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9 发布

语文(心得)之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性学习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性学习 ‎ ‎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课文的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关键词] 阅读  自主   合作 ‎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的自主创新和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性学习,我浅谈几点看法:‎ ‎  一、提倡课前预习,独立寻疑,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至关 ‎  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可见预习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预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初读课文时要画出重点词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时要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寻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探讨。通过学生自主积极地研读、探讨,促使学生产生阅读资料的动力,寻求相关答案的动力,同时,还获得或胜的信心。如在《找骆驼》一文中,学生通过预习提出:“老人没有看见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会知道得那么详细?”、“老人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等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也不是很有价值,但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叉吸引设疑、解疑,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了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  二、提倡自选自学,激发主动参与意识。‎ ‎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新课程标准通过改变学习的内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语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你喜欢读哪几句?”‎ 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另外,还要改变学习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山里的孩子》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中,读出韵味,读出为什么喜欢,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语言之美。因此,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自主学习,总能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学习气氛也就相当热烈。‎ ‎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引导解疑,创造自主合作的氛围。‎ ‎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者,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有疑问,学习才有动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既要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解决问题,又要倡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从而进一步使问题得到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较多,学生可以根据相应的阅读材料组成学习小组,在阅读中仔细揣摩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发表见解,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而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如学习《江姐》中江姐回信的一段阅读后,学生提出了:“毒刑拷打具体指什么?用‘钢铁铸成的’跟‘竹子做的’作对比,为了说明什么?”‎ 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通过交流,使学生达成共识。学生就是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加强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四、提倡自读、多读,品味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 ‎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可见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引导阅读《敦煌莫高窟》,通过学生的自读,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再组织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和段落,进行自由的、反复的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共同交流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在一副巨大的壁画上,池水清清,鲜花朵朵,围绕着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乐队演奏着乐曲,身穿华丽的衣裙的少女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学生读的声情并茂。我就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学生读的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你们能读一读吗?再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读?结果学生以欣喜的表情读出了对莫高窟壁画的赞美。我又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不仅领悟了莫高窟壁画的艳丽多姿,还在朗读中体会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  五、激励评价,树立信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  在阅读教学过程种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能交流师生间的感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使学生对学习树立坚定的自信心。教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外探寻“新”的尝试。即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见解,也不要立即打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找出恰当的答案。可以这样去引导:“你能够积极地动脑筋,不错!再想一想更好的答案,好吗?”评价中采用了鼓励,并及时地启发、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找到适当的见解,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只有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语言,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学习方法和各种能力得到体现;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才能真正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体会学习的轻松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