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音乐论文之“咬定”教材不放松 观摩《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一课有感
“咬定”教材不放松观摩《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一课有感安徽 徐 辉(本文刊载于《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12)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功中,笔者观摩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他“运用大量生动的现场范奏、范唱,带领学生聆听、赏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和《鳟鱼》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获得了专家评委们和广大观摩教师的普遍好评。我也被这位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娴熟高超的演奏以及富于戏剧性的语言所感染。乍一看来,这的确是一堂生动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好课。从黄山现场回来后,我仔细查阅丁《音乐鉴赏·教师用书》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难》等资料,静下心来想一想,发现其中有些问题需要商榷。 一、教材的理解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全书共34节,供一学年选用,每一节内容都由格言、作品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四个部分组成。可以看出,这套教材的编写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我认为,“格言”是编写者匠心独具、点睛之笔,有的格言实际上阐明了编者的意图;“知识”栏详细罗列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效地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作品欣赏”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重点掌握;“拓展与探究”
是欣赏部分的深化与补充,有些知识对于学生偏难、偏多。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舍取。总之,这四部分内容是—个相辅相成成的有机整体。教材第九单元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选编了《魔王》、《鳟鱼》、《菩提树》。这三首作品主题鲜明、一致,都是忧伤的抒情,是不“浪漫”的浪漫主义作品。虽然从表面来看,歌曲并没有直接涉及社会内容,但它确实又迂回地影射着当时的社会现实。舒伯特一生写下了大量的作品反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痛苦心情和美好的理想。教材中的作品也都反映了这—思想。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编写者还特选用了舒伯特的—句格言:“我的作品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对音乐的理解和我的苦难,那些只有由苦难对而产生的作品是很难使这个世界感到高兴的。”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更多的是忧伤、痛楚,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而又无奈的心情,是崇高的悲剧美。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学生分三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舒伯特的生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等);赏析《小夜曲》(教师自弹自唱);赏析《鳟鱼》完整地听音乐并回答问题/学唱《鳟鱼》第一段/教师弹奏原谱和即兴伴进行对比/聆听、感受教师演奏的第二段钢琴伴奏/聆听教师演奏的第三段钢琴伴奏)。”
整整一堂课,这位老师仅让学生完整听了一遍《鳟鱼》,二分钟多一点。绝大部分时间是教师的钢琴伴奏,过分强调和夸大了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地位。事实上,编者为我们准备了丰富而翔实的教学资源,有CD和多媒体课件等,单是《鳟鱼》就有独唱、童声合唱、钢琴弦乐五重奏等三种艺术形式。不知何故三首作品仅选了一首,而加入了表现浪漫爱情的《小夜曲》。浪漫主义作曲家注重不同艺术之间的综合。他们喜爱将文学、诗歌、绘画等非音乐类艺术结合起来,为的是追求更富想象力的表现。艺术歌曲就是这种综合性艺术的典型代表。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准确,教学内容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相差甚远。教师依据个人的兴趣加入了过多的钢琴伴奏,教学内容太随意。虽然,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内容,或增或减,灵活应用,但前提是要尊重教材,研究教材,理解教材。尽量克服或缩小教师与教材之间的落差,绝不能依据老师个人的兴趣来选择教学内容。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无论是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在教学现场,都让人明显感觉到教师是依据自己的特长在取舍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只顾表现自己,尽情地忘我表演,而完全忽略了教育对象,学生只是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表演,哪有自主性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呢?如:学生分三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多少人相信真正是学生自己课下分组搜集的呢?不要说在当前门高考升学压力下学生没有时间去做音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有的话,这个环节必要吗?高中学生己具备—定的阅读能力,完全能在课堂上从教材的“知识”
栏里获取和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珍惜课堂时间,教学内容只有在课堂上完成才是有效的、明智的、负责任的。虽然音乐课的地位较以往有大大提高,但是,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科,聆听音乐作品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不太现实,至少目前如此。这或许就是我国的教育现状吧。再如:作品赏析《鳟鱼》有五个环节,后面三个环节都是让学生聆听、感受教师的钢琴伴奏。诚然,通过这些强化学习,学生们肯定知道了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仅此就够了吗?艺术歌是借名家名作来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新课标中提到:“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注重“审美”的音乐教育同时,也不能忽略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新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应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的一件事情。”音乐鉴赏一方面是音乐欣赏的延续和扩展,另一方面又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让他们在欣赏中与作者形成感情共鸣,从而升华到高尚的情感。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好像比较热烈,活跃,其实学生并没有主动参与,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激发起来学习。学生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也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始终围绕着钢琴伴奏,展示自己的琴技,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了配角,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例如:教材的“拓展与探究”
2:《魔王》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歌曲,情绪紧张,其中共有四个角色,试着与三位同学合作,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在听《魔王》音乐的同时,将歌词朗诵出来,朗诵时,请尽量将每个角色各自不问的语气、心情表现出来,体会—下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气氛。多好的设计呀!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既能让学生表演调节课堂气氛,也能加深学生对艺术歌曲的综合性艺术的典型代表的理解,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这位老师设计的拓展探究是让学生为《魔王》这个故事设计钢琴伴奏,如不是教师预设好的话,学生能胜任吗?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师用书》的使用说明中明确说道:选择、整合教学内容绝不能依据老师个人的兴趣取向做取舍,而要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依据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文化水产的实际需要。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帅应该透彻地理解教材,确定教学内容,而不能凭着自己信马由缰。以上仅是笔者的粗浅看法,或许是我过于吹毛求疵吧。不妥之处恳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