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5-0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导处范文之学科组建设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物理组这次发言的机会!其实,我们的工作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故今天在此谈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想谈的第一点体会是:要做好教研组工作必须努力营造整个教研组良好的工作风气! 首先是营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风气。 在加强备课组活动中,我们提倡团结协作。备课活动不是备课组长一个人的事。比如,初二、初三备课组,他们每周定点定时开展活动,每周定不同的老师主讲。这位老师要提前认真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介入指导把关,备知识、备方法、备实验、备能力培养……
等到集体备课时,其他老师再作补充。经过如此多番斟酌,就将教学内容组织得更丰富更细腻了。轮流做主角的活动形式营造出协作的风气,为整个年级的共同提高提供了保障。 在开展校本课程活动时,我们创造机会营造合作的风气。朱老师、我先就选题问题与初二年级老师充分讨论;在集体备课时,大家献计献策,对三节课的内容讨论出详尽的规划;之后徐海燕、王晓丹老师写出活动的文稿、制作出PPT课件初稿;组内其他老师再作改进,搜集了更多的相关视频来丰富课件;他们每一位老师还都亲手制作了演示小实验。通过这些共同的努力,我们的校本课程赢得了学生浓厚的兴趣,目前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已由高军老师在我校物理网站上展示,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如此,我们还将这次活动的各个阶段情况在教研活动时由徐海燕老师向其他年级展示,介绍经验。目的是在全组营造出规范地、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的工作氛围,建立起该活动的基本模式,从而保障活动的水准。 我组在竞赛辅导工作上也鼓励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近年来,我组高中竞赛辅导老师队伍日趋壮大,继朱老师之后,陈耀、陈卫东、贾海松、丁凌、季德升老师均参与辅导。在平时的辅导工作中,他们经常相互切磋、激烈讨论、共享资源、互相帮助,为创造我校优异的竞赛成绩打好了基础。去年我校荣获四个一等奖的好成绩,还开创了高二学生就拿一等奖的先例,这些成绩与这个团队的协作密不可分。 其次是营造勇于挑刺、精益求精的风气。 本学期3月,季德升老师要开设校级公开课——“功”。其实该课已经在2011年市区赛课中荣获一等奖,已经是一节精品课。但抱着“课无完课”的态度,季老师主动根据我校学情调整教学,并在组内试讲;我们其余老师也不迷信权威,敢于从更高层面上提出见解,最终精益求精地琢磨,奉献出了一堂更精彩的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已经是我们物理组评课的传统,营造出的健康的评课风气使开课者、评课者受益良多。 第三是营造直面问题,决不护短的风气。 曾有一度,高中物理教师颇有困惑。高考政策的变革削弱了物理地位,物理课时被压缩,学生的重视程度每况愈下……
这些情况减弱了老师们的工作动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懈怠的端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开展了教研活动。朱老师用亲身经历来指引我们:文革时,大家都不重视文化学习,老师是臭老九,没地位、没前途,但他仍坚持自己的理想,丝毫不放松自己的钻研,丝毫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事实证明,当年的那些学生从中终身受益。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年轻教师感受到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职业操守。 我想谈的第二点体会是:要做好教研组工作必须联系实际、锐意创新,有计划地开展专题教研! 首先要根据课改需要,恰当确定教研专题。 比如,几年前初中课改提出“探究教学”理念。当时,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外面流行“喊口号、齐鼓掌”这类所谓的探究。我们组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沉下来思考摸索,提出关于“探究”的教研专题:探究是否一定是实验探究,能否进行理论探究?是否一定要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中如何体现探究?等等。就此,我们开设了很多研究课,结合课堂实效,耐心探索真谛。事实证明,这样务实的教研活动让老师、学生少走了许多弯路。 目前高中也在课改,三维目标中强调“过程与体会”,这比之前的重视“知识与技能”有了理念上的提升。我们组及时地确立了“在课堂中加强过程教学,重视学生的经验体会”的教研专题。朱老师结合自己外出听课、评课的体会,写就了“过程往往比结论更重要”的论文,通过实例让老师们有更深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组织专题研究课,探讨让学生体验过程的手段、技巧……
经过一系列活动,老师们的理念也得到了转变和升华。 其次要根据我校、我组的实际情况,恰当确定教研专题。 有一段时间,教研组发现多个年级的平时小测验均分偏低。这是否合宜呢?我们及时开展了命题研究的教研活动。朱老师开设讲座谈命题的原则;我从学生的心态上谈,好成绩更易激发自信和动力,坏分数也许导致的是更大的压力和思想包袱。在期中考试后,我们还搭建了命题老师与相关备课组的交流平台,让双方直接沟通。这种度身定制的教研活动立竿见影,提高了教师对命题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教师的命题水平。 我的第三点体会是:每一个主题教研务必细微周密、逐层推进,保障落实。 上一学年,我组下决心填补“物理方法教学”空白,自编“中学物理方法教学大纲”。这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十分深刻,十分艰巨。为此,我们开设了几个层次的教研活动。 先以研究课为素材,加强物理方法教学方面的评课交流,借此提升教师们对“方法”的理解;再下来布置各位老师积极讨论,以备课组为单元,完成相应年级方法教学大纲的初稿;之后我们组织了初中部、高中部二次交流活动,将初稿汇总。初稿再经朱老师统筹、微调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版本。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师们就可以参考此大纲的要求,将“方法”
教学融入传统教学中,更有效、更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份大纲在全国绝无仅有,这其中凝聚着我们全组老师一步一步的努力,我们为此感到非常的自豪! 在进行DIS实验专题教研时,我们也是分几步走的。第一步是经过多方考察后,才慎重地向学校提出购买该实验设备的申请。这期间学校给了我组很大的支持。经朱老师协调,今年二月底我组终于获得四套仪器。接下来,怎样才能让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面对设备有限、厂家没有培训的现状,我组决定第二步的工作是让一个老师潜心钻研,为全组老师扫盲。倪洁老师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她几小时几小时地摆弄硬件、调试软件,遇到问题再捧起厚厚的说明书研读。3月初,她给我们全组作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培训,让全组老师受益匪浅。第三步,我们鼓励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多用,本学期末,我组将有一个专门的DIS实验展示交流,届时每个老师都要展示一个DIS实验。第四步,我们建议老师结合自己的使用体会撰写DIS实验论文,打算开展论文交流活动。相信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工作,自然就有效地保证了该教研专题的落实。 我的第四点体会是:要想提高教研工作水平,必须虚心学习、勇于自我批评,踏实改进存在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我组老师外出赛课总未能评到一等奖。这里面固然有个别评委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的那种因素,但在他们所说的“节奏”问题上我们是否确有可以修正的地方呢?于是我们将委曲转化为勇气,修正自己,提出处理好“节奏”问题的教研专题。朱老师带着大家研读杂志上相关论文,组内研究课的评课又多了一个“课堂节奏是否得当”的角度……
勇于直面自己的短处,选取这样的专题后,我们发现其实这些问题本身并不难克服,关键在于有没有承认它的勇气。经过一段时间有目的的教研后,全组老师对该问题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较好地处理好容量与节奏的关系。 罗罗嗦嗦说了许多,最后我想说,我们这个团队总体上说还是一支很年轻的队伍,但它在成长!中青年教师毋庸多说,一批比较年轻的老师在日趋成熟。徐海燕、王晓丹、钱榕蓉、贾海松、倪洁、季德升老师等渐渐均能独挡一面,成为组内的骨干力量。我们组内的其他更年轻的老师们,个个认真上进,在业务上你追我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也令人感动。实验室里有肖老师、周杰老师默默无闻、不辞辛劳地为我们保驾护航。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借此机会,我想对这些战友们说:希望我们能更团结、更钻研、精益求精,为明天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