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5-07 发布

语文(心得)之优化情境创设,丰厚阅读体验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优化情境创设,丰厚阅读体验 ‎ ‎  温岭市实验小学 季雅慧 ‎  [摘要]:体验能促进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文本本身的模糊性、学生的个体差异,都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情境、创设情境、优化情境、拓宽情境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体验。‎ ‎  关键字:阅读教学  情境  体验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都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入手,因为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拉近作品与学生时空上的距离,催化出他们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 ‎  (一)引入情境,诱发体验 ‎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体验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通过引入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可诱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 ‎  1、激活积累,诱发体验 ‎  积累是体验的先决条件。小学语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教师可唤起学生回忆,以学生已有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诱发学生真切的体验,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有个老师在上《赤壁之战》这课时,板书并让学生读题后,说:“关于《赤壁之战》一文的故事背景,战争情况或故事中有关人物你有哪些了解,能介绍出来与大家分享吗?”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们的原有体验,为正文阅读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情境。‎ ‎  2、激发想象,诱发体验 ‎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儿童想像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点作为启发想像的发散点,激发学生的想像,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定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在想像中巩固知识、在想像中接受善恶美丑的教育。‎ ‎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孩子看到美丽的夜空后,幻想自己坐在了月亮上遨游天空,表达了孩子喜悦的心情。在上课前,我预先准备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片蓝色的夜空,无数闪烁的小星星,一轮弯弯的月亮,组成令人神往的夏夜图。课始,我先问孩子们想不想去夜晚的天空看看,随后放音乐,带着学生一起随着音乐轻轻摆动身体,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月亮上缓缓向蓝天飞去。在这期间,我把预备的图画贴到了黑板上。当学生睁开眼睛,看到这么美的图画,情不自禁欢呼起来。我趁机描述:“小朋友,我们已经飞上天啦!你们看天上美吗?”孩子们尽情地说,说月亮,说星星。再看看课文又是怎么写的,教师引读后,可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配以优美的舞蹈动作,再现课文内容,孩子轻轻松松背诵了课文。最后再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天空中还可能有些什么,再拿上画笔把你想到的画出来,孩子们有的画外星人,有的画宇宙飞船。充分展开想象后,孩子们乐在其中,悟在其中。‎ ‎  (二)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入境始与亲”,读书学习之前,教师可综合运用挂图、实物、音像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恰当的阅读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 ‎  1、实物演示,引导体验 ‎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客观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引导体验,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所说的:“‎ 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教学生学会观察显得尤为重要。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当实物一出示,儿童便会豁然领悟。如我在上《菜园里》一课时,把蔬菜带进课堂,让孩子们自由动眼看,动手摸,用鼻闻,尝试认识它们;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选择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蔬菜名称说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蔬菜的知识,及认识的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随后创作儿歌,享受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中,学得主动积极。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他们,欢快的气氛便弥漫了教室,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2、借助图画,引导体验 ‎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有“一图穷千言”‎ 的感受。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月流、花鸟鱼虫、林海雪原、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童话故事等,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  有位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中“漓江水”一节时,他先让学生欣赏课前收集到的图片及插图,在欣赏漓江远景、近景以及江水特写镜头后,再引导学生描绘出自己对漓江水的印象,初步感受漓江水的美。接着,请学生看挂图,听老师用恰当的语气范读课文,感受江水的“静”、“清”、“绿”,让学生体会语言美和情境美的统一。学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意境中,争先恐后地谈出自己的体会。‎ ‎  3、借助音乐,引导体验 ‎  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渗透到心灵的最深处。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来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教学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可帮助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体验课文表现的情感。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适时播放音乐《天鹅之死》来引发学生的情境体验,同时,适时地加入深情地描述,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种场景:一只雪白的天鹅忧伤地低着头,轻轻挥动翅膀,犹如在唱一首告别的歌曲。突然,她展开双翅飞向天空,但已经体衰力竭,再也不能自由飞翔了。然而,长空在召唤,生命在呼喊,她鼓足全部力量、不屈不挠地立起脚尖,好象要离开湖面。在与死神搏斗中,她已筋疲力尽,身体无力地倾向前方,然而又慢慢地直起身体,开始原地旋转,似乎一线希望仍在。这时,学生们的心灵被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的壮举所震撼,甚至情不自禁地抽泣。此时,文章中的“情”与学生的“情”融为一体。再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时,可在开篇就奏响《蓝色多瑙河》这一世界名曲,让学生沉浸于经典的旋律中,享受着音乐给人的心灵的冲击和灵魂的慰藉。教学古诗《所见》时,播放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让学生在悠扬的笛声中感受到本诗的主人主是一位快活天真的小牧童,它悠闲地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正向我们走来。‎ ‎  (三)优化情境,丰富体验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努力使学生在文本形象与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丰富体验。‎ ‎  1、利用媒体,丰富体验 ‎  体验常会受到时空的限制。但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能有效地优化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体验,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的思想情感获得多元的体验,使他们说得有情趣,生动、形象。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船过三峡》时前,将长江三峡在祖国的地理位置、三峡风光剪辑、《三峡赞歌》歌曲、《早发白帝城》的配乐吟咏诵等集合,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随机运用,再现了三峡的优美风情。这样,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情境中犹如一群观光客,获得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三峡的水急、船险、景美有了独特的理解。‎ ‎  2、动手操作,丰富体验 ‎  说话时,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 ‎  手操作,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说话的条理性,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在教学说话课《吹泡泡》时,让学生进行吹泡泡比赛,赛后谈谈“自己吹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像什么”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  (四)拓宽情境,升华体验 ‎  怀特说得好:“教育的问题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在体验中,一切客体都是有活力的,充满了生命的意蕴和情调。我们在教学中拓宽情境,放飞学生的体验,努力使说话过程成为一种愉悦,使学习成为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 ‎  1、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  表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使学生进入交际情境。喜欢小动物,这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成可爱的小动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的口语表达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去表演,去体验,去感受,去交流。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好狐狸、乌鸦的头饰,两人一组表演。这样的表演有声音、有动作、学生爱演爱说,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  2、人物置换,升华体验 ‎  当学生充分发挥其体验积极性时,就会对课文中的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升华,从而形成新的情感信息,储藏于更深的“信息仓库”。这时,我们要启发学生对保留在心中的情感信息细细品味,总体上把握,寻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升华体验,达到顿悟。使用“人物置换”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人物的位置,替人物去想去说,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如在教学《钓鱼竿里的秘密》一课时,李勇出岗哨时碰到了日本鬼子,如果你就是李勇,你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从而使学生更加明了李勇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孩子。‎ ‎  在教学《掌声》时,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会说……”、“如果你是小英,你会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等问题诱导学生进入角色,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这样一来,学生就融“我”入境,于“‎ 身临其境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远远超出了课本上局限的内容。不仅如此,这样的问题设计开放性极强,便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情感,从而驱动了他们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了他们飞扬智慧的语言。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体验中得到了浸润、感染和丰富。‎ ‎  3、发散思维,升华体验 ‎  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情境得到拓展,也是升华体验的有效办法比如教学《公鸡的脸红了》,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懂得,”公鸡自己不帮助别人,而别人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却帮了自己,知道错了而脸红了。“就戛然而止。虽然答案是正确的,学习目的也已达到,但学生的体验却被限制在了一个圆圈内。倘若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一想:公鸡改错之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不会理它,态度会不会改变?其体验便会是多向的……或许它们成了好朋友,或许成了竞争对手,或许啄木鸟、蜜蜂、青蛙成了公鸡帮助的对象……‎ ‎  有声有色有情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学生动情入境,诱发了情感体验。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让孩子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了体验,才有接纳、认可、感悟、共鸣,也才有了生发和拓展,让学生体会人生百味,放飞起心灵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