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基斯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过,“儿童,应该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造的世界里,当我们想教会他们数学知识的时候,仍然应当使他们置身于这个世界”,在纯粹的数学教学中,单纯的数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比较乏味,这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有了情境更需要学生的参与。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好数学这一学科。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注意探索教法——设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比较数的大小”时,如果单纯地列出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让学生去对比,可能使学生感到比较乏味而不愿意学习,假如老师拿出两根彩带(红、黄),并告诉学生它们的长度。再向学生提问,“
你们认为哪根长?有什么方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根长呢?”可以请学生上台演示。再接着问,“你是怎样比的?红彩带比黄彩带长出多少呢?你能指出来吗?老师这儿有一把剪刀,你准备怎么做?从哪儿开始剪?剪下来的这一段是什么?这样一一询问之后,就可以小结出:要知道两根彩带谁长谁短,只要把它们两根的顶端对齐放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这里比较两根带子的长短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师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对齐“这一环节,通过比一比、量一量,从中悟出了计算方法,体会到数大数小的道理。还可以搞个小活动”比比谁更高“,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把米尺发放到同学自己手里,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测量身高并记录下来,同组的同学对本组所有身高进行比较,对比出最高的和最矮的,这样在同学们自身的充分参与中,生动、形象、深刻地学习数的大小,使学生通过比较同学们的身高进一步熟悉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而且把米尺发放到学生自己手里,更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互相协助的精神。
这样,在教学中充分探索有趣的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事半功倍的学好数学!
二、 教学中注意精心提问——激趣
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诸如知识面、驾驭教材、洞察力、控制场面的能力等等),更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时,出了一道思考道:11×19+11,按常规应先算11×19,但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还未学过。”怎么办?“这时学生兴致很高,我稍加提示,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11的个数关系去考虑。不一会儿,好多小手都举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这道题可以看作19个11加11,问题迎刃而解了。我还告诉他们,这是五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做的题目他们还这么小,就能解决,算了不起。顿时,每张笑脸都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又如在教学”平均分“一节中,先讲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在唐僧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摘了6个桃子,唐僧要把桃子分给三个徒弟吃,怎样分合适?(让学生动手分分看)唐僧分的是:孙悟空3个,猪八戒2个,沙僧1个。沙僧对唐僧分的有意见吗?(有)有什么意见?(分的不公平,有的多,有的少。)怎么分没有意见?请一名学生假扮唐僧重新分,老师指出像这样分的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
。这个故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又由于年龄小,缺乏正确的探索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需要,给每个人探究问题的时间、空间,又要做好引导者,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指导。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
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先让学生摆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再摆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从而让学生看到红花的朵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部分,求红花有几朵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算。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民生 得了这类应用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的道理。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如果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反之,丧失了这种兴趣,求知味同嚼蜡,是不会出好成绩的。看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我通过上述这些愉快数学教法不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让我尝了成功的喜悦。虽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得到的,但广大教师只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更新实践,也会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快乐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