与交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  第二阶段(2001.9--2002.7)实验与研究阶段,主要进行“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和“改革课堂组织形式-----合作交流学习”的探讨。‎ ‎  第三阶段,2002年9月以来,实验效果分析与讨论。‎ ‎  2、主要遵循的原则 ‎  (1)民主愉悦原则  ‎ ‎ 基本涵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  (2)启发探索原则   基本涵义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的探索。‎ ‎  (3)个性化原则    基本涵义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帮助,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  (4)求异求优原则   基本涵义是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并能从“异”中求优。‎ ‎  (5)评价激励原则   基本涵义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实现成功,体验成功,主动地不断地争取新的成功。‎ ‎  三、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  1、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自信心。‎ ‎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敢想敢说。‎ ‎  ①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悦。把微笑带入课堂,把鼓励送给每个学生,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创新。‎ ‎  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对某些问题,学生会提出一些离奇的、甚至荒谬找见解。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并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善于运用带有激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谁还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像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我能行”。‎ ‎  ①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执着地探索。而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用童话导入和故事导入。‎ ‎  ②优化新知识的探索,注重操作和尝试 ‎  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按一定顺序和层次,给学生输送信息,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上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等,努力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和尝试,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8  ……5,在学生尝试填出后,进一步巩固除数和余数的关系,进而提出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中,如果除数是9,它的余数有可能是几?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尝试。通过教学过程中经常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尝试,去猜想,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  ③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问题 ‎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审视全局。例如:根据实物图编题。如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道题既可以看成★与☆‎ 的组合,又可以横看成4排,每排5个,还可以竖看成5排,每排4个等等。这样学生编出的题目也就精彩纷呈,视野也就辽阔。‎ ‎  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  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一般都有常规的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在具体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多给一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多鼓励多表扬。如在教学“100—13”的连续退位减时,学生都知道: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可实际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仍不会正确运用。对此,我让大家思考: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计算又快又不会出差错?两分钟后,一个小学生举起了小手:“可以把100—13看成99—13,再把所得的差加1。”接受了这位同学的创新性想法,大家触类旁通,退位减法也就很少有人再出差错了。‎ ‎  ⑤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是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 和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实际教学中指导解疑 要讲究策略,如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难点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鼓励学生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  3、优化练习设计,确信“我真棒”。‎ ‎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用好课本上的基本题外,还应精心设计新颖、独特的课堂练习,在“求异、求变、求活”上下功夫,使学生体验到他才是最棒的。‎ ‎  ⑴求异 ‎  数学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的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维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解法求异(如一题多解)、结果求异(如一题多果)等练习,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向独特方向发展。‎ ‎  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我们设计过这样的多解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25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  解法1     500÷5/8÷(500÷6.25)--6.25=3.75(小时)‎ ‎  解法2     500÷5/8×(1--5/8)÷(500÷6.25)=3.75(小时)‎ ‎  解法3     6.25÷5/8×(1--5/8)=3.75(小时)‎ ‎  解法4   nb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