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9 发布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教材为我所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教材为我所用 ‎ ‎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最主要的文本资源。如何有效挖掘、处理教材,为我所用,是摆在思品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仅就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有效挖掘、处理和利用教材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  一、         确立正确的教材观,指导为我所用 ‎  旧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就是规范的具有权威性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表现为“教教材”,它遏制了师生的创造力,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  新的教材观强调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可凭借的话题、范例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忠实执行者,是传递知识信息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学活动最主要、最便利的课程资源。‎ ‎  基于上述认识,在教材面前,我们既不能盲从,成为教材的雇佣,也不能不重视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要理性地看待教材。新的教材观倡导“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我们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利用者和创造者。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底线和基本要求,是落实课程标准,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所谓“用”就应该是忠实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  二、坚持基本原则,规范为我所用 ‎  第一,方向性原则。挖掘、处理和利用教材要以课程标准作指导,把握正确的方向。凡是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我们就应该加以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凡是有悖于课程标准要求,没能很好地体现课标要求的,我们就应大胆地进行取舍、改造。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会调控情绪的学习内容时,正巧碰到班里刚进行完单元测试。成绩公布之后,学习一向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某同学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她整天闷闷不乐不能自拔。于是老师决定打破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课下老师在征得这位同学本人同意之后,教学中以此为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这位同学的消极情绪对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分析该生无法从沉闷的情绪中走出来的原因并尝试着让她换个角度看问题,为她排解不良情绪出主意,想办法。在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帮助下,这位同学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懂得了要正确地面对考试成绩,掌握了常用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其他同学也获得新知,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关心同学,培养了爱心,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 ‎  第二,整体性原则。新教材构建了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主线,整合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为一体的新的课程有机统一体。新教材的编排按四个层级设置,一个单元就是一个生活主题。单元下的若干课又分别从不同的生活侧面支撑着生活主题。因此,挖掘、处理和利用教材一定要把握整体性的原则。要熟知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四个学习领域的要求,体现学科纬度;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学生生活的纬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课程目标纬度。‎ ‎  第三,基础性原则。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对教材的挖掘、处理首先必须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拓展与延伸,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要求,避免盲目性。‎ ‎  第四,时代性原则。教材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面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滞后性。为此,我们应紧紧把住时代的脉搏,用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案例材料取代、补充、修正教材。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自身发展的要求。作为思品课教师要关心时事,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知晓社情民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地利用这些课程资源,使思品课堂充满活力与时代气息。‎ ‎  第五,灵活性原则。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一般意义上学生发展需要而编写的,而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所处环境等不尽相同,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挖掘、处理和利用教材时,坚持灵活性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好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例如,在进行有关探究性的活动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原有知识水平和经验设置不同的目标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探究的欲望与可能,促使其知识与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与发展。‎ ‎  第六,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体现针对性,落实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挖掘、处理和利用教材就必须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关联点”。特别关注学生知识的盲区、认识的误区、能力的弱区、情感的缺失区;关注学生的关心点、兴奋点、疑惑点、社会生活的焦点、热点、正确理论观点与思想认识的加强点、行为表现的规范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现知识量的增加、视野的拓宽、能力的提高、情感的提升。使其真正得到富有个性的、全面的发展。‎ ‎  三、提高文化素养,涵养为我所用 ‎  文化素养是人有价值地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有效挖掘、处理和利用教材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文化积淀的深浅,直接影响着人对问题的认识。因此,对于教师来讲,挖掘、处理和利用教材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审美素养、社会学素养以及敏锐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些对于我们揭示教材的思想内涵,体味作者的情感,把握编者的设计意图,进而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活用教材、超越教材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不断历练内功。‎ ‎  四、掌握有效方法,畅达为我所用 ‎  1.读够量,读到位。读是理解把握教材的必经路径和关键一环。只有对教材进行认真地通读、精读,深入地研读,才能够实现对教材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我们要通过通读,整体把握教材体系构架、主要内容。经过研读掌握各板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编排意图,了解编写的侧重点,挖掘隐含在文字背后的教育内容,感悟其教育价值。‎ ‎  2.重再度开发,重主动创新。新的课程观强调,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生者。为此,我们有责任对教材进行加工改造。这一过程不仅是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第一,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在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对教材要素进行必要的补充、整合、重组、加深和延展等,并从学习的角度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和加工,使之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真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引入鲜活的生活资源,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观点转换成有利于学生探究的生活情境,搭建教材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探究与体验中理解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引入我区科技厅进行的“宁夏干旱区设施蔬菜(温棚种植蔬菜)综合节水技术研究”‎ 与实验情况以及这项成果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产增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引导学生在感悟、探究中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意义、目标与要求。实现了教材与生活的对接,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  3.重联系,抓关键。新教材以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教材各板块的内容,通过生活这条主线串联为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此,挖掘与处理教材务必从整体出发,把握编者对各板块、各部分内容的设计意图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去把握,从微观上去解读、去落实。一般来讲,单元、课、框、目四个层级的题目,往往就是教学的核心与重点,也是把握教学方向的导航。对此我们可以采用逐级剥笋的方法,去挖掘与把握。具体来讲就是抓关键点。比如:对于《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框题,我们要抓住“人际交往”这个关键词组,展开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教材内到教材外、由文本到学生等的横向、纵向的递进式发问,进而形成由元问题到问题族的不断深入、不断增强的思维场,实现与文本、与学生的对话。例如:1)这里的“人际交往”的范围界定是什么?2)什么是网络上的人际交往?3)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相比有什么特点?4)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对社会、对个人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5)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的表现有哪些?存在哪些问题?6)如何正确面对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什么?等等。‎ ‎  总之,挖掘、处理和利用教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使教材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实现为我所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