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5-07 发布

小学科学(心得)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 ‎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不但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还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小学常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常识教学中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 ‎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  人的大量知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每一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基础知识,验证概念,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然后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其次,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迅速地对物质材料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在小学常识的实验教学中,观察是必不可少。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培养科学观察的能力。常识中许多观察实验课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在这些课的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教案,设计一个能满足学生观察探究的环境。教《怎样认识岩石》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采集各样岩石。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设置必要的观察环境,放手让学生从岩石的颜色、结构、软硬、粗糙光滑以及遇盐酸后的反应情况,运用看、刻、摸、滴的方法,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在情境中培养观察能力,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又如在教《植物的种子》,笔者发现蚕豆种子的胚根、胚芽不明显,就改用莲的种子。尽可能方便学生观察。‎ ‎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  实验都不同程度地要求学生运用一定形式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要抓住实验教学这一特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增进学生思维能力。例如《空气与燃烧》一课,组织四人小组讨论:(1)蜡烛先还燃着,不一会儿就熄灭了,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2)蜡烛熄灭后,玻璃罩里的水面只上升一小截,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3)玻璃罩里剩下的气体不能帮助燃烧,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  三、操作能力的培养 ‎  操作能力的培养,始于基础技能的培养,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动作。在小学阶段,对有些实验,采用边讲边演示的方法,在教师的示范下,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如在教《水的净化》时,检验水里有没有杂质的实验,讲清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边讲解边逐步演示。之后,让学生按操作步骤自己完成实验,教师及时进行巡视指导,发现学生有操作错误,立即予以更正。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操作技能。‎ ‎  四、探索能力的培养 ‎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怎样进行工作,怎样认识世界,怎样解决社会提出的重大问题,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应有目的地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用“发现法”‎ 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亲自去探索问题,自己发现应得的结论。如教学《植物的根》一课,要求用实验证明根有吸水的作用。笔者就用四人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结果小组设计的实验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有的组想到把带根植物放入红墨水中,过一会儿看茎、叶、花上是否有颜色;有的组想到把一棵快枯萎的植物放到水中,看看生长情况会不会好一些;也有的组想到把带根植物插入瓶中,过几天看看水是否减少等等。这些实验方案虽然不是很严密,但这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闪现。通过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还学到了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了勇于创新的精神。难道这样的教学不正是常识教学所追求的吗?‎ ‎  总之,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并灵活应用,是常识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能力”这把钥匙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