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9 发布

语文(心得)之新课改中课堂开拓训练的思考和探索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新课改中课堂开拓训练的思考和探索 ‎ ‎  从去年开始,我校就开始了新课程改革的尝试,因为我们一线教师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使语文的魅力消失殆尽,我们品尝多是工作的辛苦和迷失方向的痛苦。所以我们就试探着改变传统。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派出许多语文骨干教师到周边地区学习新教法,新经验,去了岳阳许市中学实地考察,也听了我国教育专家的讲座与说课。我们是怀着一种激情,一种由衷的喜悦,去取“经”的。当然,我们的收获是巨大的。‎ ‎  新课改如一缕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课堂教学中的预习、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等如百花园中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百花盛开,一株株正在怒放的鲜花吸引众多的眼球,但最使我动心、回味的要数拓展,她犹如一枝出墙的红杏,风一吹她就在风中随风摇摆,好像再向人们展示它那婀娜的舞姿。‎ ‎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我的看法是: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而实现这一目标最佳的方法我认为是拓展,只有拓展才能使学生走出困惑,喜欢语文。因为拓展使语文和生活间的桥梁,通过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生可以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  此轮新课改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就是其焦点的转移——从“教”向“学”的转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生命的视角来看,学会学习,还只是人求生的工具,只是人生命的一半,学会生活,完善生命,才是人生的完满。在这一过程中拓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而教育发达国家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的传统教育忽略了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教育发达国家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 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教育发达国家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的传统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这样我们的教育和生活就失去了联系,自然学生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要得到几天的繁荣,你就种花;要得到几年的繁荣,你就种树;要得到长期的繁荣,你就播种思想。又有这样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对于新课改的许多新理念,我们不光要听见、看见,还需要去“做”。要树立这种思想,不仅要让学生展示,更要让学生去拓展,有时候我们可以大胆地抛下教材,把五彩斑斓的生活情景当作活生生的教材,这样在传统课堂上憋了很久的孩子们,来到散发着自然馨香的新课堂,兴奋得如出笼的小鸟。学生们的回答往往折射出了他们独特的思维与可贵的创新精神,也为我的课堂开拓训练增加了信心。‎ ‎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是如何来进行有效拓展呢?我是从三方面入手:‎ ‎  一、            课前拓展 ‎  有些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或生活实际较远,而有的课文则有特定的写作时代背景。课前的拓展,一般以提供背景,铺垫知识,激发情感或是提供作者简介文章,丰富知识,建立感性认识为主。上课之前,通过引导学生加强拓展类阅读,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作品的简介文章,了解某些作家的生平及其创作的作品的背景,既可以丰富学生基本的文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  二、            课中拓展 ‎  在我们的课文中,存在着许多留白或可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表演的可扩充部位。课中的拓展,凭借的就是具体的文章中所蕴含的可补充部位,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拓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教师要敢当配角,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想的空间还给学生。‎ ‎  1、合理想象,二次创作。‎ ‎  “观察想象、拓展延伸”是学生心理需求的一个方面。因为学生这个年龄段正处于最富想象力的阶段,他们充满着各种幻想,想象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思维活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当今语文教育工作者形成的教育共识。而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富有意境和有趣的地方,充满了想象空间。据此进行拓展,边读边想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事件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色彩鲜明的动人画面,激励孩子们大胆、合理、充分地展开想象,会让学生迸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 ‎  2、质疑问难,启迪思维。‎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疑惑,然后带着疑惑,进行拓展训练,既可帮助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又可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度和广度。‎ ‎  3、大胆演绎,即兴表演。‎ ‎  通过学习,感悟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事态发展和结果,预想推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并让学生大胆扮演角色,演绎文本故事,进行即兴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进一步领悟作品内涵,展现其才华,发展其个性。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打开思路,再依据自己的表演进行学习,以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  4、结合文本,归类拓展。‎ ‎  学生学习的文章,常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结合文本,归类拓展,对学生知识的扩充与能力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 ‎  三、            课后拓展 ‎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我认为通过对“例子”的详细而深入地学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简洁而有效的教学拓展,将能逐步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培养优良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  但并不是所有拓展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真正必要和有效的语文教学拓展,我认为应该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旨,以教材为基点,并直接指向于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力支撑语文教学的拓展。它以具体的一篇篇的课文作为基础,依托一个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改之路是曲折而漫长的,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很多很多,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百花园中出墙的不只是一支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