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欲济舟有楫 欲速亦能达——浅谈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高效策略
欲济舟有楫 欲速亦能达
---浅谈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高效策略
大溪中学 郏云虹
论文摘要 笔者针对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薄弱的现状,经过潜心钻研,反复实践,总结了三条高效复习文言文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锻炼信心,亲近文言;教师钻研考纲,吃透样卷,大胆取舍;授予学生方法技巧,进行迁移运用。这样在有效的时间内找到了抓手,显著提高了文言复习的效益。
关键词 高效 信心 取舍 技巧
文言文阅读在整张试卷中占了17-20分,我们化在这一专题的复习时间至少一个月,收效却甚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而实际上高中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依然很薄弱。据2009年古诗文得分数据反馈,总分22分,考生平均只有12.25分。而我们农村高中的学生分数则更低。如何在短期内见效快,这是我们每一个高三语文老师及考生迫切关注的。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复习,潜心钻研,反复琢磨,屡次实践,总结了以下三条复习策略,对文言文高效复习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克服恐惧 锻炼信心 亲近文言
文言文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年代遥远,造成言语习惯上的隔阂,导致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恐慌,心中一点底气都没有,做题自不必说,手足无措,一塌糊涂。而信心是做任何事的先决条件,是成功的动力,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让他们以平常心对待文言文,不恐惧,有信心,走近文言,亲近文言。因为高考不仅仅是对考生知识能力的考察,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检测。
这其中,教师就充当了导航、明灯的作用。当一届新生进来后,教师自己要有个三年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注①。所以教师要将三年的内容、程序都作好编排。
第一:高一到高二(除学习《论语》的半学期外),布置学生每周背诵两篇《世说新语》。
每篇文章附上注释和译文,不配合练习。如果配上练习,关注的重点就转向字词训练,而笔者安排学生诵读文言文是为本着在整体阅读中积累,从根本上提高文言文阅读素养服务的,这才是学习文言文的本质所在,否则容易变成迂腐的“孔乙己”
,之乎者也掉书袋。选择背诵《世说新语》这样的经典读物,不光有鲜活的文学形象,而且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学生既能获得文化上的熏陶,又能提升精神品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程千帆先生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洗不掉。”郭沫若先生也是此意。“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进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就慢慢地融化,融化就是财富了。”现在对学生来说虽不是儿时,亦还是黄金时期,正如企鹅的沉潜原则,平时的积累沉淀是为高考的纵身一跃储备底蕴,同时占的是早晚读时间,简单而轻松,何乐而不为。
第二:高三上学期每周阅读一篇当年的高考真题(同样附上译文,也不作练习要求。),读18周,余下时间读10篇典范作品。
选择真题阅读是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真题难易度与高考相当。其二、真题命题形式与高考相似。有了前面两年《世说新语》的积累铺垫,期待这一阶段的飞跃就不是难事,占的也是早晚读时间,且针对性更强。
俗语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学生这样多接触文言,不间断地接触文言,长期下来,文言文就变成了一经常性的朋友,这张脸孔就不再神秘、怪异。学生碰到文言文时,心底不会打鼓,“腹有诗书气自横 ”嘛。
第三:高三上半学期余下的时间,教师要配合练习,讲解当年真题。如果说前面的工作,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服务,供给资料,安排时间,那么此时的工作则是“沙场秋点兵”
,亲临现场,为学生出谋划策,亮出常胜法则:
1、很多字词意思来自文本。
2、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固定的。
3、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都已学过,不会另辟蹊径。
4、第四题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作者观点的评价这道题,一般错误是很小的,且可以在原文中找到语句加以引证 。
5、 多数的字词跟今义一样,只需组词。
一句话总结:学在课内,用在课外。如2008年浙江卷《白居易传》,“老夫前言戏之耳”,《论语》“子之武城”中有“前言戏之耳”。“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兰亭集序》中有“放浪形骸只之外”。“除为杭州刺史”, 《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再借助文本《琵琶行》的学习,读懂材料已不在话下。 再看11题,A、会昌初致仕,卒。“卒”的用法有三种:士兵;终于;死。所以显而易见选择“死”,那“致仕”肯定不是“做官”的意思。此一法:来自文本。12题虚词“其、乃、于、与”的用法没有难度,是固定的。13题补出省略成分,根据材料显然是(居易)问,此句式也学过。14题赏析,读懂材料,不难看出前三项都完全正确,第四项一个小错误“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5翻译题:(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借助“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容易判定。“恃”借助“子何恃而往”得知,“才、少、所、推、可”
都跟今义一样,组词即可。此一法:与今义一样,组词。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畏惧的心理会渐行渐远,“我有法宝我不怕”,用一双穿越时空的灵动的眼睛,找到了学习文言的勇气和决心。
同时,这里面也启发学生重视很关键的另一条,依托文本,提取关键,重视积累。
“课本是例子”。文言文考到的类型无非是两类:以浙江卷为例,一类关于人物的夹叙夹议的文章。, 06年《蚊对》,07年《王定国》诗集叙,08年《白居易传》。一类游记性质,05年《书褒城驿壁》,09年《宝绘堂记》。笔者以为,课文中可作为人物传记典范的作品有:《指南录后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陈情表》、《报任安书》。作为散文类典范的作品有:《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秋声赋》、《项脊轩志》、《兰亭集序》。这10篇文章在教授新课时就让学生熟读能诵,同时在高三复习中又通过早晚读再次加强。让学生随便对哪个实词、虚词都能了如指掌。如09年浙江卷涉及到的“几以捕系死”、“君为我呼入”、“不知东方之既白”。学生不必化时间斟酌,马上下笔如神。同时细心的你也会发现,《蚊对》与《赤壁赋》、《秋声赋》写法何其相似,都采用问答形式道出哲理。《王定国》诗集叙与《赤壁赋》在抒写人生之态上又何其相似,王定国与苏轼两人都是豁达、洒脱型的。《白居易传》简直就是文章《琵琶行》的延伸与拓展。见到文本的再现或影子或再创造,学生就觉得像是吃了颗定心丸,最先在底气、信心上就比别人胜出一筹,为下面顺利展开解题垫定良好的铺垫。
二、研究考纲 吃透样卷 大胆取舍
考纲是考试的本、宗,样卷是考试的典例,这两件法宝,教师要作深入的研究, 反复咀嚼,品出考察的方向、重点、题型、命题的意图等。考纲要求的都要带到,样卷出到的要重点教,突出教,强调教。没有涉及到的坚决不教,要学会大胆断定,取舍合理。
1、大胆舍弃。
笔者认为,在文言复习中,可以大胆舍的之一是整本《论语》的字词句落实。一整本的书如果每篇文章都掌握字、词、句的话,要多耗费近三个星期时间,那是徒劳,事倍功半。因为考题里边涉及《论语》题两道。其一,提炼成语,这熟悉一下文本即可解决。其二:评价内容或观点的论述题。只要考生了解了文本内容,就可以酝酿构思作品,跟字词毫无瓜葛。可以大胆舍的之二是有关资料的印发:包括120个常用实词整理,通假字整理,古今异义整理,文言句式整理。如果分发这些资料,密密麻麻的字迹,复习用书这类格式的都要10页之多,学生一个月都读不完。耗大气收小益。你去整理一下近五年浙江考到的常用实词:
05年:胶、除、虞、条
06年:质、贵、畜、陵
07年:忝、期、畏、衰
08年:致仕、累、燕、艰难
09年:病、去、角、蓄
20个实词真正考到的只有“除、质、期、致、病、去”寥寥6个,通假字五年才考到“陵、燕、畜”三个,只有“陵”来自文本《指南录后序》。古今异义根本不会涉及到。所以,教师自己要化大功夫钻研,吃透考纲、样卷,给学生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练习,事半功倍。可以大胆舍的之三是有关文言句式。考纲要求掌握的就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至于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一概略去。
2、大胆取用。
2010年高三语文老师要好好复习断句。样卷有出现,观察浙江卷近五年也有规律可循,隔年考到断句,06年、08年都考到,所以2010年应该会考到。
教师的取舍得当,获得的是学生的效率、分数、前途,此事非同儿戏,更是重中之重。“大海航行靠舵手”,教师就是舵手,就是学生的分数代言人。
三、参透用法 点拨技巧 迁移运用
1、参透用法。
高考文言文题型中,对于涉及到的虚词用法、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这些考点,那是取中的重点内容、范围。这三块内容非常灵活,如果不去参透,悟懂,绝不会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文本将每一种每一个词讲清楚、讲透彻。学生只有真正地懂了,才会放之四海皆准。不然,背诵再多的例句亦根本无济于事。首先要参透词类活用现象。如2005年浙江卷13题就考到词类活用,加点词活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本题考察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这两类。第一次鉴别:崇侈、破、枯都是形容词,椟是名词,有买椟还珠之说。这样就可以选出答案是(D),“椟”名词作状语,其他是形容词做动词……09年浙江卷19题同样考到词类活用。第一次鉴定:悦、凶、薄、全都是形容词。要作第二次鉴别印证。这四个词都是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上宾语要么是意动,要么是使动,然后用代入检验法,以富贵为轻,很合乎逻辑。使富贵轻就讲不通。因而答案是( C ) 。其次要参透四种 掌握的文言句式 。近观每一年的浙江卷翻译题都有句式体现。05年翻译题(1)(2)均是省略句。(1)省略主语“褒城驿”,(2)省略主语“宾客”。06年翻译题(1) “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为……所”是典型的被动句。07年翻译题(1)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属于语意上的被动句,“终身不被重用”。08年翻译题(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这是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09年翻译题(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与”,也是很容易判定的否定句宾语前置。这样就抓住了得分点。
2、点拨技巧。
学习还得讲究方法,文言文同样如此。积累固然很重要,语感固然很重要,但是方法技巧更重要。“做事没技巧,吃力不讨好。”高尔基也讲“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解答第一道实词题,很有窍门。可用以下方法:
(1)课本迁移法。如浙江卷05年11题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逍遥游》有中“置杯焉则胶”。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朱子治家格言》中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阶”。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 《屈原列传》中有“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2)语法、结构推测法。如09年浙江卷17题C、“常与寒士角” ,此句中没有动词,因此从语法的角度判定“角”一定是动词。
(3) 以今释古法。用今义解释古义往往是错的。如09年B“然去而不复念也 ” “ 去 :归去”这个解释是现代意思,因而是错的。根据上文“譬之云烟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这个语境,云烟之过眼,“去”应解释为“消失”。这又是第四种方法--语境推测法。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
。感受文言,亲近文言,不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修养自身的选修课,更是各位考生的必修课。只要用点策略,讲究方法,大胆开拓,也是可以海阔天空,应对自如的。教育家赞可夫批评过:“传统教学法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艺术,也只有艺术才具有了那些宝藏。 我们完全可以打破”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言翻译“这样陈规式的复习,将艺术展现给学生。因为”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注②。
参考文献:1、注①:《教学设计与原理》 加涅
2、注②: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语文课程与研究》 蔡伟
4、《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5、《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