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5-07 发布

语文(心得)之以仿促写,快乐作文——七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以仿促写,快乐作文——七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 ‎   [摘  要]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仿写确实能够帮助学生脱离写作的窘境,化难为易,激发写作兴趣。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利用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来指导学生仿写,不仅要善于发现经典课文中的训练点,而且要会巧妙地运用仿写点来引领学生走进写作的殿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循序渐进中有所突破。‎ ‎  [关键词] 仿写   训练点   循序渐进 ‎  对于刚刚跨入七年级大门的学生来说,作文字数要求500-600字,并非易事;何况,很多时候,写作任务不是教师要求当堂完成就是考试时的即兴写作;甚至,要想获得高分,必须得达到四标准:一是立意要高;二是选材要新;三是结构要巧;四是语言要美。对此,七年级学生确实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教师指导得法极其重要。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成熟。”‎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仿写确实能够帮助学生脱离写作的窘境,化难为易,激发写作兴趣。仿写绝对不等同于抄袭,它只是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和优点,其实也是学习上的一种迁移。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利用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来指导学生仿写,不仅要善于发现经典课文中的训练点,而且要会巧妙地运用仿写点来引领学生走进写作的殿堂,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循序渐进中有所突破。‎ ‎  一、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仿句子训练 ‎  1.仿炼字,惟妙惟肖 ‎  作文语言要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就要从词句上下功夫,句子的精致离不开字词的提炼。所以,七年级学生作文仿写训练可以先从模仿名家炼字入手:‎ ‎  例如,朱自清的《春》在描写春天里的小草时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仿照朱自清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和注重炼字的特点,有一位学生描写自己家旁边的溪流时写道:“小鱼儿悄悄地从石头缝中探出头来,小小的,青白相间。水草旁,细石间,瞧去,三五成群,悠游自在。散散步,打个盹儿,觅点美食,捉回迷藏。草绿柔柔的,水清悠悠的。”一个“探”字,虽似模仿但又运用得恰到好处,“散步”,“打盹儿”,“觅美食”,“捉迷藏”,把鱼儿的神韵刻画得惟妙惟肖。‎ ‎  2.仿修辞,形神俱备 ‎  修辞常常是文章中的锦上添花之笔,既得其形又传其韵,让文章增色不少,使读者过目 ‎  难忘。所以,倘若学生能使用得当,就可以成为作文的一个亮点,因此,这方面训练不可忽视:‎ ‎  例如教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第二段百草园的描写非常精彩,是一大仿写点。它既抓住景物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既是形、声、色、味俱全,又是春、夏、秋景皆备;既恰当使用修辞,又巧妙运用关联词。有动有静,构思精巧,层次井然,颇具典范性。片段描写训练可以让学生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造句,恰当运用修辞,来描述自己喜爱的地方。‎ ‎  有学生写自己的校园环境:“不必说风姿绰约的桂花树,沉稳高大的银杏树,青葱欲滴的松柏;也不必说鸟儿欢快婉转地歌唱,松鼠活泼地追逐打闹。单是那满眼的绿意,就值得让你驻足细赏。”可以说,这种句式模仿中适当添加修辞,作文水平明显更上一层楼了。‎ ‎  二、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仿篇章训练 ‎  1.仿描写,恰如其分 ‎  仿写,是架起“课文”和“作文”之间的一座五彩桥。课文中可供仿写的资源远不止这些,例如我们常见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外貌、神态描写等等都可以成为仿写的对象。我们的学生往往不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习作中自然也很难看到细节描写。‎ ‎  如学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后,我就让学生借鉴其中的人物描写。如文中对于“我”爬到石架上,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中,可以说是不惜笔墨,例:“‎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样多番运用心理描写细致表达我的感受,其实就是为下文“我”能够从父亲那里获得经验,足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作铺垫。而下面“我”如何在父亲的指导下成功爬下悬崖更值得模仿。‎ ‎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  “看见了。”我说。‎ ‎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  如动词“移”“探”“踩”等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的“小心翼翼”,让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如在读者的眼前,而本文的人生哲理“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你只要想着你是走一小步”也自然是水道渠成。‎ ‎  于是,我在完成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试着引导学生仿写这一细节。我先让学生反复品读细节描写的句子,并思考讨论:这个句子是描写谁的?是怎么描写?它在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处于什么地位?起着什么作用?经过交流,学生知道了这个句子是对“我”爬下悬崖的动作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课文的主旨,不容忽视,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接着,我让学生在脑海里搜寻自己的过往,有没有像这样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先捕捉再描写下来。让人欣慰的是,经点拨后学生也有不俗的表现。‎ ‎  项涛同学在《父亲的大手,触动了我的心灵》中这样写道:‎ ‎  印象中,在我八九岁左右,正是家里最艰难的时候。那时,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奇迹的是父亲那双大手硬是维护住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那时候的冬天,父亲每次都带着生疮的手回家,这时妈妈就会捧着热水,拿着贵得惊人的药膏(几十块钱一支,对我家来说很多,是贵重的)坐在旁边,小心翼翼地把父亲的手浸入热水中,轻轻地揉捏,然后用毛巾一点点拭干,最后柔和地为父亲擦上药。父亲总是疼得咧嘴,但眼中洋溢着满足。当时,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一双伤痕累累的手,还是撑住了家的柱子。‎ ‎  这篇习作中,动词“浸”、“揉捏”、“拭”等词充分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呵护,家庭的温馨和睦,也从侧面表现了父亲为维系这个家的艰辛。“父亲总是疼得咧嘴,但眼中洋溢着满足。”‎ 也证实父亲为了这个幸福的家,再怎么劳累也是愿意的,这也是这个家能够渡过难关的关键。因此,这里的人物动作描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作文主旨的突显功不可没。‎ 以仿促写,快乐作文——七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doc ‎ ‎ ‎ ‎ ‎ ‎ ‎ 3f2eb9d2a5c1f732e06a55ac9a38dfd7.doc (46.00 KB)‎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