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美术论文之小学美术“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学初探
目前人类社会已跨入信息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美术教学也应该更新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阐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观念,强调“培育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目前小学美术课还存在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一是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界社会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其丰富性和广泛性不是薄薄的一本美术书所能包含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日益增加了许多艺术品,但他们往往熟视无睹更没有注意美感,同时老师也忽视了充分运用这种影响。二是现在的美术课多是采用“讲授示范-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成了被动接受和“仿照型”技能训练的工具其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遭到扼杀。因此,应用新型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就尤为重要。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应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理论认识小学美术“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学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得教学的全过程,并促进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学习由外向动机向内向动机转化,并启发创造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实践证明,小学美术“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教学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外在与内在”、“深层与浅层”、“动与能动”等关系,找出它们之间最佳的结合点才能完成。“自主学习”作为一种人格品质的特点,学生一旦获得,将受用无穷,“合作交流”作为一种能力、方法的表现,为学生适应今后深层次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实践操作1、情境导入主体参与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起始环节中,美术教师设计适当的情境并导入,以调动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搭桥铺路。这是学生感知教材的前奏阶段,其中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次基础上,美术教师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美术的目标,并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鼓励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等要求,可以通过看看图片,画画物品,做做各种工具样式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其主要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意识到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乐趣,就会产生自信心,使学习出现良性循环,收到实效。可见,教师的主导是前提,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关键,没有“主导”的“主体参与”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主体参与”的“主导”常常是一席“空话”
。我们应认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之相益得彰。2、分类指导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合作性得到充分发挥,且也学到许多有效的学习作画的方法,进而培养和发挥学生作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小组合作形式和方法等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外因,乐学、互学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内因。前者是通过后者起作用的;后者是主要方面。我们应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加深了理解,拓宽了思路,激发了创造。 如:在第二学段(3、4年级)的“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中的“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组合原理”等教学中,布置学生进行拼帖、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分组把事先准备的各种花朵、花蕾等,一瓣一瓣地拆掉,且混合在一起互相交换,然后再要求学生找相似的外型(颜色),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还原成原来形状)。这样,小学生感受到优美的形状都是在对称与均衡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 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换不同类的花瓣(外因),只有在学生感受乐趣并产生按外型特点重新组合花瓣的意愿(内因)时,才起作用的。因此,这种的合作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否则,紧流于形式。3、全体交流,体验成功在学生合作探究基础上,组织 全班学生交流学习结果,教师指导学生把学习美术的成功经验加以归纳、总结,理清学习思路,让学生把头脑中原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思路与新思路、新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融合,进入一种平衡状态即浅层性。学生也会体验到这浅层性成功的喜悦。当学在新一轮学习中又有新的认识时,即出现认知的平衡状态,而原先那种平衡状态呈浅层性又经第二次探究即呈深层性。由“
平衡---不平衡---平衡”,学生学习美术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同时体验到越来越大的、新的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如: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技法,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观、欣赏校园和社区的景观设计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时,教师可以读一篇优美的说明建筑实体的说明文《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学生边听边想,脑中勾画出一座建筑物外型体会其美感并鼓励他们说出来。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师生讨论后,原先粗略的外型想像图觉太简单(呈浅层次性)。这时,学生脑中又勾勒出新的图像来(一般是比前次进步多了,属深层次性的)经过这样反复多次学习,学生把握想像建筑物外形结构的多样如果能引导他们把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出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提高,不无裨益。4、激励评价,启发创造此部分是学生的学习美术的成果给予鼓励,认真、积极地肯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触类旁通,迁移以散知识的技能,以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引发创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性向更高目标发展。教师以激励的方式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激活状态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学习成果,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呈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摆脱以往被到学习的状况。 如: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
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的教学中,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沟通。组织学生鉴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先让学生明确同类作品在不同时代,展示出不同面 ,与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上述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感受,只要不是“背道而驰”的,都应给予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所有村庄、社区布局等,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加以评述,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就能主动参与活动。有的批评自己所在村庄、社区布局的不合理性;有的还主动为自己所在的村庄、社区提出各种建议;有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制作模型等。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三、有利发挥“双主”作用1、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搜集、分析信息资料、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这种以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主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他们。”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导学”,在于“教人以渔”。2、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即合作交流),讨论法就是为各种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发言,积极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