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5-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堂 生命的乐园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孙建军(214187)发表于《新课改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有人用三个算式分别表示三个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第一个层次的教学叫“告诉”,用“5×3=15”表示;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叫“启发”,用“5×3=?”来表示;第三个层次的教学叫“唤醒”,用“5×3=14”来表示。是呀,5×
3怎么能等于14呢?不对吧?于是大家都会瞪大眼睛,去探讨,去思考。唤醒所有学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最理想的教学境界。语文课堂应努力向第二、第三个境界迈进,凡不需要告诉的,则不告诉;非要告诉,也不马上告诉,到了不得已,才告诉,力图使语文课堂成为生命成长、享受和创造的乐园。古往今来,语文课堂是最应该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但往往又是最缺少生命活力的地方。如果语文课堂问答如山,讲解如山,练习如山,学生被动地、盲目地走进教室,麻木地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等待教师讲解,等待教师布置作业,教师重复着教材,或者把主要内容从教材移至黑板,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帮助学生应付考试,这样的语文课堂,在培养学生顺从、听话的性格,语文知识记忆、理解的能力以及语文应试技巧方面,功不可没,但无从谈起生命活力。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对事件事实的感受,来自于对情感心灵的体验,来自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联想和想象,也来自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和认同,来自对语文实践探究过程中的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奇和喜悦,来自对五千年昨日文明成就的赞叹和对未来文明进程的憧憬。钟启泉说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我确信,只有当一个时代有了关于人和生命价值的神圣意识,才会有在生命意义上看待语文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和呼声。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的乐园呢?让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对理想的语文课堂的理解:——语文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以往,我们致力于语文知识的机械训练,刻意追求“知识树”的系统性、完整性,语文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学究气息。理想的课堂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精神世界既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它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训练场”,更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对话场”。以往,我们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围绕教师转;现在,我们要求从“教师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对话论”的提出,对当前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是知识、能力水平上的,而是政治、法律、人格意义上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这种互动不是你问我答,也不是你说我做,而是有机的、自然的、协调的,更是融合的。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提升的,这种对话是一种积极获取有用信息、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全方位的,这种对话不只是知识、能力上的,不只是日常的交际,也不只是情绪、情感上的,更重要的是整个心灵上的。“教育无痕”、“教学无痕”,对话应该是坦诚自然的。——语文课堂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加工厂”。传统语文课堂具有明显的“教材决定论”倾向,教材既决定教师的讲解,也决定学生的学习,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附属品。这种情形有人这样形容:书上详细的详细讲,书上简单的简单讲,书上没有的千万不能讲。“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我们应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新理念,对教材要进行二次“加工”。教材“加工”的基本思路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和开发教材。——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实践和活动的“操作车间”。在传统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然而,实践出真知,是教学的真理。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提升。体验性、感悟性、活动性语文教学成为当前指引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潮之一。语文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语文课堂是多样文化熏陶的“博物馆”
。传统的语文课堂思想性太强,政治性太浓,变相地演化为思想教育场所,政治教育的熔炉,语文课几乎成了政治课,文化熏陶、人文精神消失殆尽。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新型文化的使命。没有哪一门课能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相比的,语文教学活动要渗透、弥漫人文气息,具有文化追求。从更为宽泛的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是多样文化熏陶的“博物馆”,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文化。——语文课堂是教学资源的“交易所”。传统课堂的教学资源更多地来源于语文课本,课外阅读吸收相对较少,课堂教学资源贫乏,学生获得的阅读信息不仅量少而且质差。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才是真正的力量。物质的交换只能产生量变而不能产生质变,而思想的交流可以产生量和质的双重变化。语文课堂上的信息交流,使得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语文课堂是现实生活、未来生活的“折射”。传统的语文课堂恪守的“三中心”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这种“三中心”在当今已日益暴露其弊端,突出的是课堂教学严重地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师。——语文课堂是学生作品的“展示室”。理想的课堂,既应是学生展示自己、推销自己的展台,又要是一个互学、互帮、互评、互改的学习场所。当然,课堂像展台,但毕竟不是展览室;学生像推销员,但毕竟不是生意人;作业像作品,但只是习作。展示的目的是为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信息的增值,不能为展示而展示,不能把展示演化为“演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让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语文课堂成为生命成长、享受和创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