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9 发布

语文(心得)之由学生向老师说“不”引发的思考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由学生向老师说“不”引发的思考 ‎ ‎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老师向学生说“不”,即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学生自然言听计从。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学生却可以大胆地向教师说“不”。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郫县实验区一年级语文教材培训会上,我们目睹了这令人回味的一幕:‎ ‎  现场聚集了来自北京、重庆、南充等地的教育专家、教师和本县教师共二百多人。在教学观摩会上,郫筒二小一年级学生没有因为有众多的听课者而流露出半点的怯场,而是表现出活跃与自信。这是一堂识字课,当学生在关于春天的录像欣赏中兴味盎然地认识与理解了描述春天的字词,在富有探索性的说说议议中,在以体态摹仿字形的体验中学会了识记方法,上课教师开始了书写生字的教学。在这里,老师没有按通常的方法,让学生机械的描红,或一笔一画地照老师的演示临摹,而重在调动学生的视觉感知,培养认真观察字形的习惯,体会如何将字写得美观。首先,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说出“万”字的笔画特点及写法,然后由学生当小老师,“指挥”教师写出一个“万”字。当教师写完这个字,让学生评价写得怎样,学生以敏锐的视觉感知对老师的字大声说“不好”。老师“请教”学生:“为什么不好?”,学生天真而直率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有的说:“教师将横画写斜了”‎ ‎,有的说:“老师写横折勾时未将笔顿一下”……老师虚心的接受了学生的意见,再认真观察一番“万”字,然后重写。这次写得显然比前一次好多了,但是,学生真够厉害,居然挑出了不易察觉的毛病,大声地说:“教师写得不好!”于是,在学生的“指教”下,老师又一次十分认真的观察,认真地书写。这一次,老师又问学生“写得好不好”,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仍然回答一个“不”字,并且说出了多条理由。学生真够挑剔,老师也真够有耐心,再一次更仔细地观察,更认真的书写,然而,得到的仍是一个“不”字。这时,几百名听课老师还真为她捏了把汗,这位年青老师有众目睽睽之下所面临的尴尬,也许是她自己也始料不及的,但她非常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第五次耐着性子,一笔一画地,显得有些艰难地书写“万”字。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次老师没有直接问学生写得“好不好”,而是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五个字中哪个字写得最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最后一个字写得最好。这位教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听课的同行们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  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这里派上了用场,结束了尴尬的局面。教师并未因此而满足,她十分诚恳地向学生说:“看来,要真正写好一个字,是多么的辛苦,但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努力地去写,相信会越写越好。”‎ 没有对窘迫的刻意掩饰,有的是质朴而诚挚的感叹。这样的处理,不也是一种引导?比起那些干巴巴的、生硬的要求学生将字写好的方法,这种方式岂不更能调动起学生写好字的内趋力,更能促进学生对书写方法的注意与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教师的多次书写“不成功”,并未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相反,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与他们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与他们是学习的伙伴与朋友关系,从而奠定了师生情感交融、共同学习的基础。‎ ‎  此教学案例,带给我们的启迪不仅是如何机智的处理教学中不可预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如何张扬学生个性的思考。在现代基础教育中,开发学生个性潜能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因为,传统教育中的桎梏给人才培养造成的损失太惨重。在统一教育模式的规范下,在不许这样,只能那样的简单要求下,在对统一答案的追求中,学生因缺乏独立的见解,缺乏自己的思考而逐渐丧失灵性、泯灭个性。然而,个性压抑的恶果不可低估。人才创新能力,民族创新精神,将会因此而湮灭。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为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因此,课改成功的标志,在于通过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广大教师树立民族忧患意识,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以全新的课改理念,以充满智慧的实践探索,去获取发展学生个性的经验,去实现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 ‎  发展学生个性,不仅有赖于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更要脚踏实地在教学的细微之处,在点点滴滴中下功夫。前面列举的那位教师正是如此,敢于面对学生说“不”,善于处理学生的“不”。她重视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力,并在看似不经意的行为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挥与主体性品格的形成。我们称道这位教师的机智与态度,更为学生敢于向教师说“不”叫好。对于一年级学生,我们更保护他们纯真的童心和直率个性。实际上,现在的学生并不比老师笨,他们的童年正处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各样的新信息不断刺激着他们的大脑,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可以说,他们每天都在自学不自觉地接受新的知识,都在“知”与“会”中成长。学生不少的知识也许不为老师所知,他们对教师的教诲可能说不,难道说,我们的教师就只有要求他们向自己学习?在这个问题上,倒是“老外”比我们更清醒。德国威尔玛—鲁道夫综合学校正在“教老师”的格言下对颠倒了教学关系进行试验。教数学课和信息课的教师托尔斯腾••约翰逊发现: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许多东西,同时,也可以使师生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威尔玛—鲁道夫综合学校举办的开放日,人们就可以看出,在掌握复杂的因特网知识方面学生往往是领先于老师。‎ ‎  郫县实验区德源小学任教美术的蓝兰教师在上《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后,深有感触的谈到:“‎ 我虽然课前尝试了几种飞机的折法,但让我觉得尴尬的是,课堂上我示范折好一个飞机,试飞给孩子们看时,却意外的没飞起来。这时,好多孩子在下面就说了,蓝教师,我会折,让我来帮你。先后上来了六个孩子,他们每人折的飞机都不一样,而且都能飞上一段距离。于是,我就请孩子上来当小教师演示折法。所有的学生都显得很兴奋,听的孩子很认真,讲的孩子很带劲,‘小老师’在帮助不会折的同学时也一丝不苟。到操场放飞纸飞机时,基本上每个孩子的飞机都飞上天。有个孩子跑到我跟前天真地对我说:‘蓝教师,我来教你折个更好看的飞机嘛。’多可爱的孩子!孩子们的飞机既飞得高,又漂亮,而且种类多样,这显然是孩子们相互交流、合作的结果。这种效果是我课间没有料到的。其实,有些比较简单而且又贴近学生生活,平时经常接触的教学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与实践,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互教互学。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助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  来自一线老师的认识,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教与学的关系,重视研究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改变师生关系,转换教师角色,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处理好教与学矛盾的关键。在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身体力行,变课堂由教师“牵”为教师“导”,变教师“向学生说不”为允许学生向教师说“不”,变学生“向老师学”为教师也“向学生学”‎ ‎,使课堂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真正开发,创新精神得到真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