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5-07 发布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局限性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局限性 ‎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呢?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小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尚未真正理解,对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还存在着许多困惑,所以他们对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局限于某一方面,拘泥于某一格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局限性一:探究式学习泛滥化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把“探究”视为每一课堂教学的必须环节,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探究”‎ ‎。如下面案例: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6、7加几》教师: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是6、7加几,同学们有兴趣自己学习吗?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看书自主进行探究。然后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教师:刚才同学们探究了6、7加几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就一起用你们收获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同桌相互讨论,指名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乍看之下,该堂课的教学突现了新课程所强调的转变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细究之中,不难看出该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滥用。其一,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的“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使得“探究”过于泛滥,忽视了学生学习心理的形成以及教师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融会,把学习的过程全部抛给学生,使得学生在不明确的环境和条件中浑浑噩噩进行学习,以“探究”为名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形式化、过程化。其二,探究范围过大,学生在学习范围过大的情况下进行探究学习,难免会出现探究方向的不确定因素,使探究的方向偏离学习目的。   ‎ ‎ 针对上则案例中出现的对探究式教学的泛滥化,我们可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打开学生探究的思维大门。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什么是好的提问呢?我认为问题能直接给出的话最好,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如上则案例的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画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激发学生围绕自己的问题自己去探求,这实际就是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局限性二: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化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运用“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但是不是所有的课堂活动都会有探究的内容?从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或都需要采用探究式学习。如下则教学案例:内容:商不变的性质教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商不变的性质(提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哪些疑问?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就此课题提出疑问)教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怎么研究呢?(出示算式:150÷30=5)你们可以根据这个算式,对除数、被除数的不同变化进行计算,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出示下面两个问题)1、              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商会怎么样?(150+  )÷(30+  )= (150-  )÷(30-  )= 2、              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会怎么样?(150×  )÷(30×  )= (150÷  )÷(30÷  )=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结果)教师:刚才同学们从容150÷30=5的例子中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那么,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来验证这一规律吗?学生:(试独立举例)师生共同归纳,并出示结论。‎ ‎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结论也是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整个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表达交流——形成结论四个阶段,从结构上看,符合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操作过程。但是,要这个知识构建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空间很小,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由教师严格控制着,学生不是自主地对问题加以界定,不是自主地设计探究方案,只是在一步一步执行教师发出的指令,生成教师想要的结论。这样的探究活动,丢失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一本质特征,仍未摆脱知识灌输的价值取向,可是看作是用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去适应传统教学的实践。这样的学习,只能说是“形式化”的探究式学习。‎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    局限性三:探究式学习的等同化    一提到探究式学习,很多教师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 “小组合作”‎ ‎,然后问到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还有哪些,似乎就找不到了。由此看来,很多教师把探究式学习等同于了小组合作学习。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方式,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相辅相成,并不是单一的合作就可视为探究。    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激励着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发展、情感体验和思维拓展,应该渗透在学生“认知与发展”、“情感与态度”、“动作与技能”的三维领域。如果只是单一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就单一问题展开过场式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只重视其知识获得功能,而只灌输式地“教”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面对问题探寻个性化的方法,强调过程性探索,在经历和体验中理解探索性学习。    以上这些是我在尝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