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首要任务,也是一条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刚》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把朗读始终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指导朗读的一些做法。 一、 创设情境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如:借助图画显示情境,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借助想像延伸情境)也可以设身处地地扮演角色,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像体会,去理解表达,使朗读达到语文与语境的融合,体会与表达的统一。1、运用CAI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许多像《美丽的小兴安岭》、《海底世界》、《荷花》这类笔调活泼、文字优美的课文,教师则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播放自制的CAI课件,让学生陶醉在生动优美、有形有声的动感画面中,在美的享受中体味文章所描写的意境。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当学生看到那洁白无瑕的荷花,从挨挨挤挤的碧绿的大圆盘似的荷叶中冒出来,有的含苞未放,亭亭玉立,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已迫不及待灿烂怒放。一朵有一朵的姿态。花瓣间、荷叶上滴滴清水犹如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一阵风吹来,满池的荷花随风摇曵,像仙子般跳起优美的舞蹈……学生们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渐渐陶醉在迷人的彩色画面中,有的同学叹出了发自肺腑的赞美声:“哇塞,好美啊!”有的同学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画面,满脸好奇、兴奋,小嘴微张着,全然忘了把赞美的话说出口。这时,还需教师用机械的分析去替代学生的思维、领悟吗?显然是多余的。在这里,我只是说:“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荷花图啊!刚才连老师都以为自己是满池荷花中随风舞蹈的一朵荷花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诱人的荷花美美地展现出来吗?”同学们兴趣盎然、信心十足地纷纷说:“能!”“行!”“我来!我来!”于是我让他们先在小组内对读,再指名同学赛读,后又以齐读的形式为画面配音。在这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中,学生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悟出文字所表达的蕴含。2、教师用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文中情景教师上课的语言很重要,尤其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上课的语言魅力对学生作用很大,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可以用语言感染学
生。如在教学课文《长城》时,在学完前两个自然段。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领略了长城的雄伟后,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看长城引起了联想),我主要是用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我想,有了这种自豪感,学生的朗读又何愁没感情。我是这样用语言感染学生的:师:这样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起来的?学生用文中句子回答(那时侯没有……没有……就靠着无数的饿肩膀,无数的手才……)师:是的,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才修筑起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那他们伟大吗?他们可敬吗?那你们为有这样的祖先感到自豪吗?你们为能成为一名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吗?在这样的语言感染下,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小脸变得通红。在这样的情绪下读课文,能没有感情吗?根本无需再刻意地去做朗读技巧的指导。在学习课文《珍珠鸟》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珍珠鸟》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珍珠鸟在我的精心照顾下和我成了朋友,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我首先出示“珍珠鸟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的画面,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又说:“是的,珍珠鸟睡着了,它睡得真香啊,我们不能吵醒它哦!所以读这一段时应该读得怎么样?”孩子们小声地说:“应该读得轻点。”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然后我用轻缓的语气范读,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好象屏住了呼吸,生怕惊醒了珍珠鸟。读完,我问孩子们:“珍珠鸟醒了吗?”
请你们也来读一读,注意轻一点,别把珍珠鸟吵醒了。这样,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得有滋有味了。2、角色表演创设情境课堂表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笔调明快,语言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对这类文体,我则经常采用朗读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同学们在角色扮演中通过朗读轻轻松松理解课文,并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已的语言,促进语言的内化。如在《狼和小羊》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我采用“小组分角色、各小组派代表、男女生分角色、老师与学生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同学们的朗读兴趣。学生们带上头饰边读边配以适当的动作、生动的表情,使同学们在形象逼真的表演中渐渐体会狼无理取闹--气势汹汹--凶形毕露的丑恶嘴脸,从而理解狼是故意找碴儿,悟出“像狼这样的坏人,和他讲道理是行不通的”。这样,故事的寓意在朗读表演中自然显化,同学们在朗读实践中愉快自主地掌握了知识。二、 自读自悟《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大纲》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以,在朗读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包办代替,而是加以点拨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自己悟出技巧和感情来。如《将相和》一文中,蔺相如说了这么一段话,“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 是我们赵国啊!”
我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这段话,并提醒他们注意读好第一句,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读。有的学生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有的同学用沉缓的语气来读。对这两种读法,我先都不作任何评价,只是让学生自己来对比、体会,哪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胸怀宽广的高尚品质。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很快自主得出答案。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提高了他们获得朗读成功的喜悦程度,激发了读书兴趣,又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习惯。再如学习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在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对课文有一个大致了解后,我问学生:“你觉得张家界美吗?你最喜欢张家界的哪儿?为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最喜欢张家界的什么。然后我又说“能用朗读把你的喜欢表现出来吗?”学生分别站起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我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相机指导:“你们从他的朗读中听出喜欢了吗?谁还喜欢这儿?请你也读读,你肯定比他还喜欢这儿。”在这样的朗读点拨下,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激起了,他们一个比一读得好,这样的朗读又何愁没有感情呢?而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感觉去读课文。 三、 在朗读中感受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在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山雨》、《西湖的绿》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1、美文美读 叶圣陶先生说: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仅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如四年级课文《山雨》是一篇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把山雨描绘得如诗如画,教学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我问学生:“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学生说:“很美。”我问:“什么很美?”有的说:“文字很美。”有的说:“山雨很美。”我接着说:“是的,山雨很美,作者把山雨写得更美。如果再配上你们美美的朗读,那简直就完美了。”接下来我问学生:“你觉得课文哪部分最美?”
有的说写山雨声音的,有的说写山雨改变山林颜色的。相机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最后引导学生用朗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2、配乐朗读,读中品悟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调节人的情绪,培养人的美感。配乐朗读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学生理解课文的大门,又似一只温柔的手撩拨着孩子们的情感之弦。如教学《月光曲》底8、9自然段,我深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孩子们伴随乐曲轻声朗读课文并用笔画出文中描写的情景,最后让学生根据乐曲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读出感情变化,品悟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品悟到《月光曲》是作者的感情发展到高潮时创作出来的佳作。总之,朗读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课堂氛围灵活采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以助感知、助理解、助积累、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