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克服“脱节”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学段,由于教学要求、学习对象和教材等诸多条件的不同,初中与小学的语文教学形成一个大跨度,造成了两者的一些“脱节”现象,在初一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拟以初中语文教学为核心,以初一为半径,对“脱节”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 “脱节”现象的具体表现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脱节”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脱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涉及知识点少,教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容易接受。而进入初中后,相对来说,教材内容颇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一些教学步骤只能一带而过。小学有小学的一套模式,初中有初中的一套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教学时偏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同时由于升学压力加大,一些中学教师(包括初一教师)因为应试,往往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语文学习效果较差。
其次,是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脱节。初中学习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由教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于是,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出现了问题。进入初中以后,大多数学生还在沿袭着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并没有及早地认识到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差异性。而初中教师尤其是初一教师很少去通读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1~6年级部分,没有很好地把中学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等与小学比较,因而很难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大都也就没能很及时地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
第三,是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脱节。接手初一新生的往往是刚从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在思维习惯上受初三教学模式影响,很难一下子转换角色来适应小学毕业生。他们对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估计不够准确,对待初一新生往往要求过高,教学进度很快,甚至有的教师会用对初三学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刚开始初中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不知所措,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种畏惧感。
二、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四点对策字串7 笔者认为,要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必须注重从初一抓起,并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到“胸怀全局”
。作为接手初一新生的语文教师,要熟读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部分和初中教材,至少还要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部分并备有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对课程标准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和联系心中有数,对初一衔接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整体宏观的认识。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起到的是指导性作用,只有充分理解它们,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去组织初一的的语文教学。
其次,教师要注重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形成内在学习动力。学习内动力是影响语文学习的第一大因素。学习动力主要是态度和动机。动机源于需要,需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为语文学习提供动力。所以,抓住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聚焦点,让学生形成学习内在动力,应是初一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第一策略。兴趣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情动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秘决。但我们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心理上的这个衔接点。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初一语文教学中的“第一次”:设计好第一次师生见面,讲好第一次练习,讲评好第一次作文,出好第一次测试试卷……通过这方方面面的“第一次”,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信,拆除心理屏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习的“第一推动力”。
第三,教师要及时“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学阶段课程少,知识容量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靠记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扶得多些、细些、具体些。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在教法上进行改进,改革教学模式,采用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不少学生刚进初一时往往因袭原有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语文学习中的预习与复习、阅读与赏析这些必要环节常常“从简从略”,课堂上也不会记笔记,即使记也只抄教师黑板上的内容,到考试的时候除了复习要求记忆的东西就不知所措了。这些现象,如不及时矫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逐渐成为语文学习的“边缘人”。其实,教师如果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学习方法上和心理的指导,及时地辅导学生调整自己的方法,上面所说的情况就都可以避免了。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脱节”现象,了解成因,采取对策,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努力克服“脱节”现象,提高学习语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