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在小学第一册数学中如何加强学法指导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习怎么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句话启迪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老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孩子学会学习。有些老师却认为小学数学第一册内容20以内数的加减法,很简单,忽略了从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任由学生发展,到了期末,有些孩子像算命先生一样掰手指才会计算;当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受到了局限。那么,在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一、教师示范,授予学法
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与知识中。因此,教师应将学习方法寓于教学方法之中,教师教学中既要教知识,又要教方法,使二则同步进行。
学习方法的形成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刻的渐进过程。大致经过感知—模仿—内化—
应用四个阶段。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我会充分考虑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比如说:很多老师喜欢给孩子读题,再让孩子做题,直到小学三年级才放手让孩子自己读题。这样,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能很好地发展。我从孩子跨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培养先读后做的习惯。最开始我示范读,孩子跟读,要求不漏字,不添字,读出题的意思。然后让孩子试着读题,读错的地方纠正,再完整地读,要求边读边想,会及时问不懂的问题。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孩子养成了边读边画重点,动脑想的习惯,学会了自己看书自己学习的方法,能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二、依据教材,设计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要使学法指导富有成效,教师备课时,要围绕学法来设计教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以学生的“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
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引导学生学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例如,教学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读教写,请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适度点拨、引导,不用花过多时间讲解。
2.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运用迁移规律—诱导学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必须把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引入最近发展区。只有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出,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等等,沿着学生四轮启发引导,才能较为顺利地引入最近发展区。例如,我教学第1册进位加法8加几时,先复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为学习8加几起铺垫作用。出示复习题9+5,让学生计算并说一说怎么算的(凑十法,假设法)。把第一个加数改为8,变为8+5,启发学生根据9加几的方法思考怎样计算8+5呢?:学生在运用凑十法时,会想到8和几(2)凑成十,把5分成几和几(2和3),变成已学过的连加8+2+3;运用假设法时,学生会联想到把8看成10来加时,多加2,怎么办?学生很自然想到10+5后再减多加的2。这样,学生很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既学到新知识,又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方法。
3.新旧知识有间接联系的,组织比较—辅导学生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运用“比较”
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了退位减法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20以内不退位减法,个位够减,直接从个位减;20以内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才用破十法或连续减。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对比练习。学生明白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方法上相反的,深刻地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组织动手操作—指导学
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起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在行为、情感、认知等多个方面投入到探究的始终,产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课堂生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能顺应儿童好奇爱动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进位加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最难的内容之一,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第一课9加几时,我组织了如下操作。
(1)操作感知
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3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呢?用磁圆片代替桃,摆出9+3,学生动手操作: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一个,再加外面的2个,得12。追问:为什么从3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2)操作探究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想法1: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想法2: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接着对比: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变成10再算的)。
(3)操作深化
左边有9块长方体,右边有6块长方体,一共有多少块?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小猴为什么只从右边搬1块到左边去呢?今天学习的9加几,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进一步理解9先凑成10。
这样指导学生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总结评价,内化学法
学生在评价中,才能辨别方法的优劣,才能扬长避短,改进学法;学生在总结中,才能把零散的学法系统化。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好的学法,教师应予以提倡;发现不当的学法,应及时指出,将其消灭在萌芽中,如小学第一册的学生,喜欢掰手指,老师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把具体的学习方法加以抽象概括,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学生就会口算了。教师在每节课时,不但要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更要对本节课的学习方进行回顾与归纳。
四、创造条件,运用学法
学生接触过的学法,要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反复运用,才能真正掌握。学生只有掌握了学法,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创造运用学法的条件。如用凑十法的方法来推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计算1+2+3+4+5+6+7+8+9。学生在学法的应用过程中会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会促使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发展。
从小学第一册起,老师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学生才会逐渐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学生从小就会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逐渐达到会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