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4-2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音乐论文之论综合素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个人简历:1990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1992年、1993年进修于中央音乐学院,1996年获云南省音乐教师技能大赛铜琴特等奖第一名。2002年蝉联省音乐教师技能大赛铜琴特等奖第一名。1997年,获云南省音协纪念贝多芬钢琴演奏会优秀奖,1998年获云南省高校教授合唱团新年音乐会钢琴演奏奖,1999年—2002年分别组织七次“董瀚教学音乐会”获各界赞誉,各大新闻媒体转播。 论文关键词:音乐师范生 综合素质 文学 绘画 建筑 舞蹈 科学 心理素质 论文摘要:音乐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他们以后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条件。但现在的师范设置课程,除了音乐理论课、专业课(钢琴、手风琴、声乐)之外极少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综合素质的训练,而音乐师范生必须对其所学原科作出全面的了解和理解。音乐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有极密切的联系,不能不学其它课程,本文从感性的角度分析了音乐与文学、绘画、建筑等学科之间内在的联系,从而指出了对音乐师范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论
文: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各门类的教师都有一个共性,即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但是各科教学有其不同的特性,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有其独特的性质。而从事这门职业的人需要经过严格、专门的系统训练,他们必须要求自己逐步具备从事这门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文学、诗歌、舞蹈、绘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音乐方面的 和技能与教师的素质能力,二者的统一是一个音乐教师不可少的,因为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教学素质能力来完来的。 一个好老师除了能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外,更要能充分运用自己全面的知识和修养去指导、教导学生。师范的学生是未来的教师,所以一个音乐师范生是否具备教学综合素质和能力,关系到他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教学成绩的好坏。师范生的这些能力和素质在校期间就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积累和锻炼。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全面地又专又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学习钻研直接音乐教学知识(比如歌唱、乐器、演奏、乐理)的同时,就应该多接角其他相关学科,因为音乐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故它和其他意识形态范畴的专业有着紧密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以下就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音乐与文学 音乐表演不仅是一种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活在传达音乐中丰富的内涵,它和文学密不可分,音乐通过音响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文学通过文字的组合达到目的。音乐的乐谱和文学的文字表达都可以化为特定的声音来表达。我们近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提倡艺术生活,一切诗化“困难诗比、所以有趣;痛苦诗化,所以可例;危险诗化,所以无畏,”
这时诗化即诗歌化。所以音乐可作为实现诗歌化的重要工具。他的表达会引起各种文学性的想象,例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柴科夫斯基以该剧为题材写的同名交响幻想曲,他们所表现的题材是一致的,并且也通过某一个过程反映出来,我们可根据交响曲展示的应用过程,去判断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从音乐中感受到实现这个过程文学性的内容。 我们再来看看肖邦的作品23、38、47、52、四首钢琴曲,决不是因为无以名之而随便称为“叙事曲”。从体裁的来源说,肖邦的钢琴叙事曲,是浪漫派诗人的叙事诗,波兰民间的“DUMA”(复数式或单数)和欧洲专业创作中的声乐叙事曲的创造性发展,它的生产依赖于肖邦与密支凯维支、席勒、歌德、海涅、巴尔扎克的交往而把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相联系起来。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常常用一首钢琴曲代替书信,把它寄给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情,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许多作曲家也正是读书有所启发,形绪笔墨,如贝多芬读莎士比亚《暴风雨》而作《d小调奏鸣曲》,肖邦读《哈姆雷特》作《g小调夜曲》;德彪西读《苏格兰之歌》作《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就连我们在演奏乐曲或者在欣赏乐曲前,也喜欢翻阅一些指导性的书籍,使我们对作曲家的生平、时代背景、表现内容作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演奏和欣赏它。 二、音乐与绘画 “音乐是由色彩和拥有时间的节奏形成的”,这是现代音乐印象派大师,法国杰出作曲家德彪西的一句名言。而有人说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因为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假如只有音程关系又体现不出线性过程,假如只
时间过程,而又体现不出起伏的线条。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的最重要的绘画性因素,正因为音乐具有某些绘画性的因素,所以它中也只有表现某些字体画面的可能性。历史上有不少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拉赫玛尼诺夫的管弦乐《死岛》,英国现代派作曲家活尔顿的《朴芷茅期的一角》,保罗丁的《中亚西亚草原》甚至,著名科学家牛顿在研究色谱同时还得出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认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恰好相当于CDEFGAB七个音。根据七度音之间的比例为1:2差一点,七种颜色中红与紫的比例也正好是1:2差一点,19世纪著名的音乐家波沙科特认为下列关系有某种应用性:人生与黑色;铜管、鼓与红色;木管与蓝色,而具音色、颜色同样能给人们以明朗、暗谈等各种不同的绘画感觉。特别是印象派音乐,它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学影响而出现作品多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着意体现感觉世界中的瞬间印象。其旋律趋向片断,配器精致、善变,模糊多于明朗,细腻多于豪放的手段,调节音乐的层次和浓谈色彩,造成朦胧,飘忽,空幻,幽静的意境,例如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就是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玉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 因此,学音乐的同学在演奏或者是欣赏印象派音乐时,亲眼看一些印象派绘画,那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会很有帮助的。 三、音乐与建筑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巴洛克时代德国伟大作曲家巴哈认为“
如果没有装饰音,再好的旋律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这句话可以说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巴洛克音乐和建筑的共同之处,巴洛克建筑特点表现在把建筑、雕塑,绘画紧密结合。借助继檐和恣态夸张的雕塑,呼应的重迭圆柱,透视感强烈的壁画,特别是在光与影中产生是戏剧性效果,经强调宗教的神秘气氛和王室的豪华排场,因此巴哈的这句话可不可以这样的改变一下:如果没有装饰,再好的建筑也会显得索然无味呢建筑中的沉重圆柱,开阔的广场,凹凸的墙壁,规则的方形成涡旋式的线条之间的对比,音乐中的调性的转换,乐章中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协奏曲中间一乐章独奏与合奏的对置等,这样的对比和统一变化的活力给建设和音乐造成前无论比的效果与魅力。无论是巴哈的音乐,还是亨德尔的音乐,或者是巴罗克时代的其他作曲家的音乐,几乎都酷似加上装饰的生机勃勃的巴罗克建筑,所以人们把复调作曲家称做音乐的建筑师。
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的风格和建设的风格都与一定的时代和民族息息相关,正如巴罗克时代的建筑风格使我们想起巴哈,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也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不同时代的音乐,古罗马的音乐雄壮、华丽,这种风格也体现在罗姆广场的凯旋门和纪念柱上,哥特式的教堂垂直挺拔,奔放耸立的造型以及从沉重,凝惰中取得轻盈,飘渺和清澈的建筑特点,与当时音乐中的圣咏一样给人以一种神圣不可及、严肃而虔诚的感觉:18、19世纪的欧州建设,从各种国会会议大厦,大型公共建筑中,可浪漫派音乐的风格,如同一首首雄伟壮丽的交响乐丰实多采而充满生机;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不仅有雕塑的艺术美感,同时又展现出音乐般和谐与音律韵律;所以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一点不套张,每一首真正的乐曲如同每一幢建筑一样的结构独特,音乐与建筑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四、音乐与舞蹈 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它们虽然是“视”与“听”,但是又存在内在的联系;乐感——它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极为重要,有的舞蹈家在台上有时反复做同样的动作,但随着音乐的层层叠加,舞蹈动作也越来越剧烈,有力,动作幅度越来越大……事实上很多著名的舞蹈家都具有相当高的音乐天赋,舞蹈虽属视觉艺术,但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效果。如果好的“芭蕾”离开了好音乐,它还叫“芭蕾”吗?《胡桃夹子》如果不是柴可夫斯期的作曲,你会对“胡桃夹子”有美的综合感受吗?所以学音乐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完全应该接受一些舞蹈的基础训练,如果听到同一首圆舞曲,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就肯定比没有学过舞蹈的同学更具有“韵律感”和“乐感”。 五、音乐与科学 音乐不仅与其他姐妹艺术息息相关,而且与科学有关系,如发声原理,音乐与噪音,音的强弱,共鸣……不少科学家都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如大物理学家爱因期坦是著名的小提琴手;物理学家普兰克是钢琴手;英国前首相希思,曾经是交响乐的指挥,我国汉代蔡邕是文学家,书法家,又是古琴家…… 六、关于心理素质
我们时常提到这个学生心理素质好,那个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前者在还琴、考试、演出、上讲台等,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而后者则在还琴时手指颤抖,练得挺熟的曲子不能完整的弹下来,歌唱时脸红、气促、忘词、讲课时前言不搭后语……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怯场现象。这些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除“天生”因素外,大都因为学生所处的环境,如家境困难而导致自卑,学习压力,惧怕老师以及实际锻炼少等。对于那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提醒他们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这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学习过程中必经过的阶段,并要根据平时的事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要他有很小的进步都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产生刺激,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反应,同时教学中的知识性、趣味性,也宜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并积极地利用每一次实践锻炼机会,这样良性循环下去,学生就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音乐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而我们培养学生应是以音乐为手段,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美好心灵和卓越才能的人。他们将成为新一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好的音乐老师,不仅要有较完善的表演技巧,而且要有深刻思想,丰实的人生体验和广阔的文化艺术修养,要自觉把音乐与祖国、人民利益、人类追求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如我们熟知的钢琴之王李斯特就在爱国热情激励下写了《匈牙利大合唱》以表达他对祖人民的祝愿,他从内心发出呼号“
啊!我的祖国!祖国这个字的含义突然向我显露,使我不仅神往地回想过去,这个埋在我内心的天堂的孩童时代的回忆:高耸的岩石下流着急速的多瑙河,辽阔的草原上放牧着宁静吃草的羊群;这壮丽的景色就是匈牙利!我是这粗犷民族的儿子啊……!捷克作曲家斯美达那,也把自己对捷克民族历史与文明的感情,都倾注于他的交响乐套曲《我的祖国》中,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坚持“自由、平等、博爱”写出不朽作品《第九交响曲》,现代的托斯卡尼克,卡萨尔斯等艺术大师的表演,服务于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的伟大斗争,他们鲜明的反法西斯立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更多艺术家把对崇高与美的追求作为目标,促进人类相互了解、友爱,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前途的希望和信心。 我们的学生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来完善自己。况且,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时代,同学的思维也随着时代而变,他们敏感新事物,关心海湾战争,关注科索沃局势,观看世界足球杯比赛,思考“反物质”,他们求知欲强,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不仅又学又问,而具追根溯流。他们的这些独立性,多向性,综合性的思维特点,促使我们的教学,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突破封闭的旧思想方法。创造开放式的新方法新体系,这——已成为新时代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