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5 KB
- 2021-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学习有感5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交流3篇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学习有感5篇
【篇一】
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心痛,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墨子》也有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不可轻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消费观念的转变,勤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丢失的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我们重拾初心,大力提倡。
奢侈浪费看则是个人行为,实则对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到可以破坏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清朝乾隆由盛转衰,这其中就与铺张浪费有很大的关系,让雍正辛苦打下的江山直接败光。商朝的纣王也同样如此,建酒池肉林,造鹿台等,沉醉于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之中,最终走上灭国之路。但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苏东坡,时刻把勤俭作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节俭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他被贬黄州时,因俸禄减少,给生活带来了许多困境,为使自己渡过困境,他辞退身边所有的仆人,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开支计划,让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正是他这种“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让他顺利渡过难关。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应该是人间最富有、金银珠宝任其享用的人家,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不但自己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在生活上讲究俭朴,从不允许铺张浪费。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国家繁荣昌盛,人人有责,让我们从此刻开始,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风尚,践行粮食守护者的使命,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的工作。
【篇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以“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八个字鲜明指出了餐饮浪费的严重性、珍惜粮食的必要性,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对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入推进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粮仓满,天下安。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事关国计民生。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开源节流,既从供给侧发力,稳定和扩大粮食生产,藏粮于地、增粮于技;又从需求侧给力,养成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尚,节粮于餐、惜粮于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公款吃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餐桌上的“光盘行动”有序推行,铺张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不仅体现了对粮食的珍惜、对劳动的尊重,而且彰显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不可否认。一些地方“舌尖上的浪费”仍然严重,餐厅饭馆剩菜剩饭仍然不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对粮食的节约意识并没有增强,反而出现各种浪费的现象,餐饮消费中存在的浪费现象还比较普遍,“爱面子”“讲排场”“搞攀比”的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由于我国人口多、基数大,人人浪费一点,总量就会成为惊人的数字,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据报道,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但确保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底线意识,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和增涨,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而且让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以适应各种风险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尤其要把“光盘行动”作为节约粮食的重要举措,从点滴做起,从餐饮开始,变口号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加快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让粮食安全的保障更加可靠。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厉行粮食节约、反对餐桌浪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宣传、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注重把宣传引导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培养健康、理性的饮食习惯,培育现代餐桌上的文明,引导人们善待每一餐饭,认真对待每一粒粮食。积极探索建立管理有效的长效机制,为勤俭节约套上制度的“紧箍咒”,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来遏制餐桌浪费现象,真正让勤俭节约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蔚然成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带头弘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带头把“光盘”作为一种习惯、一种品行、一份光荣,以实际行动做制止餐饮浪费的模范,带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倡导“我光盘、我行动、我光荣”的价值观念,让节约每一粒粮食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身为党员干部,在厉行节约上,要切实起好带头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实际行动,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所谓“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当前,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吃”的问题上早已不愁。但要知道的是,今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或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进一步为我们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广大党员当始终树牢危机意识,深入发扬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坚决对餐饮浪费行为说“不”,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餐饮浪费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相关文件,深入开展餐饮行业“光盘行动”,浪费之风特别是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从目前来看,餐饮浪费行为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宴请宾客若是桌上“光盘”便是招待不周的思想依然存在,政府部门高规格、超规格接待用餐导致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各地务必要扎实开展好崇尚节俭、杜绝浪费的宣传工作,止住餐饮浪费的“步伐”;党员干部更要走在前头,从内部做起,向大操大办说“不”,向违规宴请说“不”,向铺张浪费说“不”,共同为节约粮食作出更多更积极的贡献。
“成由勤俭破由奢。”节俭,任何人都能做到,党员干部更当时刻谨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之告诫,从小事做起。在外面用餐时,有多少人就点多少菜,能吃多少就点多少,管饱就行,剩余饭菜尽管打包带走,不必“脸红”;在有朋友宾客到来时,可以做上一桌可口的好菜,与他们共话家常,剩菜也可以留着下次再吃,大可不必到酒店大摆宴席铺张浪费;对于公务用餐,更要坚守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之要求,严格按照公务用餐相关标准,拒绝任何形式的公款用餐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年,我国夏粮在疫情和洪水双重影响下,依旧迎来了丰收,这离不开各地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齐心协力,任何一粒粮食,都是通过辛苦劳动得来的。党员干部要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珍惜每一粒粮食,拒绝餐饮浪费行为,人人争做光荣的“光盘侠”!
【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强化忧患意识、厚植爱民情怀、培养节俭习惯,别让“舌尖上的浪费”发生在你我身边,努力让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强化忧患意识,珍惜“每一种资源”。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我国粮食产量从2012年的61223万吨,到2019年的66384万吨,再到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281万吨,创历史新高,即便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我国粮食价格依然保持总体平稳,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我国有14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思想放松和懈怠。我们党员干部要带头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家国情怀,珍惜“每一种资源”,越在国家繁荣富强的情况下,越要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质,坚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集聚资源、力量和自信,把我们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厚植爱民情怀,尊重“每一滴汗水”。我国粮食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有数据显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其中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可怕的粮食浪费现象,让毕生致力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的袁隆平院士痛心疾首:“我们科研人员辛辛苦苦,哪怕每亩水稻产量提高5~10斤都非常不容易,可这些粮食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比用刀扎我的心都要痛。”可见每粒粮食都凝结着无数科研人员和广大劳动人民付出的辛勤汗水,对于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我国而言,哪怕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也绝不能容忍如此奢侈浪费。我们党员干部要厚植爱民情怀,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发生“舌尖上的浪费”时,不妨多回味一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警醒、多感知一下困难群众至今还没有摆脱贫困的艰辛、多品味一番劳动人民流淌汗水的咸涩,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带头厉行节约,坚决抵制奢侈浪费风气。
培养节俭习惯,爱惜“每一粒粮食”。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针对饭店和单位存在的宴席浪费、自助餐浪费和内部食堂浪费等,大力倡导并深入实施“光盘行动”,反对宴席浪费,深化餐饮节约,“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从目前情况看,全社会崇尚节约、避免浪费的意识树得还不够牢,餐桌攀比炫富的错误观念依然存在,特别是“光盘”即“寒酸”、“剩宴”是“盛宴”的认知误区还有一定的市场,“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兜着走”还没有完全成为国人的就餐习惯,改变浪费陋习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党员干部要当好社会良好风尚的引领者,自觉培养节俭习惯,树立餐桌文明理念,爱惜“每一粒粮食”,积极倡导按需点餐、餐后打包等文明行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光盘”为荣的良好氛围。推动相关立法实施,强化监管治理,建立长效机制,运用“硬约束”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制止餐饮不良行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篇五】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唯有党员干部带头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的践行者,才能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好,把节约习惯培养好,把社会氛围营造好,在新时代引领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风险挑战的致胜法宝,必须将其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正是凭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凝聚起党心民心,使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队伍。当前,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与否,直接与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息息相关。越是这种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越要当先锋、作表率,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继承发扬好,带头在为民服务第一线,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
树牢勤俭节约观念,筑牢信念之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继承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重大意义与重要责任,才能在工作生活实践中一以贯之地践行、传播。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深处愿意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传承者,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节俭意识。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相关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自觉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找准其与自身工作生活的结合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其转化为良好的生活习惯、转化为争做群众好榜样的源源动力。
积极培养节约习惯,彰显政治本色。好习惯,好生活。广大党员干部唯有始终坚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把节约的习惯坚持好、培养好,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能常把作表率挂在嘴边,却久久不见行动,不能说到做不到。尤其是在餐饮浪费、办公用品浪费、自然资源浪费等不良行为面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浪费之风,用实际行动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构筑坚固防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关键素养。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勤俭朴素,坚决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牢记“红线”、筑牢“防线”、守住“底线”,用心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正作风,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构筑起坚实防线。同时,要积极做好传播者、宣传者,引导更多的群众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共同用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作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交流3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交流3篇
【篇一】
近日,沿着xx县xx镇xx河,笔者来到xx水库边上的xx村,只见茶山青翠,库水清澈,道路整洁,座座民房兰瓦白墙,山清水秀的库区就是天然氧吧。
这是xx镇开展“治厕、治垃圾、治房、治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按照“拆搭盖、扫垃圾、清水沟、改厕所、修缮房、多种树、美环境”的要求,该镇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
突出治厕,2019年,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26户,超额完成农村户厕三格化粪池建设改造240户。2020年以来,全镇拆除旱厕132个,拆除面积856平方米。
突出“治垃圾”,建立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全镇设立24个地埋式垃圾收集点,建成垃圾中转站1个;完成全镇3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标准化整治;建立健全集镇环境卫生管理承包制度,将全镇生活垃圾统一转运至县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
突出“治房”,全面整治“空心房”。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精准摸排,不漏一户,逐栋造册建台账,同时,结合“增减挂钩”采取复垦复种、基础建设、绿化美化等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突出“治水”,全面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河道三包责任制,建设一座处理量350吨/天的污水处理站,并对15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
【篇二】
近年来,xx县xx乡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理、农村污水得到集中有效处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治理”的总体目标,在全乡范围内掀起一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攻坚行动,让美丽xx从青山绿水中缓缓走来。
垃圾“革命”革出乡村新风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改变乡村环境面貌,要从最基础的垃圾治理做起。以“每年做一点、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化”为指导思想,自2018年以来,xx乡整合多方资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步入提质增效阶段。
在紧抓垃圾分类,培训教育保洁员队伍的同时,以屋场为单位,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和“村村响”广播不间断宣传,正确引导,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与此同时,该乡制定了十分“严苛”的屋场评比细则:房前屋后及公共区域不能乱倒、乱丢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杂物,随处保持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各村综合理事会每月组织一次农户卫生评比工作,对最清洁户在全村进行公示,对卫生不达标的给予批评。此外,乡级层面严格开展卫生评比,激励群众自主参与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清理各村屋场、沟渠塘坝等陈年垃圾,全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在村庄清洁行动工作上,该乡保持常规清理和重点整治的工作方式,对乡、村主干道等每日安排保洁员进行清理,对部分容易发生污染的河道、水塘、排水沟等,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巡查清理。“大家都自觉爱护村里的卫生,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风景越来越美了,出门就像走进了自家的后花园。”保洁员娄贵仔乐呵呵地说。
以拆为先以拆促变
为打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贯彻上级指示精神,xx乡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拆临拆违工作。在拆临拆违工作中,各包村领导、干部,第一书记,各村干部按照责任分工,实行包村领导责任制,将具体任务细化分解到岗、明确到人,做好调查摸底、认定、拆除、处置等工作,建立上下联动,乡村联动、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全面压实责任,确保拆临拆违工作落位到位。
拆临拆违工作过程中同样遇到不少阻力,部分群众对拆临拆违工作并不理解,认为自家为了方便临时搭建的鸡舍、柴房拆除后,原先堆放在里面的杂物无处安放。群众“心结”在哪,干部着力化解在哪,xx乡秉承干部职工带头拆除的原则,给全乡群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此外,组织全体干部及村两委成员到拆临拆违农户家中,帮助其收拾随处堆放的杂物,指导其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同时,各级干部通过讲政策、明道理的方法,不断给抗拒拆违的“钉子户”做思想工作,使得群众进一步明白拆临拆违工作对于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意义,在行动上也更加支持拆除工作,原来抵触拆违的群众纷纷成为拆临拆违的簇拥者。截至目前,全乡共拆临拆违33000多平方米。
改厕改水改的是生活品质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着农村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为了让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拥有干净整洁的卫生间,早在2016年,xx乡就启动了农村改厕改水工作。以xx乡固源村为例,该村地处xx乡东北方向,距乡所在地3公里,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散、小、弱,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据了解,该村自2016年开始农村改厕改水工作,几年来共完成改厕103户,惠及五百多位村民,截至目前,全村8个村民组均完成改水改厕项目,“改厕改水项目让村民生活更有品质,村民活的更有尊严,生活也更有滋味了。”固源村党支部书记周太旺说。
长效管护乡村环境整治仍需久久为功
“辛辛苦苦三五天,一风回到清理前”,这是干部群众在清理结果遭到大风毁坏时发出的感叹。除此之外,人为破坏更是主要因素,随意丢弃生活垃圾、倾倒牲畜粪便让花费众多人力、物力整治的环境卫生难以长期保持。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xx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长效管护的新路子。一是由各村聘请2-3个有责任心的老干部、老党员作为长效管护员,二是建立党政领导月巡查制度,每月确定一名值班领导,联合各村长效管护员定期不定期开展走村入户,发现垃圾清理不彻底、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猪圈鸡窝的情况,立即拍照取证,并在全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中实时公开,倒逼工作责任落实,确保农村环境卫生能常清理、长保洁,全力推进美丽庭院创建、清洁村庄的长效管护。
行走在xx,看到这里的乡村越来越美,一幅乡村振兴蓝图徐徐铺展。村道、巷道洁净如新,花圃、步游道清新雅致,村里的小溪重现清澈,小溪两旁花、树、田相间,充满田园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恬静的世外桃源。周边白墙黑瓦的房屋墙上,是醒目的村规村约,“村里环境靓了,村里人生活美了,致富的精神头自然也高了。”周太旺说。
【篇三】
夏日朝阳照进xx区xx镇。
73岁的xx村村民张振来在自家院子里洗漱。自从家里装上了冲水马桶,他再也不用大清早到村头的旱厕倒“便盆”。此时,在大杜庄村,村民朱娜已整理好着装准备出门,去村里的葫芦工艺品制作工作室上班。
如今,在xx区的各个村镇,村民们有的像张振来一样,享受着宜居的田园生活;有的像朱娜一样,投身于特色农业项目。他们都尝到了农村环境旧貌换新颜的“幸福果”。
2019年,xx区被国务院认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区,并获得全市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该区15个规划保留村全部实现“四水”集中收集和达标排放。老旧的旱厕成为历史,365座标准化公厕遍布村落,8061户农民家里用上了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冲水马桶。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在提升改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逐步从“打造美丽乡村”向“带动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延伸,“大美稻香”“百年花乡”“重走长征路”“三河汇景”等特色村庄和农业项目成为家喻户晓的“乡味儿网红”。
一片老村落留下祖辈代代情
过去十几年里,张振来一家人和十几户邻居共用一个旱厕。冬天,黄褐色的薄冰满地;夏天,蝇虫到处飞。村里每户人家的作息大同小异:早上端着“便盆”去旱厕倒掉,晚上提着一天存下来的污水去路边的下水道倒掉。
“最怕下雨,雨水顺着台阶像瀑布一样往下流。冲下来的不仅有泥沙,还有上一排人家扔的垃圾。谁不希望像住楼房那样有水冲厕所,有热乎乎的暖气,彻底告别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日子呢?”张振来说。
2018年,改变来了。xx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卫生户厕建设。清脏治乱、垃圾分类、留璞增绿、提升改造农村公路和基础设施,“双轨并行”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开启“美颜模式”。
改变带来了好生活,也让曾经离家闯荡的年轻人有了回村的念头。张振来的孙女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邻镇的机关单位工作。村里断头路打通后,孙女从镇里搬回来跟老人同住。“村里空气好,生活节奏慢。夏天敞开房门,过堂风比空调舒服多了。家里有了卫生间,过去怵头的洗漱和如厕问题都解决了,生活更惬意了。”张大爷的孙女说。
临青山绿水,伴鸡犬桑麻而居,满心满眼皆惬意。大清河南岸,xx村远近闻名的千亩蟹田稻一片蓊郁。张振来家有3亩地就在里面,稻田连续3年大丰收,开发的钓蟹旅游项目,游人络绎不绝。
一棵葫芦藤开出特色产业花
不仅是xx村,整个xx镇处处皆有特色风光。沿河而上,夹在独流减河与南运河之间的大杜庄村,葫芦产业方兴未艾。
两年前,xx公路提升改造,毗邻公路的大杜庄村部分土地需要进行清整。当时,刚上任不久的“80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红鸽在走访过程中,从葫芦种植上找到了发展机遇。
村民张振岩、张振青两兄弟种植了一种名叫“天津嘴”的葫芦。葫芦细腰,没有脐,两个肚子丰满且一样大小,最大的葫芦能长到1.5米左右,是文玩界、工艺品界公认的“上品”。一把普通品质的葫芦可以卖到3000元,一把精品葫芦的价格最高可达上万元。这种葫芦对生长环境十分挑剔。可喜的是,该品种在大杜庄的产量能达到一亩地20把。一年下来,种植葫芦的收入远高于种植传统农作物。
得知葫芦的价值,毕红鸽对葫芦产业开始调研,发现村里的许多农户都在种植“天津嘴”葫芦。像张振岩、张振青两兄弟这样的葫芦种植大户,还引进了日本、墨西哥、美国等地的品种。在村“两委”班子会上,毕红鸽提出了村集体发展葫芦产业的构想。会后,系统规划、各地调研和聘请专业培训老师为农户授课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借着农村环境整治的机遇,毕红鸽带领村干部对过去荒废的几间平房和小院进行提升改造,建起了葫芦烙画工作室。得知村里开办工作室,朱娜第一时间报名。凭着以往的绘画基础,她的烙画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爱,销售紧俏。她也被聘为工作室的指导老师,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村里很多年轻人和朱娜一样,开始回村工作,或是种植葫芦,或是深加工,或者从事相关行业。
“乡村振兴还得靠产业支撑。有了好产业,才能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建设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毕红鸽说。
一个领导小组情牵大事小情
“整”和“治”是起点,构建长效管护机制才能使“美、净、宜、璞”的新农村环境保持长久。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启动伊始,该区第一时间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全区春夏秋冬战役、“百日大会战”攻坚、常态化组织明察暗访、督促街镇整改等,让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得以落地实施。同时,积极做好保障财政资金投入、落实三级网格体系、严格“考核问效”、引入专业化团队参与农村环境管护、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等工作。
乡村环境改善的同时,农民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该区在全市率先把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纳入到领导小组中,围绕家庭活动、学校活动开展“最美家庭最美环境”“小手拉大手”等环保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个村主动拆掉大棚房,关停高耗能的村级工业园,因地制宜发展“接二连三”的田园综合体,持续改善路边、河边、田边、村边、屋边环境,突出留璞增绿,扩大生态空间……绿林花海与村舍民居交相辉映的大美格局正在形成。
生态绿,产业新,农民富。绿是结果,也是支撑。靠绿就要养绿。近年来,该区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扎实推进“绿网换绿植”行动,努力在完成4.4万亩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扩展成果,在更大范围补绿增绿。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绿色生态廊道、生态片林等重点项目进度,进一步密织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坚持在全域提升上发力,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工作统筹推进,推动农村环境全面改善。”xx区委书记李清说。
绿,也是未来。深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该区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提标扩面:由村庄向镇域、田园、庭院拓展,由“清脏治乱”向“美化亮化”转变,推动农村真正绿起来、美起来。
同时,该区在保留规划的15个自然村中,着力打造1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精准施策,做优做强现有特色农业项目,培育更多乡村旅游品牌和农业休闲项目,切实通过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