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5-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陈少群 万江区拔蛟窝小学【摘要】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朝其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关键词】科学 培养
习惯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朝其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都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入手。良好的学习习惯包含着很多内容,应该主要从课前准备、课中探究和课后研讨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就要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堂细致实验观察的习惯,课后总结归类探求方法、升华经验的习惯等。一、培养学生准备材料的习惯。材料的准备是保障科学实验的关键。可现实情况是:教师课前布置需要准备的材料,相当一部分学生记不住,没把准备材料的事放在心上,家长也不够重视等情况。针对这些,我这样处理:首先,让同学们带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材料。如在教学《光的传播》时,叫他们带诸如手电筒,镜子等,他们都能带的比较齐。其次,我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每节课结束时都用不同效果的语言布置下节课要带的材料,或吸引,或煽情,或激励。如在布置带手电筒时,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家里有手电筒吗?生:有!师:那你们想知道大家的手电筒发出的光是否都一样的呢?生:想!师:想的话那每个同学下节课一定要带来手电筒来哦!又如在布置带镜子时,我手拿着一面镜子,故作神秘地说:你们看老师的镜子很普通,但其实它里面藏着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想的话下节课带来镜子,我们一起探究它其中的奥秘。当然,很多时候要带的材料不止一两种,这种情况下,我会根据教材列出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由科代表适时提醒大家当天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对于个别经常不带材料的学生,则采取寻求家长督促配合的措施。二、培养学生细致实验观察的习惯。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探究科学、实验观察过程中,没有头绪,走马观花,效果不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实验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有序观察、仔细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着力培养学生细心实验观察的习惯。在每节课的实验过程中,我坚持让学生必须做到两点:1、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观察。2、学会把实验和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我常鼓励学生:把这两点做好了,你便是个了不起的小小科学家。从实验中发现真理在科学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但让学生迷糊地、盲目地为实验而实验得出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反复的实验和仔细的观察,有助于提高他们研究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严谨性。在教学《认识物体的运动》时,情境图中“我们的列车开动了!”“不是,是外面的列车开动了。”“究竟是哪个在动呢?”为什么停靠在旁边的列车缓慢开动了,却感觉到是自己坐的列车在运动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同学们实验观察起来自然就认真仔细了。除了让学生带着书本上的问题进行实验,我也会适当地提出一些引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重力》的时候,当学生知道了人为什么能够稳稳地站在地球上面之后,我提出了一个更深奥的问题:建筑工人在建房子的时候,常常会用一条绳子吊着一个重锤做垂线来检验墙壁、门窗有没有倾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最后,我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反复思考的问题,经大家讨论采用之后进行共同实验。在科学学习中记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分析总结。从制作表格到记录数据,我与学生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地探讨科学的奥秘。在与学生探讨物体是否在运动时,图中列举了六个常见例子:①飞机在飞行;②小学生在玩滚轴溜冰;③蜗牛在石头上爬行;④运动会的自行车比赛;⑤豹子在草地上奔跑;⑥运动会的帆船比赛。我鼓励同学们用表格的形式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因为表格记录的结果既清楚明了又便于分析总结。 ①飞机在飞行 ②
小学生在玩滚轴溜冰 ③蜗牛在石头上爬行 ④运动会的自行车比赛 ⑤豹子在草地上奔跑 ⑥运动会的帆船比赛 在讲述物体的运动方式时,教材列举了常见的五种物体运动的方式。我先让学生把这五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填出来,再在下面举出自己熟知的同一类的例子。 ①乒乓球在球拍上上下运动 ②饮料罐在台面上打滚 ③人们穿雪橇在雪地上滑行 ④时钟的摆砣在晃动 ⑤电风扇的叶片在旋转 振动 ( ) ( ) ( ) ( ) 试举出你认为是同一类的例子: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习惯地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还深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轻易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能无限度地放手,适当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
中发现、体验、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而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凑热闹,不求甚解。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四、培养学生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前大大提高了,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或多台电脑,这对于学生课后在家继续研究科学知识非常有帮助。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电脑来玩游戏,极少用来查找网络资料。这与家长对学生疏于监督,以及教师布置查找科学资料的内容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布置查找科学资料的时候需要注意趣味性,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查找的积极性。如从古至今人们对小孔成像的研究,潜望镜的制作步骤等均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另外,可以布置与学生切身相关的内容进行查找研究,如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预防,如何预防近视,对大脑有利和有害的食物等。由于人天生趋利避害,因此一些有关个人健康的科学知识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当然,在看得多,懂得多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落实到动手操作,充分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总之,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汲取科学知识的先决条件,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向。作为担负科学启蒙重任的小学科学教育者任重而道远,应在科学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郝京华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