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5-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扬起学生预习的风帆
语文论文之扬起学生预习的风帆
语文论文之扬起学生预习的风帆
语文论文之扬起学生预习的风帆
语文论文之扬起学生预习的风帆
扬起学生预习的风帆 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丁红生【摘要】生态课堂要求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途径。养成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关键词】预习 生本教育 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不断反复中学会学习,在不断反复中增强求知欲望。人类发展经过漫长历程,原因不在于对知识的领悟,而在于艰难的创造,教学是儿童生命世界和知识生命世界运动形式,课堂只是展示个性的舞台,只有给儿童呼吸空间,才能让儿童自由生长。《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预习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作为语文学习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语文知识的起点。可是,时到如今,许多教师只把“预习”当作“过桥”,流于形式,其要求大同小异或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乏味单调,兴趣消减,往往应付了之。更有甚者,一些学生预习时只知道勤于查抄参考书和复习资料,那些字词解释、句子含义、中心内容等等一概信手拈来,毫不费劲,如此学习自然违背了预习初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预习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有效生成,张扬学生个性,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我认为:教学现状中,预习收效甚微,原因不在于预习本身的陈腐,恰恰是在于教学者指导预习的观念、方式与方法的陈腐。下面结合本人在高年级“课前预习”的实践探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浅谈点滴收获和体会:想让预习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三种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功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一、激发兴趣 培养预习习惯《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预习内容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取课前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达到预期的预习目标。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1)教师的语言充满激励性。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之时,切忌用命令的口吻,生硬的语气强加给学生,这样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将单调乏味的语言化为激励的话语,多一份亲切,多一份商量,对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学习,将大有帮助。(2)、面向全体,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预习心境。一个班级中,自然会存在学生之间的差异,诸如学习程度,兴趣爱好等等。教师应正视这些差异,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增加弹性,绝不过多地给学生框定框子,或将要求定得过细,让学生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自由地去探索,去发现吧!如:哪几节你最喜欢读?为什么?课文中哪些词语你觉得好,把它摘录下来,想一想,这些词语可不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没有限定必须读几节课文,读几遍,怎么读?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选择词句优美的课文,或选择感情深沉的片段,或选择幽默风趣的章节。他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进行选择,如果能力强的可多选几节,能力相对弱的可适当少选,水平高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可全面深刻些,水平欠佳的同学也能答出一点二点来,绝不至无话可说。总之,在这样不同的预习题面前学生的心境将是无拘无束。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各显神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不断给学生以新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课文,巧设预习题目,采取不同的预习形式,便可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进而各显神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要重视传授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如何对进行预习指导,我觉得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阶段性的辅导。所以,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1)赏析亭 学会审美有些文章,或语句优美或重点句集中突出。预习这样的文章,可以试着让学生进行摘抄并赏析,再辅之以美读。既让学生在预习中,选择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或自己认为重要关键的句子,将其摘录下来,并对其中的妙处关键处加以点评赏析,最后以美读终结。这样是否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埋伏呢?(2)阅读苑 学会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信息点,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预习《三打白骨精》布置阅读《西游记》;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布置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学生由《学与问》谈到了伽利略,认识了哥白尼,班级中在《三打白骨精》掀起了话西游的热潮……从预习作业中走出去,语文的世界将更精彩,阅读的天地将更广阔。(3)咨询站 学会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平时我常鼓励学生在预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在学习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解决了文本中一些基本问题;再经过互相启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在基本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发其对文本更深入的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质的飞跃,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在老师的引导下,日积月累,学生定会提高质疑能力,点燃思维的火花。(4)露一手 学会用脑如今学生厌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受外界的诱惑太多,往往不能专注于学习,只有采用一种他们喜爱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的吸收知识。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来“画”笔记,效果让人吃惊。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其次,可以随时展开想像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三,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四,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前置性作业中,在预习时提出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这样在课前,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的意见经过互相碰撞,新的观点不断产生,从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情况往往是学生当堂就可以向大家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思维导图总结教材内容,更深地理解教材深层结构,如:结构式、主题式、解题式、线索式、关键词式等等。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入学生的预习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分析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预习方式,不同的预习结果,让学生试着当一回画家、歌手、故事大王等等。在形式多样的预习检查中,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上的增长,更获得能力上的提高。还有一点,便是激发对下一次预习的热情与期盼。【后附:高年级的预习作业设计】新课程理念支配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我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文本的无限空间,又给学生进行了宏观的方法指导和调控;既注重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融汇整合,又注重了对文本的领悟和创新性的阅读;既关注了学生的群体发展,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的眼光要放长些,放高些,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预习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自学能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资本而达到终身收益的目的。
参考资料 1、《思维导图》 托尼·巴赞(英国)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