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5-07 发布

语文(心得)之浅谈提高“随文识字”的有效性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浅谈提高“随文识字”的有效性 ‎ ‎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 ‎  随文识字对于生字词的音、形、义、运用的正确掌握有什么优势和需要弥补的不足,我在两个多月的随文识字实验教学中初步获得了一些信息:效果最好的是字义的理解和生字词的运用。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所以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想、理解出字词的意思,虽然有时候不能完全表达正确,但大部分字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随文识字掌握的字词,学生在运用时困难不大,一般的差错都出现在文法上,很少有词语放错语境的情况。随文识字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在识字课堂孩子始终是积极地动脑,课堂生成很多,趣味无穷。但是,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孩子对语音的掌握并不是靠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能完全自然而然解决的,例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方言影响等,字形掌握也有类似的问题。另外,随文识字与字词巩固、减少错别字也没有太明显的直接关联。(这一点可能与实验时间不长有关)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  一、 落实音形教学,方法精当有效 ‎  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字音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选择适当方法,以便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一味字字落实,学生反而学得凌乱而不得要领。比如前后鼻音的区分,学生在课堂上更多是在老师的指点下读正确了字音,而不完全是把字音与生字建立了牢固的匹配关系,所以时间一长孩子前后鼻音还是会混。我在巩固时,是让孩子强化记忆一下几个前鼻音的字,然后又强化记一下后鼻音的字,结果效果不很好,临班的老师说,在巩固时她引导孩子特别记住后鼻音的字,知道剩下的自然是前鼻音的字,她班上孩子在巩固方面做得就要好些。另外也有些老师,把后鼻音记忆用字根记忆法,指导“丁、青、公”等字读后鼻音,那么带有这些字的一般都读后鼻音。当然方法各有不同,适当选择。‎ ‎  随文识字课的课前预设也要很充分,不能一味想只需要在孩子读文出错时纠正就可以了,不见得我们需要教学的生字个个正巧是孩子读错的。只有预设充分,才能把握课堂的不断生成,比如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如何随机进行纠正,或者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哪些要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这些都应该在备课时有充分的预设。‎ ‎  关于字形教学,方法也要精当有效。我曾看到过一些老师的一些很好的辅助教学,例如教学“扇”,老师出示了各种各样的扇,还讲了扇的本意,紧接着出示“扇”‎ 的象形文字,由此来帮助孩子们记忆字形。另一个老师在教学“吞”的时候,也用了同样的借助象形文字的方法,同样取得了较好的字形教学效果。这些字形教学都属于预设的,识记方法比较直观,虽然不是随文而识记,但是可以弥补随文识字中字形教学的薄弱,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随文识字在识记字形上也有自身的优势,在预设时要认真分析,很好把握。例如一位老师教学《槐乡五月》,指名读课文后,让孩子们找出怎么样做槐花饭招待客人的,划出和手有关的动词,交流后出示:挎、拌、摆、撒等词语,然后让学生看看字形有没有发现,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动词和提手旁的关系,记住这些生字就容易多了。‎ ‎  二、提高记忆效率,语境词串积累 ‎  随文识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趣闻的识字情境,借助情境提高了识字效率,但学生的记忆还是要遵循记忆规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曾对短时记忆的广度进行过比较精确的测定,并提出了 “魔力之七”或“怪数七”的记忆理论。实验中这个“七”可以是7个字符、汉字、双音词或四字成语,甚至于7句七言诗词,内容多少不影响记忆,短时记忆广度的大小不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的意义,而是取决于被记忆材料组的数目,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 ‎ 我们在字词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适量组内,而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这样每一组相当于一个集成块,加大了集成块的含量,记忆效率应会大大提高。比如一课学习了很多生字词,若是一个一个地记,一个字词便是一个记忆组,就得记很多组,若按一个相关词串为一组记,则记忆单位就减少很多,记忆效率当然会提高了。在随文识字过程中,这些词串可以在语境中随文“理”出来:‎ ‎  1、      疏通文脉,词串连接 ‎  根据生字在文中的分布,有些课文的生字集中在写事件要素的部分,就可以设计在疏通文章的文脉时,作为词串理出来。一位老师在教学《少年王勃》一文时,在疏通文脉的环节,她让孩子们关注“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并不需要学生来填空,学生在抓住这些要素的过程中,老师理出了和文脉相关的词串“探望、南昌、滕王阁、都督、宴会……”等,这一课的生字“探、昌、阁、督、宴”等很自然地进行了教学。‎ ‎  了解文章中重点段落的过程中,也可以梳理出词串,例如教学《恐龙》一课,课后问题:课文第二小节写了哪几种恐龙?梳理第二自然时,就可以让孩子们找到这些恐龙,和这些恐龙打招呼。引出词串“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并教学其中的两个生字。‎ ‎  2、      随文理解,语境串词 ‎  用语境来串词,可以借助文章的具体内容为语境,也可以借助文章表达的情感为语境。借助具体内容为语境,可以借助文中的具体事物,例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老师让学生来形容一下自己看到的蝴蝶,“        的蝴蝶”,于是带出了两个词串“色彩斑斓、金光灿灿、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借助文章表达的情感为语境,例如教学《剪枝的学问》,找出带有心情变化的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也可以借助文中的人物,例如《少年王勃》,课文第小节,紧扣着王勃这个人物就有很多词语,加以梳理就可以形成一个形容他才华的词串“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还可以借助文中的景物来串词,有时事件本事也可以来串词。‎ ‎  三、合理安排时间,落实课堂书写 ‎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人发现,字写得好的同学,往往其他语文能力也强,他们在长期有意识地研究字的结构和笔画的同时,不自觉地提高了书写水平和欣赏水平,因此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书写。随文识字课堂一定要安排书写时间,从识字的角度看,书写也是一种有效的识记方法。由于课堂书写时间往往比较短,老师们就更关注效率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可能写完所有的字,确定随文识字课堂上写哪些字要精心安排。例如可以选取结构比较难摆放的;可以把随文识字中没有细致教学的生字,在写字时间指导识记;可以选择学生平时书写容易出错的……‎ ‎  随文识字课上的写字时间虽然有限,但由于有老师的细致指导,认真引领,对孩子的写字习惯与基本功的培养又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讲,写字习惯要比字写得好差与否重要得多,习惯养成了那是很难改变的,例如书写姿势、握笔姿势等一旦形成很难更改。结合我们的识字,课堂书写时第一要落实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既提高识字能力,又提高写字能力。有时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抓住关键之笔,有时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注意字的结构组成,有时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个字的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有字的书写也不可能都关注同样的方面。然后是落实书写习惯培养,除了姿势方面的书写习惯,还有书写速度要适中,书写一行字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要努力让后一个字超过前一个字,不但写好了字,也记住了字。我听到过一个教师子女学写字的“感人”故事,孩子对自己的字不满意,她边哭边把一面字全擦了,又重写。津津乐道这个故事的老师,不知道有没有换个思维去想一想,为什么要让孩子把习字水平提升看做是个改错的过程,为什么不可以留着这些不太满意的字,再写一点自己满意的,使写字过程是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过程呢?写字中不断去改进一个字,就是更好地关注这个字的结构笔画,这样反而做到识和写结合。‎ ‎  识字习惯和写字习惯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课堂上短短的几分钟书写时间同样是随文识字课的重要环节。‎ ‎  随文识字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总是充满了新奇有趣的意味,不断提高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