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9 发布

语文(心得)之明晰语文教学目标还语文课堂本真面目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明晰语文教学目标还语文课堂本真面目 ‎ ‎  【研究背景】‎ ‎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明确地说:“国文是语文学科,国文的教学中心在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强调”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但语文习得和学得的机会却是处处存在的;这是语文教学的独特优势。但当下的语文倒是常常牺牲自己帮助各方,语文课成了品德课、科学课……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中3-9自然段是对话描写,是文章写作中的一大亮点,在这学期的教学视导中,两位老师是针对这一文本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 ‎  【案例描述一】‎ ‎  教师甲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朗读,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 ‎  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 ‎  师:轻轻地读读3-9自然段这段话,找出你觉得小女孩懂事、孝顺的句子,划上波浪线。然后认真读一读。‎ ‎  (学生交流)‎ ‎  生:从”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这句对话中看出小女孩很懂事。‎ ‎  师追问:懂事在哪里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 ‎  生:因为花很美。‎ ‎  师: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相机出示月季花的课件)教师介绍,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 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善良的表现!看来她是个——的孩子?‎ ‎  生集体回答:爱花的,善良的孩子。‎ ‎  师: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 ‎  自由读读,你一定很快就会回答的。‎ ‎  生:把花瓣送给妈妈,让病中的妈妈高兴。小女孩是个孝敬妈妈的好孩子。(板书”孝顺“)‎ ‎  师: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生:妈妈会说,多美的花啊,说不定病就会好了很多呢!‎ ‎  生;妈妈会说,这香味多好闻啊,真是沁人心脾。‎ ‎  师: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小女孩就是这样想着,所以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怎样说的?谁来读读这句话?‎ ‎  师:小女孩这样做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  生: ”爸爸来信叫他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不仅没惹妈妈生气,还处处给妈妈关心照顾妈妈。‎ ‎  师: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 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小女孩。男孩子来读”我“的话,女孩子读小女孩的,老师读陈述的部分。‎ ‎  【反思】‎ ‎  这一教学片段看似抓住文本中对话描写这一特点,通过自读感悟,角色朗读让学生理解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课堂上书声琅琅,互动频繁,但细细品味,一节课下来,学生得到什么呢,难道只是了解主人公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难道语文课就如同这月季花一样在孩子心田只能留下淡淡的教材内容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淡淡的清香也将荡然无存。‎ ‎  问题的关键是缺乏明晰的语文教学目标。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者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朗读人物对话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品质。“‎ 这里的教学目标指向的是体会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美好品质,这显然不是语文课程的内容,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教学设计也自然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理解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上,实际上这篇文章情节直白,并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而教者却在此大费周章,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光理解不叫得,能够运用才叫得。“这节课上学生只是理解、感悟,缺少目标明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所得自然非常有限,这样缺少语文特质的课堂,必然导致语文课堂的效率低下。‎ ‎  【案例描述二】‎ ‎  教师乙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  1体会对话描写的精妙,能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及标点的运用。‎ ‎  2创设猜谜语这样的教学情境,学习文中对话描写的方法。‎ ‎  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3-9自然段,在这段对话描写中你有什么发现?‎ ‎  生:提示语位置不同,有的在前,有的在后。‎ ‎  生:有的没有提示语。‎ ‎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是的,(相机出示提示语在前的语句和提示语在后的语句),提示语位置不同还有什么变化?‎ ‎  生自读,发现交流。‎ ‎  生:我发现了,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也变了。‎ ‎  师:具体说说看。‎ ‎  生:提示语在说的话前面的用冒号,提示语在说的话后面的用句号。‎ ‎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看。(把标点用不同颜色标注)确实是这样的,那同学们为什么提示语位置要有变化呢,统一放在前或后不好吗?请大家把提示语位置都放在前面读一读。‎ ‎  师引读。‎ ‎  师:有什么发现,别急那我们把提示语位置都放在后面再来读读。‎ ‎  师引读。‎ ‎  师:再把原文读一读,有什么感受?‎ ‎  生:我发现提示语在统一位置,感觉像在回答问题,不生动。‎ ‎  生:感觉缺乏变化,比较生硬,呆呆的。‎ ‎  师:那这段描写中,有的地方没用提示语,又给你什么感觉呢?‎ ‎  生;不用提示语,感觉很紧凑。‎ ‎  师:同学们,提示语的变化使对话描写更加生动,今天老师带来一则小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注意观察说话者的表情、动作,学习文中对话描写的方法,进行一段对话描写。‎ ‎  学生是这样描写的:‎ ‎  【片段一】‎ ‎  老师神秘地微笑着,对我们说:”。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动物。“是什么呢?只听黄燕高兴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是什么?“”是蜜蜂。“”不对。“老师摇摇头说。‎ ‎  【片段二】‎ ‎  ”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打一动物。“老师站在讲台上,慢慢说道。同座位孙旭猛地一拍桌子,把手高高举起,”孙旭,你说。“”是蜻蜓。“他还张开手臂做出扇动翅膀的样子,把大家全都逗乐了。‎ ‎  【反思】这节课我们感受到老师真真切切教语文,教师以课文为例子,通过对话描写中这一文本中较为典型的写作特点, 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  1体会对话描写的精妙,能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及标点的运用。‎ ‎  2创设猜谜语这样的教学情境,学习文中对话描写的方法。‎ ‎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对话描写的特点和写作的方法,重点是提示语不同位置及无提示语的应用。显而易见,教师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上,更注重话语形式,从学生的小练笔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留下的痕迹是能生动地进行对话描写,能恰当地进行提示语的运用,这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痕迹。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必将得到提高。‎ ‎  【案例反思】‎ ‎  同样的课文,两位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如何明晰合乎语文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还语文课堂本真的面目呢?‎ ‎  首先明确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它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不能将教材内容等同于语文课程内容,不能将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课堂内容梳理和人物品质的感悟上,教师甲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朗读人物对话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的美好品质。“作为语文课的目标来说,是迷失语文本质的,这是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徘徊在”跟着课文内容跑“的圈子里,试图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会来提高语文能力,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更严重的说是无效的。而教师乙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体会对话描写的精妙,能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及标点的运用。“具有典型的语文课程的特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懂得写什么,更让学生懂得怎么写?教者以《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为一个例子,通过这样的例子让孩子领会这样对话描写的精妙。‎ ‎  其次设立明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形成,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去运用,去实践,所以就《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只让学生体会其表达的精妙还是不够的,要让孩子学着去实践、去表达。教师甲在教学目标中完全没有涉及这方面,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全然不顾,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的缺失。教师乙在在这里设定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就是”创设猜谜语这样的教学情境,学习文中对话描写的方法。“教师以运用语言为目标,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轻松,学生学有所得。‎ ‎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航标灯,只有明晰的语文课程目标,才能还语文课堂本真面目,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