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94 KB
- 2021-05-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感悟 5 篇与小学道德
与法治论文 5 篇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感悟 5 篇
【篇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20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从 20 个方面展开具体部署和计划,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四
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以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正确领
导,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等等;全会中
强调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格外吸
引我的眼球。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
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
定增收,安居乐业。如何让乡村真正振兴起来,释放出农村自身大量
的发展资源和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结合我工作自身
的体会,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的乡村就是空的、
荒的,没有人才的乡村就是无法前进的;洞沟村地处喜河镇北面,毗
邻喜河集镇,普遍存在精壮劳力外出务工,弱劳力残留的问题,鼓励
有为人才返乡创业,加速人才回流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作为洞沟村
驻村工作队员,多利用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工具宣传洞沟村“宜居、
宜业、宜游”特有优势,鼓励当地村民积极参与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
有收益才有奔头;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带动全村村民大力发
展养殖,并签订订单合同,对产品进行收购,保障农户的经济收益,
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的同时,吸引外出务工的人才返乡参与家乡建
设;
2.找准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很重要。创新产业发展思路,除过管
护好现有产业外,进一步利用雁山景区及旅游环线资源,建好樱桃园、
农家民俗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现有居民稳产增收;以支部建设
统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在未来五年内
建设成为旅游示范村;以旅游观光为主导,带动务工、农家乐、生态
种植及养殖、生态农产品及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
3.盘活集体经济,壮大合作社股权量化。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革,首先要搞清楚集体家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资产,这些资产归属
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就可以帮助村集体把家底搞清
楚,在这个基础上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确权到户,有利于增加农民
财产性收入,切实维护农民财产权益,让农民也能够分享集体经济发
展成果。为了避免群众对集体经济不懂、不会的状况,就要求我们在
日常入户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加大宣传力度,耐心为农户解读政策以及
集体经济分红方案等,帮助他们搞懂清产核资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疏
通群众畏难情绪,提升工作效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大举措,作为
基层干部的我们,以引进人才回流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建设,
大力盘活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才能切实解决“三
农问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篇二】
近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全面总结了当前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提出了“十四五”规划时期的远景目标,
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遵循、鼓足了干劲。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将一心为民、勇于担当、开拓
创新的精气神贯穿工作始终,凝聚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用心用情
用力“耕”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蓝图”,为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新篇章、砥砺新征程。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深耕民生福祉“责任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
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回顾“十三
五”时期的奋斗征程,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印记。细数“十
四五”规划的具体措施,同样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百姓的好日子来源于党的好政策,同样也来自于党员干
部的“好动作”。党员干部身处为百姓服务的最前沿,应自觉对照为
民服务初心,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当好百姓的“孺子牛”。在开
展工作、落实政策过程中,要主动做到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群众
的角度想问题,以群众的关注焦点作为工作重点,自觉把群众的“急
难愁盼”划进自己的“责任田”,通过在办实事、抓落实中切实解决
群众的诉求和难处,为人民谋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增加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担当作为,勤耕干事创业“承包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
化。当前,脱贫攻坚处于关键期,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基层治理面
临新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杂的任务,最需要党员干部
具有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老黄牛”精神。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
程中,要自觉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承包田”意识,积极
投身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去,在经历风雨中练就担当的“铁肩膀”,
在实践磨炼中挺起实干的“硬脊梁”。干事业尤其不能做样子,必须
脚踏实地,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而是
要以“匠人”精神下好“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
前走,在“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中不断开创工作
新局面。
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开拓创新,精耕改革发展“试验田”。
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
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充分说明,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
全会部署时,“精耕”找方法、“厚植”抓机遇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拓荒牛”一般,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
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要主动聚焦改革发
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敢于做“火车头”,勇于当“排头兵”,善
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力求在已有经验上与时俱进,
做到因事而异、举一反三,通过主动求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
工作中谋划新方法、打开新局面,实现各项发展改革工作稳中求进、
行稳致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
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面对新发展,踏上新征程,
我们要继续秉持“我将无我”的初心,发扬埋头苦干的精神,激发敢
闯敢试的斗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推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航船
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篇三】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一系
列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部署,赋予了组织工作新任务、新要求、
新使命。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把深入学习、全
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
任务,既抓住关键、在“干什么”上明确重点,更讲求方法、在“如
何干”上理清思路,以组织工作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在
“十四五”新征程中奋力展现组织担当。
保持“稳”的定力,乱云飞渡仍从容。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越是处于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
越是面临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越要保持政治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
己的事。对组织部门来说,要增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的政治意
识,始终明白党中央关心、强调什么,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
对标对表、紧跟紧随,始终保持正确工作方向。要坚定践行新时代党
的组织路线,吃深吃透“6 句话、109 字”的精神要义,一锤接着一
锤敲、一步一步向前推,以确定性工作对冲不确定风险挑战。当然,
“稳”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在战略上保持定力、在战术上
因情制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而在危机中育先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秉承“高”的追求,切磋琢磨成宝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
力把各级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
部门。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心大局的指向,就是组织工
作的方向。要以最高标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围绕贯彻《2019-202
3 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紧抓“换届之年”契机,深
入调研、超前谋划,把改革有魄力、发展有能力、创新有活力的干部
选出来、用起来,着力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要以最高标准夯实
战斗堡垒,紧扣城乡基层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需要,紧扣村(社区)
“两委”换届工作,抓住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
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校准地区工作功能定位,对标一流、
争当先进,带动农村兴旺起来、农民富裕起来,推动党建引领地区发
展实现新提升、新跨越,展现新格局、新境界。
鼓足“闯”的干劲,敢教日月换新天。一直以来,组织工作领改
革风气之先,孕育着创新成果。进入“十四五”时期,组织工作面临
更大机遇,也面对更多困难和挑战,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勇气闯关夺隘、
克难攻坚。要抓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聚焦提升治理能力,抓好
“十四五”规划、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不断
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使广大干部更
具闯劲、更富干劲、更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要强化人才支撑,对标
“十四五”蓝图,坚持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高质量谋划和编
制人才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引进、
使用、激励和评价体系,切实把问题变“议题”、靠创新去“破题”,
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不断增强组织工
作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引领性。
弘扬“实”的作风,积跬步以至千里。“实”是组织部门的优良
传统,也是组织工作的最大优势。如果只会“花拳绣腿”、做表面文
章,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出高质量、做到党员干部群众心坎里。要务实
求实,集中精力抓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带头精文减会、改进作风,防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以点
上的逐个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提升,以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付出,取
得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成绩。要狠抓落实,围绕贯彻落实
中央《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结合组织工作
实际,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努力打破政绩“大锅
饭”,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
切的实际问题,切实以政绩考核“杠杆”撬动高质量发展、撬起群众
“幸福指数”。
【篇四】
中国天眼 FAST 日前获得重大科学成果,展示出非凡的科学潜力。
超级工程的闪耀得来不易,无数科学家和建造者为其倾尽一生心血,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民族的脊梁,而作为一名年
轻干部,我们也应该练就过硬本领、发挥带头作用、摒弃名利干扰,
敢开“天眼”,敢望“宇宙”。
年轻干部要练就过硬本领,敢开功能强大的“天眼”,敢望神秘
危险的“宇宙”。目前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
不仅要继续满足群众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的期盼,还要应对来势
汹汹的新冠疫情、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等考验,这就向我们新时代的
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政治本领要过硬,大是大非面前
态度鲜明,永葆一颗“闪闪的红心”。其次是知识本领要过硬,多给
自己“充电”,向实践经验学,向同事群众学,不断提高理论知识,
增强工作技能,多练“几把刷子”。然后是协调本领要过硬,“孤木
难成林”,一项重大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很多人、很多单位的共同努
力,良好的协调能力才可以打破单位“壁垒”,形成“合力”。
年轻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敢开精准定位的“天眼”,敢望瞬息
万变的“宇宙”。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现代社会就像变化莫测的宇
宙,机会多、选择多,各种新概念、新理论、新热点、新思路层出不
穷。如何在这片“瞬息万变”中找准合适当地发展的路子,推动群众
生活、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区域协调等各方面高质量发展,是时代
给年轻干部出的难题,也是时代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盼。年轻干部一
方面要学习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放开手
脚、打开思路;另一方面要学习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时刻谨记
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面对困难不畏惧退缩,以超常胆识、务实
作风,在开创事业中勇立潮头,做基层群众的“领头雁”。
年轻干部要摒弃名利干扰,敢开灵敏机警的“天眼”,敢望绚烂
诱惑的“宇宙”。“FAST 灵敏度达到全球第二单口射径望远镜的 2.
5 倍以上。”这种超强的灵敏度使它在面对绚烂复杂的宇宙时,可以
及时调整探测电波追踪预定目标,而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更要学习这
种机敏度,摒弃名利干扰,在各种“糖衣炮弹”中保持本心。其实现
实工作中很少有影视剧中动不动就“给你五百万”的惊心动魄,反而
是细微末节的吃几顿饭、喝几杯酒、塞几张卡,新时代的“微腐败”
问题就滋生在这种看似无足轻重的“讲讲交情”“谈谈感情”中。年
轻干部要开灵敏机警的“天眼”,时刻警醒这种“习以为常”,以更
高的思想标准、更严的作风要求来约束自己。
2020 年“十四五规划”即将开篇,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等待我们去
创造,一个更强大的国家等待我们去建设。愿广大青年干部都能开启
“天眼”,眺望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篇五】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
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 20
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
十九届五中全会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
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方向、定目标、
绘蓝图、指路径,彰显了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体现了高远务实的发
展战略,凝聚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开好
局、起好步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下,年轻干部要勇挑重担,积极
投身新征程、踏上新起点,持之以恒,用不懈奋斗、永不止步的建设
精神奋进“十四五”。
奋进“十四五”,年轻干部要勤于锤炼。我国将进入“十四五”
时期,即将迈向新的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
新发展格局,需面对各种难题和挑战,年轻干部要把责任扛在肩上,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在实践中锤炼能力、磨练不畏艰难的坚毅品格,
才能在新的征程中,有所作为。
奋进“十四五”,年轻干部要真抓实干。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
践中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结合全
会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入学习,认真梳理,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找差距,补短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一切工作必须
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必须落到实处。
奋进“十四五”,年轻干部要坚定信仰。党员干部要忠于党、忠
于事业、忠于人民,毫不动摇,不忘初心。在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之时,
年轻干部要认真领会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时代责任为己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四五”规划的蓝图,需广大年轻干部党员初
心如昨,持之以恒地续写实干,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5 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5 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素养
一、综合性的知识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定性为综合性课程,其综合性至少体现在:
不同知识领域的综合;生活圈层的综合,即学生与自我、社会③、自
然等不同生活圈层的内在整合;学习的多维统整,即生活体验、知识
与技能学习、价值引导等相统一。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
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教师知识素养的综合性:首先,教师需要具备多学
科素养,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多学科意识,即教师至少要有一种
观念,课堂教学所需的知识储备可能涉及卫生学、心理学、伦理学、
法学、史学、地理学、生命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
等众多领域;二是多学科学习力,即职前学习难以完备教学所需知识,
广泛的知识储备需要面向不同领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具备
对生活现象的探求欲、能够拓展学习渠道、通过信息搜集与整理能较
快了解陌生领域的核心内容、能够触碰不同的学科思维等;三是多学
科知识基础,教师在职前阶段应掌握课程内容所涉及学科常识性的基
础知识。比如,依据课程内容标准要求的卫生学常识(良好的生理卫
生习惯等)、伦理学常识(诚信、自尊、自爱等)、法学常识(宪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其次,教师应具备“综合”的跨学科能力,
即跨学科知识的关联与整合。围绕同一个内容主题,教师能有机融合
多学科知识,既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认识和了解学习对象,又能从不
同的认识中统合出一定的价值导向。比如,面对一件古瓷器,教师既
能够帮助学生从数学、艺术、历史、文化等不同领域学习和认知,又
能导向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和自豪。第三,教师应具备知识的综合
应用能力。包括教师能将学科知识运用于生活主题,而不拘泥于学科
领域的话题;教师能将知识运用于对生活事件的解析、提炼,能够指
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与社会参与中应用知识。
二、思想意识层面的价值素养
道德与法治作为国家课程必然包含着思想意识形态属性;同时,
作为专设的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直接从事着价值观教育工作,价值素
养是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方面①。首先,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价值敏感
性。教师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具有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意识:(1)对生活有价值敏感性。教师应能依据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自我察觉自身生活中的价值观问题,能对社会生活事件进
行价值判断,能敏感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价值观表达;(2)对课程
的价值敏感性。教师能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教学始终,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应有明确、具体的核心价值观导向,能挖掘教学
内容中渗透的价值,能对所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价值判断等。同时,
教师应具备价值引导力。教师的引导不同于“驱使”“灌输”等,是
要带领学生往某个方向去,而不是要把某个东西塞给他。教师的价值
引导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对价值方向的把握和坚持的能力,
即在教学推进过程中确认价值观目标,在经验互动过程中确认价值方
向性;二是价值澄清的能力,教师不仅能澄清自身的价值观念,还能
帮助儿童澄清其自身或他人的价值观念;三是价值冲突的处理能力,
即教师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价值冲突,在冲突中有对话的意识与能
力,在对话中有带领对话者获得共识的能力。
三、人本关怀的儿童视角
世纪之交,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将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基
本着眼点,突显教育要回到活生生的人本身。而中国在国家层面亦提
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十多年来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也正是一项寻
找道德价值观念与童真生命相遇的探索。回到儿童个体化的生活经
验,关注儿童的价值学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立场。
因此,教师是否具有人本关怀的儿童视角,是衡量教师教学专业性的
一项基本指标。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作出判断:一是
教师是否具有以儿童为本的意识。观念意识影响教学行为,教师持有
怎样的儿童观,影响着教师能否从儿童视角来认识和设计教学。于是,
同样的案例导入可能会有不同的教师引导语。比如:“接下来,我们
看一个故事(呈现照片),这是一群人在……”与“接下来,我们来
看一张照片,这将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前者是典型的成人告知的
方式,儿童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后者则转换了视角,关注儿童看到照
片、从照片上读取信息时的好奇心。显然,后者更能激发孩子的情境
想象、进入故事,从而增强课堂参与和互动。二是教师能否“读懂”
儿童。教师既需要读懂一个群体的“儿童”,也需要读懂每个个体的
“儿童”。一方面,教师需要掌握小学儿童的发展特点,包括其在不
同年段、性别、气质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这也是职前学习的重要内
容。另一方面,教师在每次课的教学设计中,都需要有学情前测的意
识与能力——由于价值学习不仅仅基于概念认知,更是基于生活经
验,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
必须针对学习主题,有比较深入的学情调查,才可能发掘真正有效的
教学着力点。同时,同一内容主题在不同班级的教学,也需要根据不
同的学情进行调整。三是教师能否与儿童对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具有开放性,与其他课程相比,对课堂上的生成性教学更为看重。教
师与儿童对话的能力,将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能力。这意味
着,任课教师需要有更大的教学勇气来面对课堂上不确定因素带来的
恐惧和焦虑,具有倾听能力和教学机智。
四、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素养
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入课程资源的观念,就对教师的资
源素养提出了相关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价
值性等,意味着这门课程具有面向生活世界、更为开阔、灵活的资源
观,也意味着对教师在资源意识、教材资源把握、资源识别、资源开
发、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素养要求。随着课程资源向生活开
放,教师需要意识和把握:从静态的资源到过程性的动态资源;从课
堂之外的资源到课堂内部的资源。随着课程资源向生命开放,教师需
要意识到从“物”的资源到“人”的资源。因此,课程资源可以是活
生生的、变化的、不确定的,而教学过程本身也可以是资源开放与利
用的过程。面对教材,教师需要有分析、把握和审视的能力,能够基
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呈现的理解和反思,明确进
一步的资源开放的定位。面向生活世界,从多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发
掘课程资源。同时,在生活事件、图片、材料、学生主体经验等还未
成为课程资源时,只是生活材料,或是生活中的潜在德育元素。而生
活的多样性和多元价值,意味着生活材料的价值多样性。教师应当能
够决策和识别其中蕴含的不同价值,去除低俗化、过度娱乐化、形式
化、表面化的生活材料。同时,教师还需具备材料的资源转化能力,
如教学设计对材料的加工使用是否得当、充分等,以及资源的整合能
力和一些技术资源的运用能力。
五、活动能力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意味着教师需要具有展开
活动教学的能力,特别是对不同类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比如,
侧重体验性的活动,需要教师创建情感场、引发情感共鸣、关注学生
是否获得一些基本的情感体验;侧重认知性(思维)的活动,需要教
师关注概念学习,能帮助学生将思维方式作为脚手架,更好地理解事
物;侧重技能方面的活动,需要教师关注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同时鼓
励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等。同时,如何在活动教学中,确认教学目标
在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效果与反馈的过程中贯彻如一;在学生活
动时,兼顾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和必要的活动指导等,都对教师提
出了极大的挑战。除上述五个方面外,促进性的评价意识与能力也是
亟待提升的教师教学素养。例如:展开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过
程纳入学生的价值学习过程;形成多维评价意识,能够依据教学目标
设计有效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帮助反观教学。
【篇二】
【摘要】《关于 2016 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的有关事项通知》当中
非常明确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生
活》,后续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名称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主
题的变化和在教学内容方面所做的调整。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要转
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
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
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
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
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
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
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
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
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
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
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
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
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
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
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
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1]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
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
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小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
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
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
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
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
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
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
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
的实践和研究能力。[3]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
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
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
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的互
换。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
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
教师就需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
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
升。[4]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
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
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
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
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
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
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
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
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吴宁.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
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8).
[2]王烨,阳叶青.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看社会治理[J].人民论
坛,2014(35).
[3]王秋波.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山
海经(故事),2016(12).
[4]张翠梅.公民德性的三维建构与法治秩序生成[J].学术交
流,2014(11).
[5]王智慧.“法治中国”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教学问题探析[J].文教资料,2015(25).
【篇三】
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感受
与体会,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周边情况.虽然这一阶段学生在生
活经验与阅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
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内容,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
的生活阅历.
一、保证理论知识上的生活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开始注重从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上来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课堂的讲述工作,
主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保证教育的生活化.在开展课堂教
学以前,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备课工作,从这一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等方
面出发,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并从学生的视角入手,注重开展体验教学,
减少说教教育.可以说只有真正将生活知识与教材结合在一起,才能培
养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育的质
量.如学生在学习《我是小学生啦》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的
实际情况入手,综合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来开展引导工作,
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1].
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
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就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高于传
授知识.只有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才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
就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来为提升学生
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形成良
好的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给
学生准备出充足的学习时间,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解放出来.但
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在小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存在着一定难
度的,但是只有让学生可以理解好这一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
总结,同时也可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2].
三、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传播的目标,在教
学中教师就要综合分析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主动对现有的教学方
法进行创新,实现对教育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论文范
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让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产生出主动探究的论文范文,才能
不断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与新鲜感,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
力.在这一背景下,教学留白被提了出来,并成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教
育方法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过多的向学生讲述知识,而
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以此来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
深入性的探究,从而培养好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方法,也可以有效提升课堂
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从传统
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科学的答案,提升
自身的实践与探索能力[3].
四、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创建出和谐的学习氛围
就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说,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
中教师就要明确学生的地位与重要性,真正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
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因此,教师就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位置,
建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或是可以借
助角色互换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就要保证
教学进度与方向上的合理性,在课堂中也要掌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态与
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
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时,教师就要及时分析中其中存在的原因,分析好学
生的表现,同时还要摆正自身的位置,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的发展下,道德与法治教育也要主动
进行调整,构建出合理化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想,在分析学生实际
情况的基础上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实现对教学环节上的优
化与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主动对教学内容与目标等进行分析,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与
认识,研究出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做好教学准备与设计
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五、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出兴趣后,才能主动
进入到学习中去.且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采取说教方法
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提升学生学
习兴趣的角度上入手,为学生创建出可以进行互动游戏的平台,同时还
要综合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
生在学习冬天类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课前作业的形式来引
导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户外活动中的照片分享出
来.其次,就是要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的经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同
感.最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来为学生展示出我国的地域,通过为
学生展示出不同地区中的冬季景色,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论文范
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
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论文范文的角度上出发,为学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
教育目标,同时还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实现学习的目
标.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
2017,(22):19-19.
[2]何金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速读旬刊,2017,
(07):78-79.
[3]石斌.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
究与实践,2017,(04):34-35.
【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
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正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
果已初见端倪。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
命运的大事,中小学如何利用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人们的教育观
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
常不尽人意。若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制课堂教
学,将其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促进青少年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践经验中概括出来的,
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教
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课堂在学校。如何让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系统、科学、全
面的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我们这些身处在这个飞速发展
时代的小学生从小就能树立起民族自信,内心萌发家国情怀,这是我
们学校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与研究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认为,在国际文化多元化的大
环境下,如何在小学阶段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对少年儿童选行中华优
秀文化的教育、传承、弘扬,是值得每一个德育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
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德育教师的自身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道德修养。
清末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曾经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
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传统文化教育被列为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其
所藴含的道德价值观也体现在教材具体的章节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
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积极
阅读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典籍和蒙学读物,对传统文化进行钻研和消
化,力求融会贯通,这样才能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自觉地渗透到教学中,从而启发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教师只有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
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胸有成竹,故而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信服感和敬重
感,亲师信道,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与教育。
二、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式、体验式
的活动中体验和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下面我会具体谈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
何具体操作。
从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利用课堂教学阵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学生使用的教材中有许多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我们在备
课中善于挖掘利用,把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
教学设计要精心。认真研读课标,以教材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教
材巧妙结合,渗透到每节课中。教学方法要多样。道德与法治课目前
只有一二年级开展,针对低年级年龄特点,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利用多媒体,趣味活动,讲故事,各类比赛,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
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如在《快乐过新
年》一课中我教孩子们剪窗花、做贺卡,画年画,孩子们特别喜欢,
虽然作品稚嫩却是兴趣满满,兴致浓浓。在教学实践中我知道对于一
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短,小组讨论,个人回答问题等方式
效果都不太好。所以新鲜有趣,让其动手参与更适合一二年级学生。
课前课后利用好。把琐碎时间利用上,长期坚持就会有成效。如课前
2 分钟我让学生读一读《弟子规》,下课前读读课本中的儿歌或与课
堂相关的古诗,如教学《美丽的冬天》下课前我出示图文并茂的幻灯
片,告诉孩子们有一首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最后和孩子们
在诵读中下课。在每日诵读中,传统文化自然而然沁入到孩子们心里。
课后作业有趣味。每次作业都是让孩子动手动脑来完成。比如《我们
有精神》这一课,作业是回去洗洗红领巾,第二天看谁戴的红领巾干
净又整齐。
三、借助经典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诵读,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思
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和璀璨明珠。许多古诗词
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乐观豁达、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与思想品德、
人文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通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
朋友交,言而有信”,让学生懂得中国古代先哲十分注重诚实守信,并将
其视为立身之本。让人们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有义和利的双
重需要,从不否定利的存在和价值,但是更加注重轻利重义的品质。这
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
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诚信和利益的关
系,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还有诸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徳教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的爱国主义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勤俭节约、艰
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担当意识等等,都通过
经典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对学生进行不断渗透和培养。
四、从校外寻找资源支持,让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进行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氛围、
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
位一体的教育,最大程度优化三方现有的资源配置,形成学校、社会、
家庭三方各司其职,合作监督,齐头并进、整体联动共筑教育长城,创造
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长远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此我校成立家校平
台,建立家委会,本学期又启动“钉钉”平台。通过“钉钉”平台的
直播功能,展示我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让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学
校也积极听取家长反馈的建议。我们还设计传统文化教育专栏,帮助
家长学习,提高认知更新理念,更好的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学生。社会
资源的利用以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而今在区教育局、镇中心校、交
通、公安等多部门支持下我们已经开展了多次研学旅行活动,学生参
观了习仲勋纪念馆、西飞航空展览馆、西部华夏文旅等多处教育基地,
通过多次活动的组织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
的德育教育资源。我们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应以课堂为
核心,让学校、家庭、社会这几方面的教育相互合力;坚持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去粗存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切
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却咏梅;文化传承:捅破一层窗户纸,是远远不够的[N];中国教
育报;2017 年
[2]鲁娜李荣坤;用书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中国文化报;20
17 年
[3]沈雅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铸魂工程[N];新疆日报(汉);2
018 年
[4]安生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
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 年 72 期
【篇五】
摘要:近年来各学段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的道德与法治
教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所调整,教学的内容被赋
予了新的内涵,全国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中,教师也不断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
式,期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课堂
的教学内容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
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
际生活,指导实践。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展开思考,
期待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
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生活实践
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自 2016 年起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始
统一使用,这部教材融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方面的内
容,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
能力有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一地进行知识的照本宣科,实施道德
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小学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因此在道
德与法治课堂的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生
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将
课堂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最后再归于生活。
一、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在成长过程中还没有形成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物没有明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对
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通过德育为主的教學方式,将教学内容
与小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相联系,摆脱传统教学空洞的灌输式教育,
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小学生的生活
与教学素材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更深入的感受来体会道德与法治课程
的教学意义,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在小学的道德
与法治教育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
自主地进行学习,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进一步地指导学
生的实践,使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材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材已经使用了两年多,教材内容
的创新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内容留足了空间,整个教材以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将要表达的教学内容通过显隐结合的方式,从
多维角度来进行展现,在内容深度和高度上有螺旋式的上升,更加贴
近小学生的生活。
首先,教材内容中包含有趣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
编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每册分为 4 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都紧
扣主题,内容设置一目了然,并且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
的教学过程中,这本教材的内容非常受小学生的欢迎,整个教学内容
也非常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栏目内容能很好地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顺口溜等简单有趣的活动
来实现教学内容的表达。如在《怎么不能不马虎》一课的学习当中,
就通过设计引入找不同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在做游戏时要有顺序,不
马虎,通过游戏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按顺序,不马虎。通过开展
有趣的小游戏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也能达到道理的讲述。另外
还能够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学生参与的劳动也有趣地展现给学生,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参与劳动。在《再来学一招》我来教你叠衣
服的小活动中,在课堂上可以同学生一同念口诀,比动作叠衣服。学
生们一同念口诀,边说边比画,引导学生课后回家进行进一步的实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活动的开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使学生获得了更加愉
快的体验,为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的收获。
其次,通过小学生的身边故事来感染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部
编版的教材中,绘本故事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非常适合识字量有
限的低年级学生来学习领会,故事内容设计十分巧妙,在道德与法治
课程中灵活运用绘本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
《可爱的动物》这一课当中,通过绘本的图画引出课堂小故事,并让
小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并同小学生的生活进行练
习。在《可爱的动物》当中就需要让小朋友联想在生活中,应该以什
么样的态度对待小动物。在绘本故事中,丁丁抓了一支小蜻蜓,在将
小蜻蜓关进瓶子时还想到了小蜻蜓需要呼吸,便在瓶盖扎下小孔,让
小蜻蜓呼吸空气。接下来可以让小学生来讨论丁丁的做法,对丁丁的
做法有什么看法。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在瓶盖扎空是个聪明的办法,
也有的同学就会联想到蜻蜓是在大自然中生活的,不是在瓶子中生活
的。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述讨论来让小学生意识到小动物和我们人类和
大自然的关系,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形成保护小动物的意识。而
在《不做小马虎》这一课的学习当中,小朋友因为自己马虎将作业本
落在了家里,爸爸骑车累得满头大汗将作业本给他送来。因为自己的
马虎给爸爸带来了麻烦,让同学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马虎给
身边的人带来麻烦。教材中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十分的丰
富,通过加入小学生身边的相关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行思
考、理解课堂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三、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整个部编版的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
很强的灵活性。整个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材内容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十分的生动有趣,课程中还包含有法治教
育的内容。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教
学目标,例如在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从家庭约定的家
规到学校的校规,再到法规,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在课程的开展中,要有效地利用丰富全面的教材内容。部编版的教材
内容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思路,例如在《我和我的家人》
这一课中,小学生常常很难把握家庭的结构及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
系,这其中就涉及法治教育的内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
借助户口本,来向同学讲述各家庭成员在法律上的关系,通过简单易
懂的方式将法治教育融入了小学生的课堂当中。整个教材不仅涵盖了
生活中的道德教育,还渗透了许多的法治教育内容,教学过程中不能
够忽视这一部分内容的。其中的法治教育不是要学生懂得法律界域的
界定,而是教育领域的法治教育,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学习的
榜样,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牢固的法律观念,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相
关的法律条文,而是在课程学习中,以德育教育为主,渗透法治教育
内容,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情况下,紧贴小学生的生活,通过
生活情境对小学生开展教育。
四、如何让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好地回归生活
(一)在教学中尽量引入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提升学生对生活
的感知
例如,在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在学习《美丽的春天》
时,教材内容展现了亲近大自然、春季踏青,清明节祭扫等内容,教
材内容本身就很好地摘取了春天的季节代表性事物,教师可以将学生
身边的生活案例同课堂内容紧密结合,例如在课堂开展过程中让学生
实际地去感受春天,主动去挖掘了解春天的季节特点,并在课堂进行
春天自然习性的简述,通过学生自身深切的体验,来进行教学内容学
习。在《校园的号令》这一课中,就有法治教育的初步涉入,让小学
生认识校规,认识规则,并帮助学生明白时间的概念,养成良好的作
息习惯,在《课间 10 分钟》,可以组织学生回忆自己的课间 10 分
钟,通过相关的生活案例联想,引导学生在课间的 10 分钟可以更自
主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开展顺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慣。
(二)通过课堂内容引导,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
部编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在课
程开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与课堂教
学内容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中,由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比较难将生活中的内容同道德与法治
教育内容相结合,学生所学与现实结合部紧密,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
治观念的提升。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教材内容下,教师要更好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将课堂讲述的道德法治内容同生活紧密联
系,提高学生运用道德法治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实践,达
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乐
趣,使学生通过用心的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消除学生的消极
心理。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还可以同学生一同观察,培养学生的
耐心,及时纠正学生在观察中的错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法治教育渗
透到生活情境当中,使学生领会法治教育的内涵。通过创设生活情景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道
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法治观念,要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结合。道德与
法治教育中的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学习,而是要通过生活场
景的创设,使学生了解生活的基本规范并形成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
生活场景的创造来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例如对学生讲述社会生活基
本规范时,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规则引入,先让学生学习交
通规则,走路要靠右行,行走要走斑马线,绿灯行红灯停,先了解规
则,再让同学观察不遵守规则带来的麻烦,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
性。通过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在情景创建的过程中要将学
生课堂内容同学生能够接触的生活规则相联系,更直观地了解规则的
重要性,让法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五、结束语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进行课堂内容的
讲述,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学习现代小学教育改革理念进行
教学实践探索,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充分认识生活
化教学的内涵和本质,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
内容设计,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凤仪.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结构特色探究[J].江
苏教育研究,2018(17):25-27.
[2]姜钦霞.如何让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化[J].名师在
线,2019(2):52-53.
[3]任海燕.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J].中国校外教
育,2019(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